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这一年生活变了样(顶管工的新年坚守)

春节是万家团圆的日子,但总有一群人舍小家,为大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用自己的汗水换来大家的幸福生活。其中就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从事地下管道类工程建设,长期蹲守在地下深处作业,与阳光总是擦身而过,但内心却充满大爱,他们就是顶管工。

年前,记者从摸排坚守岗位稿件过程中听说顶管工这一职业,当时并没特别直观的感受,只知道是在地下深处作业。

新春走基层这一年生活变了样(顶管工的新年坚守)(1)

记者江伟、方凯

联系好相关事宜,与歙县台方凯老师在项目点汇合,项目施工地点在歙县新安江畔的小山村中,孤零零的两幢农房就是工人们的宿舍。恰逢新年将至,顶管工人们早早地就张罗着贴春联、挂灯笼,用他们的话说,“中国人过年就算不在家也得喜庆点嘛,肯定要庆祝噻!”浓浓的云南口音,听着听着就感觉到厚重的乡愁。跟顶管工们碰面交流时发现,他们从头到脚都是已经凝固的泥土,衣服破破烂烂,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一处是完整的布。贴春联挂灯笼时候,拍摄需要,建议让他们稍作清洗,换身整洁衣裳迎接新年。十多分钟后,宿舍陆续走出几个小伙子,才知道这群工人年纪最大1994年出生,最小的是1998年。问到为什么换衣服这么久时,年纪最大的顶管工郝正林说道:“找了半天没两件不破的衣服,地下的岩石太硬了,钻头带飞起来的石子像刀片一样,不管什么衣服,两三天就全破了。”听到这里,记者心头一堵,鼻头一酸。就这样,顶管工小伙子们穿着自己仅有的完整衣服,用他们自己最朴素的方式完成了新年庆祝。庆祝完新年的他们,马不停蹄地就开始准备到地下作业。

顶管工郝正林在下地作业之前,抽空与远在云南昭通市的母亲打了个视频电话。由于长时间没有回家,打开视频的刹那间,年迈的母亲似乎还没有认出这个最年幼的儿子,这让小郝特别心酸,眼里泛着泪光。但为了让母亲放心,小郝在视频里不停地安慰母亲:“公司福利很好,每天补贴300元,政府还有补贴,不用担心。今年回不去过年了,太对不起您了,不能陪您过年了,您自己要过得开心点,新年快乐,妈妈!”

挂断电话后,小郝匆匆换上工作服,戴好防尘面具,打开头灯,带着我们下到了深达14米的施工现场,猫着腰利索地钻进了直径只有80公分的管道内。我们的记者也跟随着钻进了他们每天工作的地方,由于管道实在太狭窄,只能整个人窝成一团,慢慢前进。管道尽头是一个不到2平方的操作平台,根本不能直起身子,空气也不流通,加上钻头开凿岩石带起的大量灰尘,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狭小的空间内,小郝和伙伴们每天都要这样猫着腰工作6到7个小时,并把开凿出来的石块一车车从管道里推出来。而且,歙县地处皖南山区,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尤其是这个项目段,地下以岩石层为主,施工难度极大,采取“三班倒”的昼夜施工,每天也最多只能单管推进1.5米。这意味着,他们要以这样的方式和阳光隔绝近两个月。

新春走基层这一年生活变了样(顶管工的新年坚守)(2)

在拍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这个歙县城区备用水源及供水配套设施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新安江雄村段至歙县二水厂备用水源配套管网13.6千米,新建备用水源取水一级泵房、二次提升泵房等,建成后,可日供水5万吨,对提高歙县城区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时间紧任务重,顶管工人们要在50天的工期内,在地下14米深处,完成总长120米的顶管任务,保障城区15万人的可靠用水,所以大家都是铆足了干劲,采取每天“三班倒”的工作方式,以求完成时序任务。30多分钟后,画面拍摄结束,记者从管道中慢慢钻出,长时间的蹲坐、巨大的钻头声、空气的不流通和大量的灰尘,记者明显感觉到头晕目眩,腰酸背痛,双腿持续颤抖。

新春走基层这一年生活变了样(顶管工的新年坚守)(3)

“希望尽早完工,第一是保障当地居民的用水,第二还是想早点回去陪陪妈妈,因为我家里就我妈妈一个人。” 顶管工郝正林这样说。他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诠释着最朴素的家国情怀,诠释着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

看着满头大汗却充满坚毅的脸庞,满脸泥泞却始终坚守的背影,我们沉默了,这源于敬佩。这样的采访现场我们遇上还是头一遭,与以往的采访不同,这次我们看到了压抑与坚忍,这一切,只为了县城15万居民的可靠用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