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我们用文字纪念(我用文字扮演另一个人)
语c,并不是C语言的意思。它的全称为“语言Cosplay”或“语言Costume”,即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对其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刻画和演绎。玩家所扮演的角色,既可以是已经存在的同人角色,也可以是原创的角色。
简单来说,可以将其理解为网络版过家家,或者打字版Cosplay。
这是一种不算新鲜,但依然小众的网络亚文化。据可考的互联网资料记载,它最早被称之为“演绎”,最早的语c圈是“宫斗圈”。2011年前后,语c开始兴盛,于2012-2015年间开始扩散,延续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
语c玩家将其演绎的片段或故事称之为“戏”。有两种较为普遍的玩法,一是“对戏”,即两位及以上的语c玩家通过对话的形式,将剧情推动下去,对戏的双方相互称之为“对皮”;二是“自戏”,即玩家根据自己对所演绎角色的理解,以第一人称刻画形象,推动剧情,有点像是在以第一人称写小说。伴随着语c圈的发展,自戏和对戏的形式也更加多样了。
自戏和对戏,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毒眸(ID:DomoreDumou)找到了一位有九年语c经历的资深玩家,试图探寻对这些玩家来说,它到底意味着什么。以下是她的自述。
在阅读过程中,如果遭遇陌生词汇与文化冲击,请向年轻的朋友求助。
初入语c:“一种很新的东西”我是大概五年级,十岁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到语c这个概念的。当时玩一款页游,叫《奥雅之光》,在论坛加了不少闲聊群、家族群。
家族、公会的概念已经由来已久,最常见于弹弹堂、QQ炫舞、QQ飞车这种社交属性比较强的游戏,大多都是90后在玩,我算是最“新锐”的一批00后吧。在《奥雅之光》攒下一些网友后,我自己也组建了自己的家族群,以玄幻为背景,取那种玄之又玄的群名称,依稀记得是叫“六界xx”,每个人的群名片都要挂上整齐划一的前缀,【魔界】某某,【神界】某某,现在看来,已经有了语c的影子。
也就是在那段时间,和五湖四海的朋友们聊天的时候,我发现其中一些人有着颇为有趣的语言习惯,即在一句话后面加一两个动作,一开始还是类似于【笑】【摇扇笑】【叹息】的简单动作和表情,发展到后面变成了一串完整的动作,如【礼貌地微笑,向人招了招手】【泫然欲泣,转身离去】。
家族群里有个我很喜欢的小男生,有一天他在群里和另一个网友聊天,聊着聊着仿佛突然进入了什么具体的场景,开始对话里夹杂着动作,你来我往,就像用文字演戏一样。偷偷询问了家族里其他的人,我才知道他们在玩“语c”,有一个“语c”圈,里面的人都是这么说话的,而他俩都是这个“语c”圈的,对此颇为精通。为了讨他欢心,和他有话聊,我便主动在百度、贴吧搜索“语c”的概念。也以此为契机,真正踏入了“语c”的领域。
现在搜索语c吧,也能看到各种不同的语c群宣传。这些群一般都以QQ群为载体,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创语c群,群的发起人自主撰写本群的背景,可以是江湖、校园、都市,当然也可以完全架空,进群的玩家一方面可以扮演发起人提供的角色身份,另一方面也可以自己撰写“人设”。
另一种是同人语c群,顾名思义,群背景是特定的作品,十年前比较热门的是《盗墓笔记》《黑塔利亚》《家庭教师》等。也有比较特殊的,比如剑网三,既可以借助里面固有的背景,玩家又可以自己原创角色,其火热的原因和剑网三同人圈经久不衰的逻辑是类似的。
