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岁入宫的皇后 她11岁入宫当婢女

文|晨夕

在历史上,有这样一位优秀的女性,她原本只是宫中的婢女,却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了最有权势的女人。

她一生辅佐了三代帝王,为国家的政治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她虽为女性,却是一个铁腕人物。

当然,所有的光鲜亮丽背后,都有外人看不到的辛酸,她的人生亦如此。

她先后经历了亡国、丧父和丧夫,还一度卷入权利争夺的旋涡中,不过,纵然命运百般刁难,她也没有伸手投降。

这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就是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皇后----冯氏。

十一岁入宫的皇后 她11岁入宫当婢女(1)

(剧照)

1:国亡父丧,命运坎坷

公元442年,冯氏出生于北魏长乐信都,她是真正的名门之后,祖父冯文通曾是十六国时期北燕的国君。

当时正处西晋末年,战乱不熄,冯氏家族就是在这一时期渐渐崛起的,只是没过多久,北魏太武帝逼近北燕,因寡不敌众,北燕最终被北魏吞并,冯氏的父亲冯朗也举手投降,还被加封为西城郡公。

冯氏出生时,已经形成了南北朝形成了对峙的局面。

十一岁入宫的皇后 她11岁入宫当婢女(2)

(剧照)

在这种南北朝对峙的时局下,作为北燕的后裔,冯氏家族可以说是在夹缝中求生存,想要享受太平,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果不其然,冯氏出生后不久,她的哥哥就被带到了其他少数民族,一家人陷入巨大的悲痛中。

祸不单行,不久后又一个更大的灾难落到了冯氏家中,不知是北魏高层对冯氏父亲有所忌惮,还是他真的图谋不轨,总之冯氏父亲因受一桩大案牵连,被太武帝刺死。

未出生时,国家没了,出生后没几年,父亲又被杀,冯氏的人生起笔,确实很悲凉。

十一岁入宫的皇后 她11岁入宫当婢女(3)

(剧照)

父亲去世后,按照当时的惯例,冯氏被送到宫中,成为拓跋氏的婢女,那年她11岁。

婢女不但身份卑微,还要做苦役,但冯氏还算幸运,进入宫中后,她受到了姑母冯昭仪的照顾,虽然身份依然是婢女,但总算躲过了一些不公平的待遇。

小小年纪,就经历了家庭变故,自己也沦为婢女,但冯氏没有自怨自艾,相反她一直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在姑母身边,冯氏不曾偷懒一日,她勤勉好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熟悉了北魏皇宫内的礼仪。

除了才艺加身外,在耳濡目染中,冯氏还学会了察言观色,待人处事都有一套自己的哲学,不但深得姑母的喜爱,在宫内的人缘也不差。

生而为人,我们无法改变一些糟糕的事情发生,但我们却可以改变自己,只要自己努力蜕变,命运也有改写的一天。

2:不卑不亢,不骄不躁

进入宫中后,冯氏的生活本是相安无事的,但在她十一岁那年,宫中发生了重大变故。

公元452年,太武帝被大宦官宗爱所杀,不久后宗爱又刺杀了他拥护的第二个皇帝拓跋余。

短短几个月,宗爱就接连杀害了两位皇帝,朝野上下,一片震惊。

为了防止宗爱继续作乱,在众臣的拥护下,太武帝最喜欢的儿子拓跋濬登上了皇位,就是文成帝。

文成帝虽然年纪轻轻,但做事雷厉风行,胆识过人,他上位后不久,就将宗爱一党彻底清除,他奖罚分明,在短短两个月内,就清除异己,稳定了局势。

十一岁入宫的皇后 她11岁入宫当婢女(4)

(剧照)

历朝历代宫变,都离不开谋杀和鲜血,这一切冯氏都看在眼里,她忽然发现,富丽堂皇的皇宫才是最危险的地方,这里充斥着无穷的争斗和杀机。

冯氏原不是一个有野心的人,她只想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一生,但身在皇宫,想落得个清净,比登天还难。

因冯氏知书达理,又容貌美丽,文成帝对她非常爱慕,登基后不久,就选中她为贵人。

就这样,十一岁的冯氏离开了姑母,来到了文成帝的寝宫,虽然自己的婢女出身,但在文成帝面前,她却显得不卑不亢。

平日里俩人交谈,冯氏从不会因为文成帝是皇帝,就畏惧三分,相反她落落大方,因博古通今,不管文成帝说什么,她都能对答如流,让文成帝也钦佩三分。

十一岁入宫的皇后 她11岁入宫当婢女(5)

冯氏不但有才华,还非常的贴心,她深知文成帝日夜操劳非常辛苦,总是想尽办法为他分担忧愁,要么给他弹奏一曲,要么亲手为他做羹汤。

面对如此温柔贤惠的妻子,文成帝宠爱有加,夫妻二人有种琴瑟和鸣,岁月静好的感觉。

公元456年,年仅十四岁的冯氏,就被文成帝立为中宫皇后,短短几年内,冯氏就由身份卑微的婢女,一跃成为母仪天下的国母,实现人生第一个大逆转。

有些人,一旦得宠就会变得嚣张跋扈,为所欲为,但冯氏却很节制。

十一岁入宫的皇后 她11岁入宫当婢女(6)

(剧照)

贵为中宫之首,冯氏并无骄矜之色,只是勤劳地操持着后宫的各种杂事,将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让文成帝没有后顾之忧。

