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用爱去感化抑郁的孩子(探索内在真实的自己)

怎么用爱去感化抑郁的孩子(探索内在真实的自己)(1)

新一季奇葩开播了,每一季《奇葩说》播出的时候,总会有很多话题引发热议。

灵魂段子手傅首尔,在这个舞台频频爆发金句,引发一阵阵爆裂般的掌声,在这个舞台上成为最受欢迎选手之一。

但是,看似刚强,无所不能的她,每次说到自己的家庭和成长经历时,总是会哽咽不能言。

她说:“正因为我经历过这些,我知道它有多苦,所以我不愿意让我的孩子再去经历这些。

怎么用爱去感化抑郁的孩子(探索内在真实的自己)(2)

在舞台上闪闪发光的、充满了自信、坚强乐观的人,为什么在说到家庭、成长经历时,都会展现出自己脆弱的一面呢?

答案就在施琪嘉的《疗愈你的内在小孩》一书里,他说;“一个人一生受的种种困扰大多源于幼年的创伤留下的阴影—他总是一个带着一个有创伤的内在小孩生活。”

作者施琪嘉教授是中国首批国家注册心理督导师,也是圈内公认的大师级心理咨询师。

在书中,施教授在研究创伤心理2多年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心理治疗经验,专门针对内在小孩的5大需求、5种情绪、5个价值信念,提出了系统的解决方案,让读者学会回应内在小孩需求,释放被压抑的情绪,重塑被摧毁的价值信念,补足内在缺失,发现独特资源,重新整合自己,活出强大、自信、内在安稳的自己。

01内在小孩,Ta是谁?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愈。

为什么?

因为他们的内在小孩在委屈、在哭泣。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内心中都有一个孩子,这个内在小孩不会随着我们的年龄增长而消失,他一直躲在我们内心的角落里,在不经意的时刻,影响着我们。

许多人或许都有过这样的感受或经历:莫名地觉得抑郁、忧伤,甚至崩溃,无法控制自己的脾气;感情中患得患失,缺乏安全感,心口不一;工作中缺乏自信,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习惯性拖延;人际交往中习惯讨好别人,不敢拒绝;内心敏感脆弱,过于在意他人的感受和评价……

怎么用爱去感化抑郁的孩子(探索内在真实的自己)(3)

其实,这些表现都是内在小孩在“作祟”,他正在向你呼求,渴求你的关注和爱护。

施教授在书中说道;从孩子啼哭的第一声开始,就逐渐形成对外界的印象,但这种印象的形成与现实世界的是不一致的,由此内在小孩的想法也与现实中的人和事不太一样。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时候的孩子还不能适应这个新世界!父母在这时给予应当其分的爱、必不可少的爱!

这样他才不会对这个新世界有恐慌与不适应,他会满足地生活在他的内在世界里,一点一点积蓄面对现实世界的能量,逐渐对周围的环境和人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最早期的内在小孩就成型了。

一个孩子内在的好和坏取决于他的感受。

怎么用爱去感化抑郁的孩子(探索内在真实的自己)(4)

3个月左右的孩子,就会用微笑来回应外界了,特别是对已渐渐有印象的妈妈,开始微笑了!

这时,婴儿的内在小孩又在成长了!他需要和家人建立关系了,特别是对母亲感兴趣,一睁开眼,看到熟识的母亲在,他知晓“我微笑是因为喜欢你”的意义,他能感知到自己被人爱的体验。

微笑的价值,简单地说,就是母亲爱他,他是感知到的,被欢迎、被喜欢、被爱,也就自然而然地表露出自己的一种满意,一种满足,一种安全感。从而生出爱的能力,把自己的微笑送给爱他的人。这样的孩子,爱的能力是饱满的,长大后也具备爱已爱他人的能力。

怎么用爱去感化抑郁的孩子(探索内在真实的自己)(5)

但很多时候,父母并不懂得真正呵护内在孩子,总是让Ta感到恐惧,无助。

他说;如果父母没有满足孩子这些感受需求,总是用成人标准要求孩子,孩子就无法感受到现实对他的友好,因而会在内心形成一个消极小孩子,经常哭闹,既渴望父母的关爱,又变现抗拒的矛盾现象。

一旦这样消极的小孩渐渐成长,往往就会形成各种负面情绪,易怒冲动等等不可控的情绪。

02缺爱的孩子容易受伤

施教授在书中说;在任何阶段没有满足内在小孩的需求,内在小孩都可能受伤。

他在书中详细介绍了内在小孩的5大需求:爱、陪伴、夸奖、玩耍和道歉。

怎么用爱去感化抑郁的孩子(探索内在真实的自己)(6)

