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玉女掌门人尤敏 34影坛玉女
1964年对于香港影坛而言是注定不平凡的一年,3月初,葛兰在演完《啼笑姻缘》(上、下集)后,宣布息影;6月20日“电懋”公司老板陆运涛(1915-1964)和他新婚不久的妻子、以及高级管理人员全部遭遇上惨绝人寰的空难事故;7月17日,著名女星林黛(1934-1964)自杀;8月,尤敏(1936-1996)经过4个月欧洲蜜月旅行回港后宣布退出影坛——同时这也标志着一个充满中产阶级趣味,强调现代生活方式与都市空间的“电懋”时代宣布终结。
“电懋”公司老板陆运涛及其主要高管全部遇难,意味着当时“邵氏”已无劲敌
上面所说的香港女演员尤敏,是“玉女掌门人”的开山鼻祖。初入影坛,尤敏便以其清纯可人的外貌和恬静淡雅的气质,获得“玉女”之称。
尤敏在电影《玉女私情》(1959)中的影像
1958年她由“邵氏”转投“电懋”后,即因饰演《玉女私情》(1959)中纯真温柔的李佩英而蜚声影坛,“尤敏在香港影坛素有玉女之称,这里是指尤敏擅长饰演那种初解风情,天真纯洁的少女型”。
尤敏在电影《玉女私情》(1959)中的影像
此后,尤敏多次在银幕上扮演此类温顺善良、符合传统伦理道德的玉女,从而奠定了她“影坛玉女”的地位。
尤敏的美,不同于林黛的妖娆多姿,也不同于李丽华(1924-2017)的百媚千娇。
著名作家亦舒从不掩饰自己对尤敏的夸赞,经常拿尤敏与林青霞相提并论。
她曾经这样形容:“我们都承认,再过一百年,一百个人当中也不会有尤敏的眼睛。她是那么的温文和谦和,看见她的脸忍不住声音会得小起来,再不高兴也会禁不住礼貌地对她微笑,很少有女子这么美而又获得尊敬;有谁敢会对她想入非非呢?尤敏是高贵的女子,连名字都那么合身份,虽然若干年后有一个林青霞,但是尤敏好看得心平气和......一个切合中国数千年文化身份的女子,在影迷心目中是永远的。最难得的是她越来越好看,越来越不辜负众人对她的一片心。”
【转投“电懋”迎来演艺生涯高峰】
1959年,尤敏主演了国际电影懋业有限公司的《玉女私情》,该片令她获得第6届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奖,并一跃成为香港最闪耀的女明星之一。
1959年第7期《影风电影》杂志上的《专访本届影后尤敏》一文中就写到:“只要是在片场见她,她手上老是有一本书,那本书是《演员修养论》,简直不离左右。”
尤敏在电影《玉女私情》(1959)中的影像
次年,尤敏又以《家有喜事》(1959)蝉联第7届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
1962年更以《星星·月亮·太阳》(1961)获第1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风靡中国香港和台湾、东南亚及日本等地。
尤敏在电影《星星·月亮·太阳》(1961)中的影像
1960年6月第56期《国际电影》杂志上的《谈尤敏的演技》中指出,“她肯努力,能虚心研究,每一次的改变,而事先她下了一番私心琢磨功夫”。
尤敏的积极上进,勤勉工作,既暗合了当时正在崛起的香港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又凸显了她独立、干练的现代女性特质。
作为当时电影界的红星,她可以和几个大公司同时签约服务(这种特权在当时几乎只有李丽华、林黛、乐蒂、夏梦几个大明星具备)。
