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吃鸡蛋不吃蛋黄(吃鸡蛋不吃蛋黄)
62岁的老刘有每天早晨吃鸡蛋的习惯,但是最近老伴发现他只吃蛋白不吃蛋黄她仔细一问,老刘竟然说,自己在手机上看到有人说蛋黄里胆固醇高,有高血脂的人不能吃,自己前年体检查出来血脂已经偏高了,还有高血压,肯定不能再继续吃蛋黄了。那么,患有高血脂的人到底能不能吃蛋黄呢?
由于富含胆固醇,蛋黄一度被人们看作“不健康的食物”,很多人在吃鸡蛋的时候都把蛋黄丢弃,酒店、食堂甚至家庭餐桌上,都随处可见被丢弃的蛋黄。
鸡蛋有什么营养
一个鸡蛋重约50克,主要成分是水,约占75%。其余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脂肪,还有一些矿物质和维生素(如A、D、B 族)。总的来说,鸡蛋可以给我们提供这几个方面的营养:
一是蛋白质。鸡蛋中最主要的营养成分是蛋白质,而且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很均衡,非常适合人体吸收利用,是很好的蛋白质摄入来源。
二是卵磷脂。鸡蛋中的卵磷脂是高密度脂蛋白的重要成分,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对大脑等神经组织也有重要作用。
三是维生素。鸡蛋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可提供膳食中10%至20%的叶酸,20%至 30%的维生素A、D、E。对于素食者来说,鸡蛋是重要的维生素B12来源。
四是胆碱。鸡蛋中还有一种丰富的营养——胆碱。一个去壳鸡蛋大概可以提供 176 毫克的胆碱,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很重要的营养素。
研究发现,在DHA(俗称“脑黄金”)和胆碱供应充足时,最有利于胎儿大脑发育,未来婴儿的认知水平最高;孕期得到充足胆碱的宝宝,出生后压力应激反应较小,未来患各种慢性病的风险可能会因此下降。总的来说,鸡蛋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物。
早有科学研究表明,蛋黄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物。蛋黄富含脂类,脂肪含量为10%-15%。另外,蛋黄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包括所有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以及微量的维生素C。各种矿物质,如钙、磷、铁、锌、硒的含量也很丰富。
既然蛋黄的营养价值这么高,为什么人们还要谈“蛋”色变,甚至丢弃蛋黄呢?问题的焦点就在于蛋黄中的胆固醇。
- 据检测,每百克蛋黄中的胆固醇含量高达1510毫克。如果吃一个鸡蛋的话,摄入的胆固醇在200毫克左右。
胆固醇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因此出于对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管理的目的,很多的膳食指南都建议每天摄入的胆固醇不超过300毫克,让很多人不得不止步于“蛋”前。
不过,近期的研究表明食物中的胆固醇并没有那么可怕。人体自己就有合成胆固醇的能力,每天合成出来的量要远远大于通过膳食摄入的量,大部分健康机体都能有效调节体内胆固醇的平衡。
因此,胆固醇升高更多是由于机体代谢出现问题,而不是食物摄入增多。
蛋黄为何成为“背锅侠”?
多年来,有很多针对于胆固醇的研究,能够确定的是体内胆固醇含量过高,确实与饮食有关。不过,除了膳食胆固醇摄入之外,糖分摄取过多也和胆固醇升高有关。
蛋黄之所以成为众矢之的,主要是因为其中的胆固醇含量确实很高。每100克蛋黄中胆固醇的含量为1500毫克以上,是除了动物脑之外胆固醇含量最高的日常食物了。
最早将胆固醇摄入与心脏病连在一起的是俄罗斯病理学家尼可拉阿尼契科,实验证明了兔子在大量摄入胆固醇之后,出现了动脉粥样硬化。人们自然而然地就将这个结果与蛋黄联系起来了,呼吁人们不要再吃蛋黄,否则很容易危害健康。
可是之后的科学家想通过实验来论证这个观点,却得到了相反的结果。最近的研究也表明,跟那些从来不吃或者很少吃蛋的人相比,每天吃一个蛋反而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吃下去不等于全部吸收
说到食物必然要说到摄入量与吸收量,这已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对于胆固醇也不例外。人们每天从膳食中可以摄入300-500毫克的外源性胆固醇,主要来自肉类、肝脏、内脏、脑、蛋黄和奶油等。
食物中的胆固醇酯不溶于水,不易与胆汁酸形成微胶粒,不利于吸收,必须经过胰液分泌的胆固醇酯酶将其水解为游离的胆固醇后方能吸收。而没有被吸收的胆固醇则在小肠下段被细菌转化为粪固醇,由粪便排出。
在日常饮食中,植物性食物中的胆固醇和膳食纤维可以帮助减少胆固醇的吸收,所以要多注意食物种类的搭配。蛋黄虽然胆固醇含量高,但是其中的蛋黄卵磷脂还能抑制胆固醇,与之成为了很好的搭档。
鸡蛋蛋黄中的胆固醇也可以提供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比如钙、锌等矿物质,适量补充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您是胆固醇超标的话,建议每周不超过3个鸡蛋,同时不要吃肥猪肉,猪肝等动物内脏以及奶油点心等食物。
总体来说,每天吃一个鸡蛋不会造成什么健康隐患,因此,我国膳食指南也推荐每天吃一个鸡蛋。
实际上,营养学告诉我们,健康的饮食模式是食物多样化、均衡营养。而不是迷信某一种食物,大吃特吃。鸡蛋作为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物,每天吃一个可以,偶尔一天吃8个也可能问题不大。但是,如果每天都吃8个,会导致其他食物摄入减少,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最终导致营养不良。
更多养生资讯,欢迎关注素问健康管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