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做课堂笔记的方法(如何做好课堂笔记)

做笔记的底层逻辑是什么?用统一的思维模型,让笔记对学习的帮助最大化,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高效做课堂笔记的方法?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效做课堂笔记的方法(如何做好课堂笔记)

高效做课堂笔记的方法

做笔记的底层逻辑是什么?用统一的思维模型,让笔记对学习的帮助最大化!

在我的分享部分之前,希望先向大家说明:

做笔记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下面介绍的思维模型也不一定契合每一个人的学习习惯,这里只是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种可选择的新思路,给同学们带来一些启发。

首先,先问同学们三个问题:

一,你为什么记笔记?--目的

二,你如何记笔记?--方式

三,记笔记和其他行为是否兼容?--配合

第一个问题,对应的是记笔记的目的;

第二个问题,对应的是记笔记的方式;

第三个问题,对应的是记笔记与其他行为的协调配合

接下来我们一个个分析这三个问题:

记笔记的“目的”是什么?很明显,“记录”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我思考了很久这个问题,总结了更深一步的三条目的:

1.信息获取

2.深度记忆

3.归纳整合

接下来我们一个个分析这三条目的,以及每一条目的各自对应的记笔记方式:

第一条,信息获取,对应那些你第一次听到的知识,如果不记,很有可能会错过,比如课上的大部分笔记属于这一类型。

这种笔记,需要的是速度,和与老师的默契程度。因此,这一条目的对应的记笔记方式,就是在课本或笔记本上尽快手写记录。

不过,对于不同科目,可以咨询科任老师或看自己习惯。比如,生物笔记就更适合记在课本上,但化学笔记则更适合记在笔记本上。

另外,不同老师的上课节奏也要纳入考虑。如果老师给的时间够,可以抄完完整的笔记;但如果老师给的时间不够,则要明智地选择记笔记方式,可以记小标题,课后再补充,也可以选择简写。

第二条,深度记忆,对应那些不需快速记录,但需要你理解、记忆的知识。比如语文素养积累,以及单个数理好题的整理,就大多属于这类知识。

这些知识,对应的方式是手写 思考。这里的手写,不需要你像“信息获取”一样运笔如飞。相反,你需要一个较慢的速度,知识真正流进大脑中(同时还可以练字呢!)。

而思考,则意味着你要围绕你所写的东西进行思考,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记住知识,并学会运用他们。

举个例子:进行语文素养积累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思考:这个句子的含义是什么?可以引申出什么含义?在哪些题材的作文中可以用?

在手写记忆的过程中,进行这样的思考,同时适当的把自己的思考记录在笔记旁边,不必长,几个字足矣。这样,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就很有可能上一个台阶。

第三条,归纳整合,对应那些你可能知道可能不知道,但出于共性或逻辑关系故应该放在一起的知识。比如易错点整理,分题型整理,知识点专题,都属于这一类型。

这些知识,对应的方式是打印/手写并思考。这里有一个值得阐明的问题:为什么不一定要手写呢?因为在整理这种笔记的过程中,我们并不一定要逐字把这些知识背下来,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找到其中的逻辑关系、思考模式、共性特征。所以剪刀加浆糊/错题打印机在这里就可以派上用场啦!当然,如果你习惯于手写,也没有任何问题。

在这里,思考则是尤为重要的,我们不仅需要思考这些知识点/题目的共性,还需要思考这些归纳出来的内容如何变成考场动作,这一点很关键。例如:做一道电学实验题,你能不能快速判断是否要填写单位?做力电大题,你能不能快速准确列出已知量,并保证写出的答案只有已知量没有未知量?这一系列的问题,实际上涉及到另一个重点,即易错点和错题本的比较,这里就不展开讲了。

举一个例子,对于语文选择题和大题思路和题目,我一开始采用逐字手抄的方式,但后来发现,这些内容其实不需要逐字记忆,只需框架;不是深度记忆,更像归纳整合。因此,不必抄,用mindmap更有用。

这样,我们就把记笔记的目的,方式,及其关系梳理了一遍。当然,记笔记的目的和方式不止,远不止这三组,我们也只是举几个例子,给大家提供启发。

当然,如果你想深入了解这些记笔记的方法,或者直接获取学长学姐思想的精华,也不妨找他们的笔记来看看。

至于第三个问题,记笔记和其他行为是否兼容,这其实也要回到我们记笔记的目的。

举个很有趣的例子,我们的语文老师曾经许多次在讲课时说过一句“名言”:

“为什么都不动笔?听语文课是听讲座吗?记啊!”

然而,她也曾经许多次说过另一句“名言”:

“现在记什么笔记?先好好听我的课!”

上面两句话,让我们觉得上课时有时应该边上课边记,有时则不应该。这二者矛盾吗?并不。

当老师讲到某一个句子,需要我们马上记下来的时候,这就属于信息获取,应该马上记。但如果老师在讲一个她已经整理好的东西,并且说明下课会发课件,那我们就不妨把更多精力放在听与理解上。

将以上内容做出总结,可以浓缩为一句话,它值得你铭记,那就是:Focus on the impact,关注记笔记对学习的效果,而不仅仅是记笔记这一手段。

做笔记的方式与逻辑

以生物学科为例,分享整理笔记的方式与逻辑

首先,生物的笔记宏观上可以分为课本笔记和笔记本笔记。

课本上我们会记录课堂上老师讲的本单元的各种零碎的知识点,还有课后练习题之类的在课本上的题目。

这些题也许对于你来说很简单,但是他们的完整的表述,常常就会以原题的形式出现,所以一定要背熟书上的不管是知识点,还是习题的答案。

对于生物这门学科来说,课本非常非常重要,因此必须要充分利用课本。课上零碎的知识点,记在对应的图片旁边,记在一起,也形成了一个“知识块”。书上的重要知识比如黑体字,还有一些重要定义,常考的句子,一定要圈点勾画,用荧光笔重点标注,有利于快速找到该部分的知识。

而在笔记本上,可以分类记录,我总结为两点:

一,归纳。可以是老师ppt上的帮忙整理的归纳知识点(如各种实验的细节,生物思想方法等),也可以是从教辅书上摘录的,还可以是自己以思维导图形式整理的知识框架·。这种类似的知识框架可以在考前帮助你快速的回忆一遍知识点。

二,分专题的整理。可以按照课本的模块,就将整理的题目部分分为光合呼吸大题,遗传大题,生理大题,生态大题,选修大题等。在遇到一次考试,或者平时练习的模拟卷时候,哪里出现问题,或者你觉得比较巧妙的部分就可以记录在对应的部分,生物重在记忆,这样就有利于条理的记忆,更加容易背下来。

三,错题。不用把每一个选项或者每一个部分都抄下来,抄重点,抄不会的点,有些题目真的是因为一些很低级的错误比如看错等,这样的错误没办法记下来,就不用都贴上去,能够给自己一个提醒就行。记录在本子上的好处就是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感悟写下来,标注在对应的步骤下面。

四,易错点。可以把平时做题时易错点一条一条写下来,这里的易错点一定是你看完答案恍然大悟,但是一做就错的部分,很可能就是你知识的漏洞,记下来之后在考前看一遍,非常有助于在考试时快速反应,迅速避开题目设的“坑”。

转自深圳家长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