在“电懋”时期的创作,无疑是尤敏演艺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尤敏在电影《快乐天使》(1960)中的影像
6年间,依托“电懋”的大制片厂制度与明星制,尤敏在文艺片、喜剧片、古装片中不断尝试,塑造了或清纯可人、天真活泼的少女,或身世悲苦、忍辱负重的孤女等形象,成为“电懋”最受关注的女明星之一。
尤敏和王莱(右)在电影《玉女私情》(1959)中的影像
事实上,在《玉女私情》公映前,尤敏曾有6年不温不火的影坛经历。
尤敏原名毕玉仪(英文名 Lucilla),祖籍广东省花县,1936年生于香港,父亲是粤剧名伶白玉堂(1901-1995)。
1952年,尚未高中毕业的尤敏被“邵氏”相中,随后因其清纯可人的外貌、典雅大方的气质,被誉为影坛“玉女明星”。
在为“邵氏”效力的6年间,尤敏主演了18部影片。
大体而言,尤敏在“邵氏”的职业生涯尚未形成相对统一稳定的银幕形象,部分原因在于,“邵氏”一会儿要她扮少奶奶,一会儿要她做修女、做娘惹、做歌女、做心理变态的窃贼”,而忘记了尤敏只是“生活经验与情感发育亦未臻成熟的小女学生而已”。
1958年,尤敏转投“电懋”,迎来职业生涯的一次重要转折。
“电懋”准确的女星形象定位与高效的宣传包装,成为尤敏的表演生涯走向巅峰的关键。
尤敏在电影《桃花泪》(1960)中的影像
在“电懋”,尤敏自身的特质得到了充分发挥,她的演技日益成熟,通过主演《玉女私情》、《家有喜事》、《星星·月亮·太阳》、《小儿女》(1963)等影片,逐步成长为香港影坛最受瞩目的女星之一。
尤敏在电影《珍珠泪》(1962)中的影像
如果联系尤敏的成长经历,便不难发现某些端倪:她生在香港,长于澳门,求学期间辗转于香港、澳门与广州,在英文书院的读书经历更令她具备扎实的英语功底,为她在银幕内外跨国提供了重要条件。
尤敏在电影《星星·月亮·太阳》(1961)中的影像
【“三部曲”在日本大受欢迎】
1961年,“电懋”鉴于尤敏在亚洲的号召力,与日本东宝公司联合摄制彩色影片《香港之夜》(1961),让尤敏出任女主角。
日本东宝株式会社当时以2500万日元,作为尤敏的宣传费,《香港之夜》在东京戏院上映时,打破了当地同期上映的所有中外票房纪录,历时3个月而盛况不衰,尤敏因此成为日本最受欢迎的外国女明星,甚至获日本新闻界封为“香港の珍珠”。
尤敏和宝田明在电影《香港之夜》(1961)中的影像
“电懋”更是借此机会大肆营销尤敏的明星形象,在将日本媒体对尤敏的报道作了统计归纳之后,指出尤敏风靡日本的原因在于:“一、她很像日本人,二、她有一个日本人所喜爱的面型,三、她太温柔有礼了……
1962年6月日本《周刊公论》杂志封面,尤敏
作为中国香港与日本合作的“三部曲”的首部作品《香港之夜》在日本走红后,接着《香港之星》(1963)和《香港,东京,夏威夷/ホノルル・東京・香港》(1963)也相继问世。
日本电影杂志介绍尤敏主演的电影《香港,东京,夏威夷》(1963)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拓展市场,以“电懋”和“邵氏”为代表的香港制片机构纷纷与中国台湾以及日本、韩国、泰国等地开展交流、合作,让银幕上的女性有了更多跨地域工作的机会。
在电影《续社长洋行记/続・社長洋行記》(1962)外景地,尤敏和导演杉江敏男
在这方面,“电懋”与日本东宝株式会社联合制作的“三部曲”颇具代表性。
