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 学在官府到学在四夷

私学是相对于官学而言,古代私人创立的学校,它与官学一样都起着教化大众的作用。我国古代有官私学互补之势,官学兴盛之时,私学是其补充,官学衰落时,教育事业则靠私学维持和延续。私学兴起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与社会根源,在重大变革时期,私学在悄悄的发展,慢慢产生深远影响。

一、回望私学产生的背景,促成私学萌发的必然条件

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土地私有制的形成。具体表现在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有了巨大的进步,为私学的产生提供了经济基础。经济达到一定水平便可以养活更多脑力劳动者,由此出现更多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为私学的出现提供了教师来源。

“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 学在官府到学在四夷(1)

两大阶级相互斗争,为取得权利,需要知识的浸染。随着时间的发展,地主阶级不断发展,地主阶级逐渐趋于优势地位,奴隶主贵族统治逐渐被地主阶级所代替。奴隶主与新兴地主阶级争夺政治权利,无暇顾及学校教育。

贵族子弟对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此时的春秋战国,主张选贤任能,社会上不少人渴望得到政治权利,则需要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私学为他们提供学习的途径。

奴隶制国家日趋衰落,人才的稀缺性。教育由原来“学在官府”变为“学在四夷”,出现学术下移现象。与此同时,原来西周的官吏为了生计需要去各个诸侯国游说,各个诸侯国和卿大夫也需要士为他们服务,士的出路渐广,士阶层由此得到重视。各个学派为了获得诸侯的认可,都大力培养人才。士的需求量大增,也促进私学的发展繁荣。

二、顺应大环境,推进私学的演变之路

(一)打破“学在官府”传统,私学萌发新芽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私学的兴起与发展,直接推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主要是私人讲学活动。孔子是是私人讲学活动的的创始人,他打破“学在官府”的传统,创办私学,私学的发展由此开始萌发新芽,并逐步走向繁荣。

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 《论语·微子》

当时的稷下学宫,是齐国君主在临城淄门外创设学宫,招揽天下贤士和各派学者在此辩论、著书立说,形成了学术发展的兴旺局面。它是一所兼备官、私两种性质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学宫具有独特的教育特点。

“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 学在官府到学在四夷(2)

游学是其教学方式之一,学与教有充分的自由,学生可以来此求学,教师可以在此招生传授。秉持着来者不拒,兼容并包的思想,推动了战国思想的发展,也体现着私学的发展进步。

(二)主张“无为而治”,私学燃起希望之火

私学从汉代开始崛起,比起秦代有巨大进步,可以说私学在汉代燃起希望之火。汉代统治者吸收秦的教训,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废除了“挟书令”,也没有对私学进行打击甚至摧毁,反而持有包容,支持鼓励的态度。

汉代统治者,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所谓“无为而治”并不是朝廷放任不管,而是不多加干预。给予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一定的空间和权利,让它们自由发展,以期获得更好的成果。正是如此,汉代统治者对私学也不多加管束。私学得以在汉代复兴,燃起希望之火。

“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 学在官府到学在四夷(3)

汉武帝为了巩固思想上的统治,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以经文经学为官学,但并没有阻止私学的发展,古文经学则通过知识渊博的学者依靠私学传播。因此这一政策也促进了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这一阶段私学对教育起的作用甚至超过了官学,这一阶段私学几乎承担了大部分的基础教育工作。到汉中期,私学的学习和教学经历也成为选仕、做官的重要依据,这些政策无疑带动了私学的发展。

汉代民间私学尤其兴盛,且开始出现有教育程度之分的书馆和经馆。

1、启蒙阶段性教育——书馆

书馆属于启蒙教育阶段的教育,主要进行识字、算术和书法教育,并且注重学生的思想观念的培养和伦理道德的传授教学。一般官学大都重视大学教育,而对于小学的启蒙教育却关注甚少,甚至是无力顾及的。

“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 学在官府到学在四夷(4)

汉代的书馆不同,它所使用的书种类丰富,主要有《三字经》《千字文》《急就篇》等。算术学则以《九章算术》为基本教材。类似于现在的语文与数学,可见在当时汉代私学在小学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这体现了汉代私学在这一方面较前代又有很大的进步。

