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脸谱类型及图谱(当代京剧脸谱艺术扛鼎之作--净面春秋)

2019年,经李孟明老师推荐,我有幸参与了《净面春秋——中国京剧脸谱百幅图范》一书的文字注释工作。对我来说,这是一次极为难得的观摩学习机会,因为这部书的绘图者,是我多年来极崇仰的程少岩先生。

京剧脸谱类型及图谱(当代京剧脸谱艺术扛鼎之作--净面春秋)(1)

程少岩先生是目前脸谱画界泰山北斗级的人物,这一点是世所公认的。我第一次见到程先生的作品是在2003年,那时我还在上大学,对于脸谱艺术也只是刚刚入门。有一天,我到图书馆查阅《中国京剧艺术》大型画册,在书中发现了程先生绘制的加盔饰髯口的脱胎脸谱,不由大受震撼——想不到世上居然有这么精美的脸谱作品。从此,我便开始留意搜集程先生的画稿,并自己揣测着程先生的绘谱技法进行了一系列临摹。这个过程使我受益匪浅,在此基础上,我根据个人理解,总结了程先生所绘脸谱的几个特点:

京剧脸谱类型及图谱(当代京剧脸谱艺术扛鼎之作--净面春秋)(2)

一是画技超群。程先生的脸谱作品,无论纸本还是脱胎,都异常“真实”——即完全按照真人的面貌制模取形。这种画法在脸谱画界并不多见,早先的脸谱画家,囿于美术修养、特别是素描基础的欠缺,制模取形一般比较随意,脸型结构、五官比例往往有所失真。就笔者所见,当时能够在这方面加以注意,且水平较高的,只有黎新、高荣奎等不多几位。时至今日,脸谱绘画者较之以往愈多,不少绘画者曾接受过西洋画技法的训练,于是便着意在制模取形方面下足功夫,以使作品更加精美肖真。程先生即是如此,而且绝对是当今水平最高的一位。他不但在面部结构上严苛以求、力取逼肖,即连头皮发茬、眼睑留边、耳廓阴影、唇下凹槽,都考虑周全、丝毫不苟。而且,他的作品,“正脸”、“左侧”、“右侧”、“三分侧”、“六分侧”等各种形式都有,不同的角度所反映出来五官结构是不同的,程先生恰恰都能够把握得十分精准,洵属难能。

二是神态如生。我和李孟明老师在欣赏程先生画作时,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程先生画眼睛极其讲究。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把眼睛画好了,才能出生韵、透精神。我的老师张金梁曾叮嘱我“转目视人”,画出来的脸谱,眼睛虽然是定死的,但要给观画者以交流感,不管站在任何角度,都觉得脸谱的眼睛在盯着自己,这才算是把脸谱从简单的图案摹绘升华成了艺术品。我虽践行师训,但探索多年都未得其法,直到研习了程先生的作品,才有所领悟。程先生画脸谱的眼睛,不是只画个囫囵黑珠子,而是通过套色、高光等等技法,画出眼珠的透明感和亮度;至于眼白,也不单纯使用白色,而是在白底上轻晕红蓝各色,使眼白部分呈现出“圆”、“凸”的立体感——这才叫“寸土必耕”!此外,程先生还时常变换眼珠的角度和方向,正面角色、严肃角色大多正视前方;反面角色、滑稽角色眼睛则或乜或斜;有的角色为了表示惊惧的心情,要画出双眼下视且内逗的形象;有的为了表示嬉笑的神态,则将眼形改变为细长弯曲……可以说,程先生在眼睛的绘画上所下的功夫,不是任何绘画者能做得到的;而取得的效果,也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得到的。

京剧脸谱类型及图谱(当代京剧脸谱艺术扛鼎之作--净面春秋)(3)

