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古道边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沿着黄河看甘肃)
记者 何星丑
初秋,站在东乡县南山喜鹊梁,布楞沟村勃勃生机呈现在希望的田野中。
折红二级公路从村旁伸向远方,打通了布楞沟村外出的“动脉”。曾经的布楞沟村是东乡县生态最脆弱、基础条件最差、群众最贫困的地区。
“布楞沟”东乡族语为“悬崖边”之意。位于临夏州东乡县北部山区,每当藜麦成熟的季节,红黄的藜麦,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美丽画卷,当秋风掠过,五彩的麦浪在风中摇曳……十年前这里生态脆弱、基础条件差,地处偏僻、居住分散、条件恶劣——
行路难,全村都是土路,路窄坡陡,尘土淹过脚面,道路晴通雨阻,交通闭塞。
吃水难,多少年来,村民们每天翻山越岭15公里,只为了吃上干净的水。
住房难,80%的群众居住的都是多年前修建的土坯房,人畜混居,蚊蝇肆虐,偶尔遇上暴雨灾害,经常发生房屋倒塌。
上学难,三间简易平房,两个年级的学生,是仅有的一所教学点,学生只能挤在一间教室上课。
就医难,村里没有卫生室,村民经常是小病不去治,病重了又没钱治。
增收难,十年九旱、靠天吃饭,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
“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让贫困群众尽早脱贫过上小康生活。”2013年2月3日,沿着崎岖陡峭、尘土飞扬的山路来到临夏回族自治州布楞沟村,亲切看望东乡的父老乡亲,留下了殷殷嘱托。
汩汩“幸福水”,流进每一位布楞沟村民的心田,流向美好的小康生活。
干部党员,专业精干,对口支援不忘初心,勤劳智慧东乡儿女,撸起袖子加油干,辛勤的汗水,浇灌着贫瘠的土地,誓把荒山变粮田,敢叫日月换新天。
近十年间,布楞沟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东乡儿女爱党爱国,感恩奋进,布楞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引来了,路修通了,新农村整洁有序,清澈的自来水流进了农家院落。昔日荒山秃岭的恶劣生态得到改善,贫瘠的荒山披上了绿装、焕发了生机。
十年间,布楞沟村以依靠自身发展为关键,以充分利用外部条件为依托,以夯实党在农村执政的基层基础、群众基础为着力点,不断完善帮扶政策制度为保障,充分发挥帮扶制度机制在脱贫攻坚中的长效作用。
在布楞沟村扶贫开发工作中,东乡县紧紧围绕近、中、远发展目标,分阶段、分步骤开展扶贫工作,制定帮扶计划,并从组织领导、责任压实、考核评价等方面健全保障体系,明确工作责任,实现了扶贫工作的体系化、系统化,全力确保了布楞沟村扶贫开发工作抓实见效。帮扶干部根据政策制度规定,定期深入贫困农户,持之以恒地真抓实干,在进村入户、认真倾听农民群众的呼声过程中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帮助农民群众厘清了发展思路,制定了脱贫计划,使农民群众看到了美好的生活前景,思想观念、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更加坚定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
传统养殖业,光伏发电,甜高粱、红枸杞种植,技能培训和劳务输转等产业,群众收入芝麻开花节节高,东乡人民不懈努力、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穷山村变成了幸福庄。
十年来,布楞沟村硬化村道20公里,修建边沟18.5公里、桥梁1座,从此条条大路通小康;埋设自来水管15公里,建成蓄水池7座,清澈的自来水流进了村民院落,水至福来,穰穰满家;建成新农村56户,安装太阳能路灯180盏,配备垃圾箱35个,指定垃圾集中填埋点1处,群众看到美好生活新前景;新建小学投入使用,入学率、巩固率两个100%。
建成村级活动场所,配套了卫生室、文化室、计生服务室、便民超市、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村民文化广场等公共设施,群众吃药打针和购买生活必需品不出村、办理日常事务不出村;狠抓特色产业培育,“布楞沟东乡手抓羊肉”远销北京,群众收入明显增加。
昔日荒山秃岭的贫瘠荒山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富民兴陇在这片大地上构成了一副充满生机的迷人画卷。
“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让贫困群众尽早脱贫,过上小康生活”的要求真正落到了实处。
2014年布楞沟村,布楞沟村在全县偏远特困村中率先实现了脱贫。
2020年11月,布楞沟村被授予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2021年9月,布楞沟村被认定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东乡县的脱贫攻坚,走过了一段攻城拔寨、布满艰辛的非凡历程。
“山间大道已通畅,校园里歌声朗;世世代代谁曾想,穷山变成幸福庄。”水至福来,如今东乡县布楞沟,水清、路宽、日子旺,汩汩“幸福水”,流进了每一位布楞沟村民的心田,带来了美好的小康生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