语c吧实时宣传贴
在后来和朋友的交流中,我发现他们大多也是阴差阳错地接触到语c的。比如朋友A是被自己在盗墓笔记圈子里认识的“亲友”拉去玩盗墓笔记的语c,她说自己的第一个“皮”(皮:扮演的角色)是“黑瞎子的眼镜”,朋友B是看《家庭教师》的同人文,自以为加了一个同人文交流群,结果是语c群,也由此阴差阳错接触到了这个群体。而我十多年的好朋友是被我拉进语c圈的。
最初的语c圈有很多明确的规则,比如“国际三禁”,禁“娘苏白”;比如说话要带“套”,即【】、[]、()这样的“套”,“套”的内部是描写的内容,“套”的外部是说的内容,再比如进群要改统一格式的群名片。有些群还会分出三个群,分为“前台”“后台”(也有叫“戏群”和“水群”的)和“审核群”。
在审核群中设有“考官”,即负责审核新人是否符合进群的标准,审核内容一般是让新人写“人设”,或者“上皮”一段(上皮:指进入角色扮演)。对于新人的表现,考官有“三字箴言”:p(pass)、u(unpass)和q(弃权),我后来做群主和考官时,采用的标准是“3p2u”,超过3p则过关,多于2u则重新审核。
如同“unpass”的存在,语c命名大多无厘头
在我看来,这是这个圈子最有意思的地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形形色色的人,用着不同的方式,使用着同一套语言。这套语言没有明确权威的章程支撑,也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却在口口相传之中被圈子里的大多数人遵守。
我问朋友们,大家在入圈之前,没有对这些规则产生过质疑吗?朋友A回答我:“哪敢质疑,都不太敢说话,怕被踢出去,感觉很丢脸。”朋友C说:“一开始不明白,就潜水偷偷看他们说话,后来胆子大起来,参与了两句,好像也没有人质疑自己做的是错的,自信了,也就慢慢融进去了。”
语c群群规,由受访者所管理的群组提供
我曾经质疑过“禁白”这一条规则,想着所有人入圈之前都是“小白”,为什么要禁白呢?我正式进的第一个原创群,是以古代玄幻的山庄为背景,设置了人神仙魔冥六个界,规模最大的时候全群能达到六八百个人。这个群是不设置审核群的,新人直接放到大群里,人设写好了,发在公屏给大家看,管理觉得ok,那你就可以正式在这个群安家落户了。
如果不小心进来一个完完全全的小白,管理员会让ta去百度“语c”的概念,如果愿意了解,那就带着他慢慢写人设、慢慢融进来,把ta当成小朋友、后辈来对待。遇到个别不愿意了解,或者很没礼貌的小白,也由管理员出面将ta“请出去”,维系着这个群基本的秩序。
我应当好好感谢这样的一个群氛围,尤其是那个随和的“庄主”。后来我辗转了很多语c圈,从古代原创、古代玄幻、西方玄幻、小说、动漫,慢慢理解大家并不是“禁白”,只是更乐意和熟知圈子内规则,并且将规则运用得很好的人聊,更喜欢和圈子的“大佬”玩。人们玩语c的初衷本就是“找乐子”,用规则屏蔽毫不相干的人,简洁而高效。
而当时只有十岁的我,初入这个圈子接触到的第一个群体,是由这样一个称得上有“责任感”的人引导的,就像播出一粒种子,让我愿意留在这个圈子,把它当作“家”,这么多年。
当我真正踏入语c圈之后,再回头看我入圈的契机,那个“精通语c”的小男生,一下就变得黯然了。在这个“山庄”中,我认识了白衣飘飘、温润如玉的“公子无双”,结实了机敏傲娇的“猫妖洛祁”,有沉默寡言、忠心耿耿的“死士无名”为我出生入死,还和高傲的“魔尊崇明”旷世绝恋过,我的世界变得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就好像出走了八百里,回过头,初衷早已被模糊了。