这一系列影片令尤敏突破了既有的银幕形象,在一个更具国际化的舞台上展现出东方女性的魅力和现代女性的特质。
尤敏和宝田明在电影《香港之夜》(1961)中的影像
“三部曲”以尤敏饰演的第二代移民告别难以言说得过去,选择现代/西化的生活方式为主题,并以缠绵悱恻的跨国恋情与多地的异域风情作为噱头,试图迎合香港年轻观众的口味。
银幕情侣——尤敏和宝田明
东宝株式会社当时已经预料到,传统的中国女性形象并不会受日本观众欢迎,于是他们把尤敏塑造成一位既拥有东方美貌,又具有西方行为举止的“新女性”。
尤敏和宝田明在电影《香港之夜》(1961)中的影像
事实上,因为战后敏感的中日关系,尤敏对中国香港与日本合拍片剧本的挑选尤为仔细,“到现在为止,日本一共寄来三、四个剧本,我看过一个,电懋公司看过其余的,但都不怎么合适”。
尤敏和宝田明合作《香港之星》(1963)时的剧照和片厂照
不仅如此,她在拍摄中国香港与日本合作的“三部曲”时,“拒绝拍接吻镜头”,一度令影片拍摄陷入停顿,最后经双方协调,镜头改为宝田明在尤敏额头上轻轻一吻,这一折中解决方案凸显了尤敏强烈的民族意识。
尤敏和林黛(右)
【与邵氏的林黛分庭抗礼】
和尤敏有过多次合作的导演王天林(1928-2010)曾回忆:“我可以说是看着尤敏入行的人,她的爸爸白玉堂出演《黄飞鸿义救海幢寺》(1953)电影的男主角,亦是由我执导。当年她才十六七岁,尚未读完书,到片场看爸爸时,我第一眼见到她,真有惊为天人的感觉。她不只外表吸引人,而且为人心地善良、性格乐观,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这在那个年代十分难得。”
左起:王天林、欧阳莎菲、尤敏
当年的影视明星出道后都流行用艺名,艺名一般是有经验的电影公司老板或导演起,甚至经过风水大师的测算,以助其演艺事业的辉煌。
尤敏的艺名却是自己取的。据当年的娱乐媒体记录,尤敏把自己喜欢的姓和名,分别写在小纸条上,然后揉成纸团,再随意抽出,最后就得到“尤敏”两字,成为自己的艺名。
尤敏在电影《桃花泪》(1960)中的影像
这个名字,无论是粤语或国语,都好听好记,而且非常契合尤敏的玉女形象,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艺名。
影评人司马芬在1983年写的《中国电影五十年》中说:“在近三十年的香港影坛女明星中,尤敏予人印象最好,长得清秀可爱,十足的玉女型风味,当年她算是电懋的当家花旦,在声誉地位上,足与邵氏的林黛分庭抗礼。”
1964年夏天, 林黛去世, 蜜月旅行中的尤敏得知恶耗, 回港后为林黛纪念照片展剪彩并在林黛油画前留影
尤其是尤敏在日常公开场合中的形象,与她在银幕上的玉女形象相契合。这首先体现在她的传统道德观念上。
1958年《南国电影》杂志第6期的相关文章上便对她定义道:“作为一个天主教徒,尤敏平日生活淡泊自持,勤于进修。‘ 银坛玉女’之称,一部分便是颂扬她私生活方面的洁身自好。”
尤敏在电影《珍珠泪》 (1962)中的影像
这段话既凸显了尤敏的高洁姿态,又体现了她的自我规训意识,传统“妇德”对女性的影响一望可知。
其次,生活朴素节俭,以及浓厚的家庭观念,也流露出她对传统伦理道德的遵循:“她所住的房屋是租的,依旧是只有一架小车,作为去影场拍片之代步,其余的她先后资助二弟三弟去美国求学……当二弟去美国求学,她自己伴同前去,手足情深,由此可见。”
尤敏和王莱在电影《快乐天使》(1960)中的影像
再次,尤敏在《国际电影》等影迷杂志上亮相时的服饰,亦突出她的保守与对传统文化的偏爱。
