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人生哲理(品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人生在世,想要获得成功,需要朋友,想要获得巨大的成功,往往需要敌人。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人生哲理(品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1)

人生需要对手

辛弃疾在被调任到镇江当知府的时候,常常登上北固亭,眺望江水东流,怀古叹今,留下来诸多的著名的词句。其中,一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便是他在北固亭在触景生情,回想起三国时期的东吴英主孙权,继而写下的名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人生哲理(品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2)

全词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人生哲理(品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3)

孙权的对手,是两个绝世的枭雄

我在哪里可以望见中原大地呢?在这北固楼上吗?眼前风光秀丽,可毕竟不是中原故国啊!历史上国家兴亡的事,永远不会停息。正如眼前这江水,永远也流不尽。当年少年时代的孙权,穿戴盔甲,虎踞东南,争雄天下。以曹操和刘备这样的英雄作为对手,就连曹操都对他很是认可,认为,教育儿子,就要像孙权这样的作为榜样。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人生哲理(品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4)

登楼远眺

这是一首很典型的辛弃疾风格的词,怀古,抒情,用典故,喻当下。词的上阕,他首先感叹哪里可以看到中原,他不是要看中原,他是想要收复中原。北固楼在当时也算是高楼了,站在高楼上远眺,看到的也只能是江淮的风光,而望不到中原,中原,需要南宋朝廷的军队打过去,赶走金人,才能看到。但是那样的“看到”,辛弃疾也知道很难,历史上的兴亡旧事,让他明白,国家和王朝的更替,似乎就和东去的江水一般,永远不会停歇,他纠结了一辈子的收复中原,在这一刻,或许,他是看开了的。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人生哲理(品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5)

影视剧中的孙权

现实不能收复,他还是需要精神上的安慰啊,现实没有名主,他便怀念曾经在东南出现的雄主,他想到的,是吴大帝孙权,他脑海中的孙权形象,意气风华,坐断东南,不仅仅安心于割据一方,而是要挑战当时的不世的枭雄曹操刘备,和他们争锋。辛弃疾这是在借孙权的形象劝说执政人,要敢于和窃据中原的金国对抗,不要让人看不起,不要因为别人的实力强就自我放弃。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人生哲理(品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6)

曹操刘备,两个绝世枭雄

我很喜欢稼轩先生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很喜欢这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我总觉得这句话里有一股气势,不论对手是谁,不论多少有多么强大,只要是挡在我的面前,我就会亮剑一战!虽千万人,吾往矣!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人生哲理(品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7)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孙权是个很厉害的君主吗?在许多人心中,很一般吧,甚至有些人嘲笑他就是送人头,送战功的,他亲自领军作战中,几乎就没有赢过,一辈子五征合肥,第一次乘着赤壁大战获胜的势头,结果折了太史慈,第二次积蓄多年,结果成就了张辽逍遥津的威名,第三次,第四次都败在了满宠手上,最后一次,听说曹魏第三代君主曹睿亲自率军来援,他硬是连战都不敢开,就灰溜溜地退了回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人生哲理(品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8)

有对手才有前进的动力

但即便是这样一个人,依旧守住了父兄的基业,开拓了交州,荆州的地盘,和曹操,刘备两个不世出的枭雄并肩而立。在我看来,成就孙权,就是他对手,在后人看来,虽然孙权在三国时代不过是个附带着的国家和势力,但是也没有人看轻他的失败,毕竟,他的对手是曹操是刘备,后面对抗的是诸葛亮,司马懿。以这些人为对手的他,能做到不败,就已经是很成功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人生哲理(品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9)

敌人是最大的激励

而且,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人和团体,往往似乎也都是和对手的竞争中出现了,越有竞争,前进的动力就越足。有敌人,有对手的人,才不会懈怠自己,才不会平庸。从这个角度来说,正真能成就你的人,便是你的对手,当你被他大败,一蹶不振的时候,也正是自我反思,自我奋发向上的时候。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人生哲理(品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10)

对手是互相促进

人生在世,得有个和你旗鼓相当,共同进步的对手,你才会越来越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