无经营场地食品经营许可证怎么办(小作坊藏身居民区)

位于江北区塔坪26号附1号的一间门市里,上午开门营业,向外售卖水面、饺子皮这些面食。而一到下午,门市的卷帘门则拉下,从里面不时传来机器的轰鸣声,一直持续到深夜……

昨(22)日,有读者向上游新闻报料称,这家生产面食的小作坊里,卫生条件堪忧,而里面生产的面条,则销售到了全市。今(23)日上午,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跟随江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执法人员,对这家藏身在居民区里的小作坊进行了查处。

生产出的面条堆在地上

牟先生昨天向上游新闻报料:在江北区塔坪26号附1号的一家面食小作坊里,卫生条件堪忧,生产出来的面条,被工人直接堆放在地上。

无经营场地食品经营许可证怎么办(小作坊藏身居民区)(1)

无经营场地食品经营许可证怎么办(小作坊藏身居民区)(2)

△网友供图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从牟先生提供的照片上看到,在生产水面的机器旁,两名年轻男子没有戴口罩和手套,其中一人坐在凳子上整理着水面,另外一人则似乎在记账。而刚生产出来的水面,用简单的塑料袋装着,堆积在地上,整个现场显得十分混乱。

今天上午10点过,江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接到举报后,执法人员带着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来到现场进行调查。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看到,这家门市位于塔坪一居民小区楼下,门前的小巷人来人往,门市负责人李女士独自一人照看着小店,正在售卖水面、饺子皮这些面食。在李女士身后,则是堆放得乱七八糟的生产设备以及货架杂物。

面条销往全市上百面馆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在门市内看到,墙边的货架上,生产机器上以及地上,到处是白色的面粉,地上的塑料桶里,还有生产剩下的鸡蛋壳。而门市最里侧,则堆放着几十袋面粉。

无经营场地食品经营许可证怎么办(小作坊藏身居民区)(3)

△调查现场

执法人员在要求李女士出示相关证照后开始进行调查。李女士介绍,她和家人已在这里经营了近3年了。每天下午到晚上10点,他们会拉下卷帘门,在门店内生产面食;随后会派车辆将面食送往各个客户;而每天上午,门店则会开门向周围住户售卖剩余的面食。

无经营场地食品经营许可证怎么办(小作坊藏身居民区)(4)

△小作坊老板李女士向执法人员介绍情况。

李女士说,他们生产的各种面食,主要通过平台公司配送至全市的上百家面馆,单是销售的水面每天就有两三千斤。

安装音响掩盖生产噪音

生产面食的小作坊位于居民区内,平时生产时会产生大量的粉尘以及噪音,难道居民就没有意见么?李女士解释说,由于他们从下午到晚上生产时,都禁闭卷帘门,因此不会影响到周围的住户。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在门市正中央的位置,发现了两个“奇怪”的东西,似乎与生产线无关。李女士解释说,这是年轻工人们安装的音响,来调解生产时的气氛。但执法人员分析,这也可能是为了掩盖生产时产生的噪音。

同时,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还发现,连接音响的电线,以及生产设备的电线,都裸露在外,悬挂在天花板上方,电线上也包裹着厚厚的一层白色面粉。显然这个集销售、生产、仓储于一体的小作坊,也存在着一定的消防隐患。

承诺端午节后完成整改

江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执法人员在现场向作坊负责人李女士说明,该作坊除了卫生未达标外,其功能分区也过于简单,各条生产线以及存放的原料,都应该分开,作坊内比较混乱。

李女士对此解释称,由于门市面积太小,难以完成分区,她和家人正在寻找其他地区的门市,准备搬离。

执法人员在现场勒令李女士对作坊进行整改,李女士也承诺,在端午节过后将完成整改。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谭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