相比同时期林黛、叶枫、丁皓(1939-1967)等女星多穿热裤、泳装、裙子的西化做派,尤敏多以旗袍示人,并强调“在重要的宴会里,中国人穿旗袍是最大方,最得体的服装……旗袍有150件”,“西装裤与裙子共75条”而已。她也曾表示,服装“最重要的是大方,舒适与适合环境”。
尤敏拍摄于1959年
【与母亲因金钱对簿公堂】
生活中尤敏信仰天主教,家里有一个布置得很欧化的客”,相对于中菜一窍不通,炸鸡与煎猪排是她的拿手好戏,她夏天喜欢游泳,滑水,冬天爱玩乒乓,羽毛球与篮球。
另外,在女演员中,尤敏是第一个有驾驶执照的,同时也是第一个玩滑水的。
尤敏在电影《珍珠泪》(1962)中一人分饰两角
1962年2月,尤敏与母亲因金钱问题对簿公堂,尤敏是家中的长女,下面还有6个兄弟姐妹。
其母希望尤敏除了支援家里所有的日常开销外,还应把所赚的所有财务全部上缴。
尤敏在电影《桃花泪》(1960)中的影像
尤敏母亲的过分要求,令她只能拒绝母亲不断升级的无理要求。不曾料到,母亲一气之下,把她告上法庭,令家丑曝光在众人面前。
当时的尤敏正在和富商高福球谈恋爱,如果嫁过去后,母亲势必更会提出更多的非分要求,这样也会让她在夫家永远难抬起头。
电影《小儿女》(1963)剧照,尤敏
在接到法庭传讯后,尤敏听了朋友的劝说,直面这个让她难过的事实,并在法庭上陈述自己曾经对家里的付出,经媒体报道后,让所有的香港人都对她报以同情,最后法官判尤敏胜诉,尤敏从此也脱离了母亲的压榨。
当时明星的婚恋一直是观众杂志追逐的重点,在这方面,尤敏当时表示只想找圈外人结婚,且对方“并不一定很富有”,但要“有风度、有修养、有正当职业”。”这展现了她深受传统婚恋观影响。
在拍完《深宫怨》(1964)——模仿夏梦主演的《董小宛》(1963)以及和李丽华主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1964)——由邵氏导演李翰祥(1926-1996)抢拍的《梁山伯与祝英台》(1963)“技”胜一筹,她便意兴阑珊。
尤敏和高福球宣布结婚
1964年4月,尤敏与香港富商高福球飞到英国伦敦注册结婚,婚后生活安逸,时常到世界各地旅行。
电懋老板陆运涛和尤敏在亚洲影展上合影
很多人认为,她退出影坛实在是迫不得已,因为电懋老板陆运涛及整个团队出事,也导致她今后影坛地位的不确定,同时好友林黛的自杀也令她痛心。
尤敏和丈夫高福球
同时香港电影界也受到内地“极左”思潮的影响,左派电影日益凋敝,在这样的环境下,尤敏避开世俗的烦扰,回归到家庭过上安静的生活,也许这才是她本人真正想要的结果。
尤敏和丈夫高福球的墓地遭人破坏
尤敏这一生可以说是顺风顺水,而且也没什么绯闻,也对得起“影坛玉女”的称号,但让人感到愤怒不已的是,在她病逝后,于其丈夫高福球合葬于香港跑马地天主教坟场,2019年7月12日竟被亲友去拜祭时发现骨灰龛位遭到破坏,骨灰盒和伴葬品被盗,亲友于是急忙报警,至今案件未破。
尤敏在电影《快乐天使》(1960)中的影像
- 她是首位在美出唱片的中国女星,并将香港歌舞片发扬光大
- 香港"电懋四美"之叶枫 作风豪放 28岁息影 52岁再嫁初恋情人
- 首次自杀被救,再次走极端却成真,还原林黛离世前的最后一天
- 首位蝉联金马影后的她,为角色增肥17.5公斤,并携丈夫退出影坛
- "武侠影后"17岁凭《龙门客栈》走红,定居美国30年,今孑然一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