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油三酯高和心肌缺血(心内科专家降甘油三酯)

来源:生命时报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盛 力

大量临床研究证实,血脂异常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疾病及内分泌疾病等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控制好血脂,能够显著防止上述疾病的进展。常见的血脂指标,主要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及脂蛋白a等。

甘油三酯高和心肌缺血(心内科专家降甘油三酯)(1)

人们日常生活中提及的血脂,多指血清中的胆固醇,对于甘油三酯的关注较少。实际上,甘油三酯水平与心血管疾病进程密切相关,而且它和胆固醇的组成不同,用药也不相同。临床上常用的他汀类药物主要作用是降低胆固醇,但对于甘油三酯的抑制作用欠佳。近年来,多项临床试验证实,贝特类药物单药或联合他汀治疗可有效降低甘油三酯,并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甘油三酯的主要功能是供给与储存能量,还可固定和保护内脏器官。其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肠道会吸收食物中的脂肪,将其转为甘油三酯;二是人体肝脏及脂肪能自主合成甘油三酯。人体血脂水平受年龄、性别和饮食的影响,其中甘油三酯的水平一般由遗传和生活环境因素共同影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即使合理控制饮食,也会因自身代谢甘油三酯能力降低而升高。后天因素多由于饮食中含大量脂肪,或继发于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及胰腺炎等。甘油三酯的正常参考值为0.45~1.69毫摩尔/升。我国2007年发布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判定标准为:

对于病因明确的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应针对病因治疗。首先要改善生活方式,若一段时间的饮食控制和运动仍不能达标者,再建议药物治疗。此时患者应用药物的原则是:当患者的甘油三酯水平≥5.6毫摩尔/升时,应优先考虑贝特类药物;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及高危人群,经过2~3个月生活方式改善以及他汀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已达标,但甘油三酯≥2.3毫摩尔/升时,应考虑加用贝特类药物;一般建议用药量为每天口服非诺贝特0.2克。

贝特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肝功能受损和横纹肌溶解,患者在用药初期每隔4~8周应复查肝功能和血肌酸激酶水平。若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水平3倍以上,或肌酸激酶升高超过正常水平5倍以上,应暂停用药。值得注意的是,吉非贝齐联合他汀治疗时,发生横纹肌溶解和肌病风险高于非诺贝特,在进行药物选择时需要慎重。

本文来自【生命时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