三是谱式精准。画脸谱需要讲究技法,但是只有技法却不通理论,那就算是走了“歪门邪道”。现在有的脸谱绘画者,笔下功夫一流,画出的作品色彩艳丽、线条细腻,看上去十分精美,但却总让人觉得不对路子,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曾就这个问题向吴钰璋老师请教,吴老师一语中的:“绣花枕头,净整‘花活’!”说白了,画得再“美”,脱离了“门道儿”,也是“此路不通”。这个“门道儿”,就是理论基础。脸谱看上去挺简单,但却十分讲究。我和李孟明老师都将《郝寿臣脸谱集》一书奉若“法典”,这部脸谱巨著极其难得地阐明了郝老勾画脸谱的理论和方法,给了我们探取脸谱深层奥妙的通途,让我们有效掌握了怎样鉴别脸谱“对”与“不对”、“好”与“不好”的基本原则;也让我们初步了解了如何将脸谱的美术性与舞台实用性有机结合,进一步辅助表演、刻画人物的关键方法。

我和李老师都十分坚信,程先生的绘画实践,也是建立在这种理论基础之上的。程先生本身就是行里出身,有着丰富的舞台经验,演戏勾脸,家常便饭。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得程先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正确理解何桂山、金秀山、黄润甫、钱金福、杨小楼、尚和玉、金少山、侯喜瑞,乃至裘盛戎、袁世海、景荣庆等一众前辈名伶的脸谱勾法,并十分精准地再现他们的风姿神采。所谓“下笔如有神”,莫过于此。

京剧脸谱类型及图谱(当代京剧脸谱艺术扛鼎之作--净面春秋)(4)

以上便是我对程先生的脸谱作品的几点粗浅认识。因我一直没有机会当面向程先生请教,这些认识难免片面、浅薄,程先生知之,当不罪我。

随着我对脸谱艺术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我心中产生了一个疑惑:为什么我所见到的程先生的作品,都是坊间私传?这样一位大家,为什么没有自己的作品集行于世?后来听朋友们说,程先生是个“完美主义者”,他似乎对自己的作品永远都不会满意,总是处在“试画”阶段——这大概是程先生的专著难于面世的一个主观方面的原因。

令我欣慰的是,2018年3月,程先生受邀到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承办的“京剧舞台脸谱艺术人才培训班”授课,随后,由张威院长主持,准备为程先生出版脸谱集。而李孟明老师和我,则负责分头为程先生的画作作注。

我因程先生的作品终于能够结集出版而由衷高兴,也以能与程先生、李老师两位业内顶尖级专家合作而感到荣幸万分。我想,作为一次脸谱画界及研究界的强强联合,这部著作将呈现给读者们一种怎样的文化盛宴?当见到书稿后,我除了为程先生更加精湛的艺术所折服外,也为组织方别出心裁的著书立意所感动。这部书,并不是“百科大全”式的大部头那样,只追求数量、崇尚猎奇,而不注重质量。相反地,该书体量适中,收录的脸谱以常见于舞台者居多。但是,这些脸谱,全部取自名家经典勾法,勾画极为严谨,堪称“标准舞台谱式”,对于指导演员如何学勾脸、勾好脸,具有“教科书式”的指导意义。在此之外,该书也收录了少量创意脸谱,展现了脸谱艺术在舞台以外的存在形式,丰富了书的内容,增添了趣味性和可读性。而我和李老师,也竭尽所知,尽可能简明扼要地对每个脸谱加以说明,使读者大致了解剧目、人物、谱式等方面的知识点,从而更加激发起对脸谱艺术的兴趣。

我们的合作非常顺利而愉快,2020年5月,承载着我们的心血和殷望的《净面春秋——中国京剧脸谱百幅图范》一书终于面世了。这部书的正式出版,是脸谱艺术在新时期薪火不绝、赓续传扬的有力证明,而脸谱——这门古老而独具魅力的国粹艺术,也必将以它那绚丽缤纷的色彩、那精美讲究的图案,以及不可取代的美学价值、史学价值发扬光大、永存人间!(江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