去年夏天一部《隐秘的角落》以悬疑手法展开叙述,短短12集,集集精湛,处处是线索,在豆瓣被誉为国产悬疑剧高光之作。

但这部剧的内核却是三个缺失爱、渴望爱的孩子带着身上原生家庭深深的烙印,在寻求爱的旅途中发生的人生变故。

尤其是主角朱朝阳,父母离异后,父亲再婚,对他的爱敷衍又忽视,异母妹妹对他百般刁难,激起了他极具攻击性的嫉妒,一念之差造成了不可挽回的错误。

施教授在书中说道;缺爱的孩子有两种表现的形式,一是贪婪,二是病理性的嫉妒。

这种表现就是,“我要是得不到,我也绝对不让你得到,我是绝对不让你好受。”

李玫瑾教授曾说;心理发展是一环套一环,在孩子上学之前,有些问题一定要做到;一是从小抚养达成情感互动,二是父母不能过分地宠溺,三是父母一定要陪伴孩子身边。

怎么用爱去感化抑郁的孩子(探索内在真实的自己)(7)

《小欢喜》里宋倩虽然一直陪在女儿身边,实际上却从未与她真正情感互动,漠视女儿的需求,不让她有玩耍时间,忽略她内心的孤独,也很少夸奖。

一开口就是“都考第二了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不是真的看不到孩子的优点,而是生怕孩子被娇惯,因而故意扮演挥着皮鞭的教官角色。这让学霸乔英子缺乏玩耍,内心接受了大量负能量的暗示:我还不够好,爸妈嫌弃我,我一无是处……

施教授在书中说道;有足够夸奖的孩子就有高度共情能力,每个孩子天生都有一定的创造力,都喜欢玩,都喜欢跟父母玩。一个不被允许玩耍的孩子,他内心的心理空间可能没有更多的妥协能力,抗挫折的能力和反思的能力,也就丧失了复杂情感。

做错事,说对不起,是小孩从小接受的教育,但父母犯错了,却总是碍于家长的身份,不肯屈尊道歉。

怎么用爱去感化抑郁的孩子(探索内在真实的自己)(8)

施教授在书中提醒;道歉会让孩子感受到被公正对待、被尊重,有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在任何时候,父母的道歉都不迟。

世界上从来没有天生十恶不赦的坏人,多的都是从小缺爱,内心深受重创的孩子。

如果父母给予孩子完整的爱,就会欣喜地发现孩子明亮的眼神和灿烂的笑容,那个内在小孩也会与真实的孩子一起快乐的成长。

03以爱疗愈受伤的Ta

怎么用爱去感化抑郁的孩子(探索内在真实的自己)(9)

“如果你的生命所拥有的天赋、资源、精神能量、自信是一个宝库,那么你的内在小孩就是这个宝库的看门人。如果他闹脾气不肯放行,你就无法调用这些资源和能量实现自己的目标。”施教授的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内在小孩对我们人生的巨大影响。

号称集结各类网文狗血梗之大成的台偶狗血之最—《放羊的星星》,然而这并不是单纯的霸总和灰姑娘的俗套故事,而是一段双向奔赴,相互付出,彼此成全的救赎式疗愈过程。

男主角仲天骐幼时亲眼看着母亲跳楼自杀,成长过程不被父亲认同。成年后,哥哥车祸丧生的哀痛也像一道枷锁深深地禁锢着他的人生。

种种遗憾叠加,仲天骐成了一个残缺不全的人,面对很多事,都有一种深深的无奈感和无力感。

女主夏之星,同样也是残缺的,父母车祸身亡,生日变忌日,这让她在极度缺爱中也变得极不自信。

在书中,施教授也给了疗愈受伤“孩子”的建议;一是释放自我;了解自己的身体,明白身体隐藏的含义;培养对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的兴趣。

怎么用爱去感化抑郁的孩子(探索内在真实的自己)(10)

在这部剧里,两名主角是幸运的,他们成了彼此残缺的那一半边。

2011年央视春晚有一首名为《爱我你就抱抱我》,里面的歌词很简单;爱我你就抱抱我,爱我你就亲亲我……

这首歌不仅唱出了孩子对父母的需求,也唱出了成年人内心渴望的心声,在匮乏爱滋养的心田里,他们也需要看得见摸得着,虽最廉价也是最珍贵的奖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