2、深层次的传播——经馆

经馆不是普通的私学,是较书馆来说更上一个层次的私学,是一些学识丰富,有才能的大学者聚众讲学的场所。更加值得提及的是,当时汉代官学只传授今文经学,而数学、天文学、医学等自然科学和古文经学则主要靠私学传播。由此可见,私学在汉代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并且为后世留下宝贵的文化财富。

(三)乱世中的“兴衰交替”,私学在夹缝中求生存

1、私学应运而生

私学兴起在春秋中叶,达到鼎盛是在战国中期。当时,由于正处在下坡状态的官学,不能为日益加剧的政治斗争提供更多人才而为士提供了机遇。士得到重用,诸侯都养起了士。等到战国中期,政治斗争激化,诸侯养士的潮流加剧,私学应运蓬勃发展。

“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 学在官府到学在四夷(5)

私学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状况和在秦代的发展状况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是萌芽发展,后者是极力灭绝。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的需要,颁布“挟书”令,下令焚书坑儒、罢黜百家、严禁私学。秦推崇法家思想,采取“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私学虽遭摧残,但也没有灭绝。

汉代初期朝廷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以慰民心巩固汉代统治。朝廷对于私学的态度是支持的,私学开始走向进一步发展,此时蒙学也已出现。

2、私学受到冲击

私学在唐代得到进一步巩固发展。唐宋时期,官学发展前景较好,前景光明。科举制也一天天发展壮大完善,伴随着官学的逐步完善,私学不可避免受到影响,不论是高级私学还是中级私学都遭受不同程度的冲击。与它形成对比的是蒙学,蒙学比私学还要低一层次,但它得到了发展,私学因此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 学在官府到学在四夷(6)

私学发展到宋代经历了波折但并未消亡还努力发展,出现了书院,到了明清时期,相比较于私学,蒙学更受欢迎,清初的高级私学还受到了文教政策的影响,私学可以说是在艰难的环境下慢慢发展,因为大环境因素而受到冲击。

3、私学呈现的特定规律

通过历史朝代的变迁,看私学的发展呈现出特定的规律,一般出现在重大社会变革时期,受到周围文化、政治、经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除此之外,官学的发展与私学的发展大致呈现反向关系,官学越衰微,私学就越兴盛,反之,则越衰微。

三、整体回顾,私学影响源远流长

私学使学校从官府中解放出来,使私人在民间也可以创设学校,教书育人。一般而言,官学对教育对象或多或少有等级限制,总是出现贵族弟子优先或享有特权的现象,甚至在某些时代官学成为普通百姓只可想而不能做的事,是属于贵族弟子的特权。

私学因为大都继承孔子“有教无类”的传统,使得它的接受教育的对象扩大不再是贵族子弟。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普通民众也可以进入私学学习。这在无形之中提高了民族的文化水平,有利于对民众的教化及民间社会的管理。

私学对中国传统学术的传播与发展也做出巨大贡献。私学的教学内容广泛,兼容了儒佛道的思想。例如秦代崇尚法律,焚书坑儒,以法为教,而法家之外的学术流派,在禁私学的禁令中仍然通过私学继续得到传播和发展。秦末战乱,私学仍然存在,讲诵教学不断。汉代初期官学还没有形成,各种学术流派都以私学方式传播。

“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 学在官府到学在四夷(7)

汉代古今经学一直争论不断,虽今文经学常居主导,但古文经学也依靠私学不断传播发展。二者在不断争论得到发展完善,私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促进二者发展的作用。不仅如此,历代私学大师,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学术有成者都有著作流传于世,这些著作充当起传播中国传统学术的作用,使后人在研究时有迹可循,有史可查。倘若没有私学的出现和大规模的传播,也不会这么多经典之作流传于世。

私学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在某些朝代也经受了沉重打击,即便如此私学也没有消亡,存在即有它的理由。我国古代一直存在着官私互补,私学在官学衰落时出现,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传播文化、教化民众,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因官学衰落而带来的社会影响。私学又因其灵活性而更好教化育人,使得我国古代文明、古代文化得以流传为后世所用,所学习。

参考文献:

《史记》

《汉书·艺文志》

《吕氏春秋·离渭篇》

《左传》

《论衡·讲瑞》

《 论语·微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