在语c圈中,一切其实都是模糊的。性别、年龄、身份……若说互联网给所有人提供了匿名交友的便利,那语c便是一种虚拟的极化。无关真实世界的你是什么模样,你说你是什么,圈子里的人就会当你是什么。只要你将自己想要展示的样子展示得足够好,总会有人被你吸引。而对于你自己,足不出户就能体验多样人生,哪怕现实世界再贫瘠,回归互联网,人生的多样可能就摆在你面前。这就是语c的世界。
或者说,理想化的语c的世界。
探索语c:演绎、交友与圈文化人们玩语c的初衷无非两种,“演绎”和“交友”。在语c圈,玩家热衷缔结亲友关系,并给不同的亲友关系命名,除去父母兄弟姐妹这类,还有“双生”“宿敌”这些另类的关系。
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曾经提出过首属群体的概念,他认为家庭成员、邻里同伴等在青少年早期社会性与思想观念形成中发挥着首要作用,给予个体认同感和归属感。语c玩家的交流是实时、密集,需要玩家投入丰沛的情感与想象的。因此,在语c圈缔结的亲友关系,往往远超纯粹的网友关系。
换句话说,现实生活中的很多朋友,往往需要通过聚餐、娱乐的方式维系感情,而语c的亲友却能及时地陪伴在你身边“抱抱你”;现实生活中,部分父母发挥不了教化的职能,语c建立的亲属关系却能给予长者的关怀,建立信任。涉世未深的青少年,甚至会因此颠倒亲友与现实世界亲朋的重要性,即,潜移默化之中更换了“首属群体”。
语c中千奇百怪的关系名称
回想起来,在我初中的年纪,“演绎”和“交友”因为“BLC”的横空出世发展到了顶峰。
BLC全称是“BLcos”,这个圈子里几乎没有人演绎女性,玩家扮演的都是青中年高端男性。有趣的是,语c圈的玩家大多是14-25岁的年轻女性,年龄范围稍作扩大,可以是10-30岁的女性,但几乎都是女性这件事是毋庸置疑的。
为什么大家喜欢做男人?在BLC盛行的年代,“女性主义”在中文互联网上还很罕见。BLC玩家会为了自己的演绎效果,细致入微地琢磨上流社会男性为人处事的格调,也会不断地在日常交流的语言表达中,深化这种性别与身份的认同。这或许是她们对女性身份的回避,与潜意识对理想男性身份的向往,即,想成为有权有势的老男人。最常见的人设,是以黑手党和总裁为隐藏身份的调酒师和咖啡师。
15年BLC圈内人考据衣着的科普贴
BLC还将“家族”“组织”文化发扬光大。知名的BLC家族有“辰”“邢”“闻人”“夜神”,知名的BLC组织有“杀令”“肆虐”等。这个阶段的BLC已经几乎脱离了语c的领域,成为一个独立的亚文化圈层,所谓的家族与组织之间的斗争,其实就是撕逼、刷屏、骂战。而语c在其中的功能,就是给她们的行为附加了一层身份的合理性,比如把成群结队的撕逼想象成黑手党的火并。
网上可以搜到的一位BLC的“风云人物”
BLC圈还有民间封的“四大总裁”,四大总裁的名单在最初几年略有变动,后来彻底确定下来。四人中,有的曾担任语c吧吧主,撰写过语c的入门贴和诸如“怎么写调酒”的教学贴,有的人创办了“语戏app”,致力于为语c玩家构建一个更加专业化的平台,但一时间大多数人都说她“捞钱”。她们四个之间也有源远流长的爱恨情仇,但是她们之所以榜上有名,无非是曾经在BLC的撕逼混战中被推到风口浪尖,一时风头极盛,让整个语c圈的人都对她们的名号耳熟能详。
我曾经加入过“四大总裁”之一s某旗下组织“肆虐”,当时的心态确实是想借机融进BLC这个圈子。组织里设有各种不同分组,包括“撕逼组”、“暖群组”、“情报组”等,撕逼、暖群顾名思义,而“情报组”做的事就是“人肉”的简化版,考官扔给我一个qq号,让我摸清她至少五个圈子里的亲友关系。
当时为了通过这个审核,十二三岁的我加了这个qq,并又从她的QQ空间里加了许多的新好友,判断她们和号主是不是亲友关系。进了组织之后,我虽然挂着“情报组”的名称,但没搜集过一次“情报”,反而在这次考试中,和每个加来的新好友都成了朋友。我每加上一个新好友,都会问她们,你好,打扰了,我是为了过组织审核加你的,请问你是xx的亲友吗?