除了料理后宫事务,冯氏对国事也颇为关心,她虽然不干涉朝政,但朝廷中任何风吹草动都牵动着她的心。

国家的兴盛让她兴奋,同时她也为国家的未来操劳,这种贤良的美德,赢得了宫内宫外、朝廷上下一片赞赏声。

自古至今,品行端正、贤良淑德的人,命运都不会太差,哪怕人生起点很低,他们也有能力乘风破浪。

3:大灾大难前,临危不乱

冯氏和文成帝,原本是让人羡慕的一对佳偶,只可惜这样幸福美满的生活,在冯氏做皇后尚不足十年,就画上了终止符。

公元465年,文成帝突然驾崩,年仅26岁。

对于冯氏而言,文成帝的去世无疑是晴天霹雳,面对丧夫之痛,她痛不欲生,一连多日以泪洗面,即为丈夫的早逝而悲痛,也为自己的命运多舛而悲哀。

文成帝去世三日后,按照北魏的制度,要焚烧他生前御用的器物,当火光四射时,伤心欲绝的冯氏突然扑向熊熊烈火,还好身边人反应快,及时将冯氏从火堆中救出。

极度伤心加上烟熏,冯氏当场晕厥过去,过了许久才慢慢苏醒过来,也是在睁眼那一刻,她突然顿悟了,也许自己这一生注定要经历风雨坎坷,既然如此,何不坚强地走下去。

十一岁入宫的皇后 她11岁入宫当婢女(7)

(剧照)

仿佛只在一瞬间,冯氏悲伤的双眼中突然绽放出坚毅的光芒,大灾大难她都经历了,还有什么好怕的。

文成帝去世后,年仅十二岁的皇太子拓跋宏继位,就是文献帝,冯氏被尊为太皇太后。

历代新旧政权交接时,总会出现一些动乱现象,文献地继位时也如此,一些逆臣想利用时机,逼迫孤儿寡母下台。

但他们终究是小瞧了冯氏,她虽然是女子,但并不平庸,在逆臣密谋之时,她早就做了周全的准备,最后成功镇压了叛乱。

和逆臣交手的过程中,充分显示了冯氏果敢善断的政治才干,接着她再度让朝堂刮目相看,就是宣布自己要垂帘听政,帮助幼主稳定江山社稷。

十一岁入宫的皇后 她11岁入宫当婢女(8)

(剧照)

冯氏当政后,凭借自己的胆识和多年宫中生活的阅历,仅利用一年多的时间,就稳定了北魏动荡的政局。

冯氏并不是一个贪恋权势的人,一切稳妥之后,她就还政于文献地,自己则去培养孙子去了。

朝廷需要时,冯氏挺身而出,待一切平静后,又及时撤退,这种知进退的处世哲学,才是最大的智慧

4:恩威兼施,功成名就

原本冯氏放权,是想颐养天年,但让她没想到的是,文献帝对她这个养母并不信任,自己刚刚成熟,就开始贬斥冯氏信任和宠爱的人。

起初冯氏并没有发作,但日子久了,文献帝对她的排斥越发明显,冯氏为了自保,就利用自己的威望和权利逼文献帝交出皇位。

文献帝虽然是九五至尊,但他毕竟刚上台不久,势力自然不能和冯氏相提并论,无奈之下,他只能将皇位传给五岁的儿子,自己则做起了太上皇,那年他刚刚十八岁。

这位五岁的幼主,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孝文帝,虽然文献帝交出了皇位,但其实朝中的一切还在他的掌控之中。

冯氏觉得,长此以往下去,自己必将受到威胁,最终她上演了一场兵变,将文献帝刺杀。

十一岁入宫的皇后 她11岁入宫当婢女(9)

(剧照)

文献帝死后,冯氏再次垂帘听政,此时的她,已过而立之年,经过岁月的磨练后,才识和政治经验都更加成熟。

冯氏当政后,并没有被权利迷失双眼,为了北魏的长治久安,她恩威并施,对贪官污吏绝不手软,对清官则重重赏赐。

冯氏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史称“太和改制”,并推行“均田制”,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北魏的综合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冯太后在进行一些列改革的过程中,并没有排斥孝文帝,相反,还让他积极参与,以此来锻炼他的政治才能。

因为有了冯太后的悉心培养,孝文帝才一步步走向成熟,并将冯太后的改革事业发扬光大,不仅稳定了政局,也带动了北魏的经济发展。

对孝文帝的毫无保留,恰恰说明冯太后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

5:

公元490年,操劳一生的冯太后因病去世,终年49岁。

冯太后一生节俭,在临终前还曾降遗旨,安排自己的后事,不要铺张浪费。

一代女政治家,就此陨落,孝文帝痛不欲生,连续五日滴水未进,整日落泪思念祖母。

虽然冯太后要求丧失一切从简,但孝文帝还是坚持将她的坟陵拓宽十六步,这是对国君才有的葬礼规格。

冯太后的一生,可以说步步是血泪,幼年丧父,又沦为婢女,好不容易荣升为皇后,奈何丈夫又早逝。

至亲的离去,权利的斗争,都曾让她很痛苦,但最后她选择擦干眼泪,直面人生,最终成为了被后世人称赞的政治家。

冯氏的经历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当命运为难你时,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勇往直前,也许经过千磨万历后,你会活成自己的传奇。

(本文原创首发,抄袭者必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