我当然也围观过她们撕逼,好几派人涌入同一个讨论组,刷着整齐划一的爆群文字,或者漫无目的地刷屏谩骂。许多人因此指责过s某,说以她为代表的几人将“黑界”的风气引入到了BLC,让语c圈的其他圈子认为BLC就是一群从来不好好写戏,打着语c的名义撕逼的“混子”。
我也曾经加入过“肆虐”总群的群语音,听到喝醉的s某在语音里“复盘”组织内部种种,称不希望组织变得乌烟瘴气,只希望如她最初所想的那般,只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兄弟”,有事一起扛,不分彼此。
BLC衰落的根本原因是“大家都长大了”,相比语c本身,BLC更有一层中二色彩,伴随着现实生活对虚拟时间的一再挤占,圈子中的人一个个“幡然醒悟”,然后,作鸟兽散。
四大总裁里,有人当过主播,也有人彻底将自己的qq空间经营成了搞笑博主。开发过“语戏app”的那位所开发的新软件开始招募内测人员,声称要“给曾经的用户一个交代”“不忘初心”。也有人对我说,“我会让一切变好起来的”。
扎根语c:戏与“玩”语c圈最常用的app除了qq,就是“名人朋友圈”。这款app状似微信朋友圈,内置代表着不同剧组的不同专区,用不同的编号来区分同一角色的不同扮演者。玩家可以在app里自如地切换剧组和身份,也可以用“心动”这个功能直接匹配对皮。
不同的角色之间也可以通过“绑定戒指”的方式缔结cp关系。同一玩家可以同时扮演多个角色,也可以用不同的身份和不同的对皮绑定cp,客观意义上,名人朋友圈甚至为“脚踏多条船”提供了便利。
各有出处的张起灵、排名前列的李白和东方青苍
由黄子韬饰演的《热血同行》宣发期间,曾经和名人朋友圈合作,以黄子韬空降名人朋友圈的方式吸引关注。这个消息在语c圈激起了一个小小的水花,有玩家表示,谁去c一个远坂凛勾搭黄子韬吧。(远坂凛是动漫《fate》系列的女主之一,黄子韬是她的真爱粉)
《热血同行》与名人朋友圈联动
名人朋友圈的在设计上更具社交属性,但是许多语c人也热衷于用它来“囤戏”,即在自己的主页发布很多自戏,彰显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演绎。ta的好友也可以在其所发布的内容下面点赞、评论和送礼,表达支持。
角色主页与互动,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对于语c玩家来说,“戏”写得好不好,是身为语c人独一的指标。一方面,“戏”写得好不好,反映了玩家对于所扮演角色的理解程度、用心程度;另一方面,“戏”是语c人社交的“脸面”,语c的本质是文字的交流,只有语言习惯、文字风格合拍的两个人,才有更长远交流与相处的可能,也因此,语c人会将戏写得不好,称为“擦得丑”“c得丑”(也因此,朋友C曾调侃审核的“u”应当是“ugly”的意思)。
其实在BLC流行的年代前后,也有这样一批人,对戏写得少,自戏写得多,并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不同的“戏组”,逢年过节,成员搬出精美的戏文,发布在qq空间等平台供大家赏阅。我就曾经加入过一个戏组,参与过三国主题和《绣春刀》主题,这个戏组还曾以《三体》《霸王别姬》《武林外传》等主题组织撰写过戏文,大家彼此品读、欣赏,仿佛作家交流。
“戏”的本质是玩家的创作,个别鞭辟入里的,甚至能够达到文学作品的价值。戏写得好不好,既取决于玩家的文字创作能力,也取决于角色本身形象是否有大量的文本支撑。
拿李白这个角色举例,如果玩家想扮演的是王者荣耀的李白,那么只需要精通王者荣耀的背景故事,和李白作为英雄的角色设定、台词、衍生故事等。但如果想要扮演的是历史上的李白,那玩家至少得知悉李白的生平,熟读并活用李白的诗歌吧?
由此可见,写好一篇“戏”绝非易事。而最难的,是自己写的“戏”,契合了“对皮”对这个角色的理解,心有灵犀一点通,在圈子里收获志同道合的知己。
名人朋友圈为语c玩家阅读、欣赏“戏”提供了平台,也使抄袭和盗用现象猖獗。但在语c这个小小的圈子里,谈不上“著作权”,遇见这种事,无非只能用古老的撕逼和“818”来解决。
当然,写戏并不是我在语c圈最常做的事,顶多能算一点“高雅”的闲情——也谈不上高雅。喜欢写戏的朋友A表示,“语c就是个游戏,喜欢就玩,玩游戏还分什么高低贵贱呢?”这也是我从头到尾把我们称为“玩家”的原因。若说借由为了更好的语c阅读资料、磨练文笔,那就更没有必要了。朋友B也说,“为娱乐赋予一个学习的理由,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可以,但没必要。
与其说休闲娱乐,对于我自己来说,语c已经是一种非常生活化的语言习惯。尽管和现实生活中的朋友,无论是用语言,还是在社交媒体上发消息,也能非常流畅地交流,但感觉如果长期脱离语c,总会浑身不适应、不自在。
我在语c圈的“双生”也是现实中十多年的挚友。同时,我也有在语c圈结下的,快十年依旧始终如一的亲友关系。有的人我至今都不知道姓甚名谁,却永远能打招呼、问安好。
回顾语c:我爱“你”,我爱你。可能绝大多数的语c人都想象过自己某一天写出了惊世骇俗的戏文,获得诸多对皮的青睐,从此走上人生巅峰,或者让大众认可语c的文学价值,认可这种文化的存在方式。但是事与愿违,语c圈真正出圈的,往往是一些人与人之间感情的糗事。
早年语c圈还会纠结“cp”的内涵,认为“处cp”还是和网恋有所差别。网恋虽然借助互联网,但说到底还是两个真人在恋爱,“处cp”在早年的语c人看来,仅仅是结成搭档关系,或者单纯象征着所扮演的角色之间的联系。但慢慢的,没有人再做网恋和处cp内涵的区分,因为在语c圈,要想和对皮产生暧昧关系,变得越来越容易。
就以“原耽圈”举例,任何原耽作品,里面的主要角色都是一对情侣,两个扮演者的交流,免不了变着花样讨论爱。有些玩家在语c中对戏是为了“代餐”,即通过自己和对皮的演绎,呈现自己所嗑cp的互动,就像写同人文那样,满足自己对cp的幻想。
但也有玩家,玩语c的初衷就是为了感受爱,无论是借由角色被爱和表达爱,都远比现实生活中和一般网恋便捷顺畅。
可以理解为,语c玩家扮演的角色给自己附加了一层糖衣,扮演工藤新一的人仿佛自有工藤新一的帅了,而ta看对皮也有滤镜,扮演毛利兰的人也美似毛利兰了。在现实世界,人和人的交往是有门槛的,而进入语c圈,双方首先跨越了第一重门槛;进入同一剧组,双方的兴趣二次交汇;借由角色之间的羁绊进行深入沟通,则直接来到了人和人交往将心比心的一步,最后,“坠入爱河”。在语c圈恋爱,就好像滑滑梯。
语c的存在,模糊了人在现实择偶时会考虑的诸多指标。身高、学历、颜值,都比不上“ta是我喜欢的角色”这点重要。可能这时候有人要问,那如果付出真心的人和只想要代餐的人碰上了呢?就比如,假设A扮演的角色是工藤新一,B扮演的角色是毛利兰,A喜欢上了B,但B喜欢的仅仅是工藤新一,怎么办?答案是无解。
很多情侣都会将奔现当作恋爱长跑的约定,再在奔现后像传统的网恋对象一样,遭遇诸多现实的问题。但语c客观上至少给很多现实条件并非优越的人提供了很多便利,毕竟“爱上”只需要一个契机,可能是脸、共同的兴趣、投机的话题,语c也能成为这个契机,而爱下去,才意味着真正接纳所爱之人的诸多“不完美”,真正践行自己的选择。
在语c圈呆了九年,我已经能够做到和想要代餐的对皮纯代餐,和想要发展真实关系的对皮深入交流。也因此,我接触到了形形色色、可能原本这辈子都不可能遇到的人,谈过不少恋爱,显而易见的,全都无疾而终了。
曾经我跨越大半个中国去和心爱的人见面,相处几日后发现她在现实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性格与她所扮演的角色截然相反。走在她的城市,听她讲述她的生活,我也意识到,如果在现实生活中遇见,比如互为同事、同学,她是我绝对不会喜欢上的那类人。而我们偏偏遇见了,此时此地,牵着手。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而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在圈中遇见了一个遇见了一个无论是学历、家境、甚至颜值都和我不是一个量级的,身居北欧的对皮。显而易见,我们俩之间的差距是没法弥合的,哪怕同去上海静安寺,那也是我在地下吃拉面,她在楼上买表买衣,怎么也无法交集。但是语c使我产生了一种,我和她之间近在咫尺的错觉。
我们俩扮演的都是神话中的角色,为了使自己的演绎更符合她的口味,我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像做文献综述一样地读论文,甚至跑了好几个展。我甚至开始期待见面,打开旅游软件翻看对我来说是天价的机票,在倒数日上一天天地计算。直到一件事把我唤醒。
那天,我在QQ空间看到营销号发的海,语c圈有个笑话,叫“画饼”,就是说一些类似于“我们以后见面/看电影/看海/吃什么好吃的……”这样涉及到“以后”奔现之后的约定。我就是这样的,一方面觉得确实是“好笑”,但是一方面还是会做——总之,我把那条海转给她,过了一会儿,她回答道:“海太冷了,我的膝盖会很痛。”我说:“那就不去了。”
直到很久之后,她告诉我,她不是不喜欢海,而是不知道如何回应我,因为她出家门十分钟就能看到海。而我出门十分钟,仅仅刚好走到一个核酸点。
语c确实是给我造成了一些便利,也给我造成了许多错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通过它,我确实遇见了许多人,我的世界被无限拓宽,这和阅读、观影都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因为我是真切地在和“人”对话。
倘若我看不了海,便由我所扮演的角色代我去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