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的讲究有哪些(拜年习俗知多少)

不出正月都是年,所以在我的老家南阳,拜年从大年30晚上开始,然后一直可以持续到整个正月。

这可不是说着玩的,我们家有一年正月20几还有一家远亲过来拜年,这家远亲远到什么程度?连我哥我姐都不知道怎样称呼她,连我妈见她都吓了一跳。

我妈当时虽有些猝不及防,但这个亲戚,她还是认识的,她只是有些心慌:家里备的年货大都吃光了,我们拿什么大操大办、给这亲戚准备一桌好吃的?

等亲戚走后,我们才知道她是我爷爷的父亲的第一个老伴的娘家侄孙女,虽跟我们家没有血缘关系,但亲戚关系走动得相当亲近。

像这样的老亲旧眷,我们家多的是,春节过来拜年的很多人,我们总不知道咋称呼,我们去拜年的很多家亲戚,我们也不知道咋称呼,虽然每年都要问一遍家长,但总是没走到亲戚家就忘了,因为拐的弯实在太多了。

拜年的讲究有哪些(拜年习俗知多少)(1)

因为这样的远亲大都只在过年时才走动一回,所以对我们小孩子来说,感情上相当隔膜,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相当安全。

我们小时候春节走亲戚拜年,不像现在都四色礼或五色礼(就是拿四样或五样礼品),那时候不管远近亲戚都一样对待,一家一个果包子。

果包子几乎都长一个样:一个长方体的纸盒子,上面蒙一张有画的红纸,用一根纸绳子四面绑好,上面打一个可以拎的结。

果包子里的内容也几乎一样,要么是姜米条,要么是糖豆角,要么是二者的混合。

每次走亲戚,如果步行的话,半路上就会很纠结:要不要从果包子里抓一把边走边吃?要不要再抓一把?要不要往果包子里放几个石头子?

放石子的计谋我们只听说过,从来没有实行过,可能感觉太过分,也可能不敢多偷、不用放石子充数。

拜年的讲究有哪些(拜年习俗知多少)(2)

亲戚家有特别亲热的,一般都是近亲;也有比较冷淡的,一般都是远亲;也有特别亲热的远亲,但几率不大。

最让人失望的是那种不想管饭早早锁了门的,或者是偷偷溜掉不给压岁钱的,或者是连饺子都不让吃饱的……这些亲戚每年大家都推三拉四不想去,但那时候的家长里都有一个相当厉害的,所以你不敢不去。

后来人们条件慢慢好起来,过年去亲戚家拜年,不再只局限于一个果包子,还会配一个二斤左右的个白糖包,后来是四大件、五大件等。

四大件五大件一般都是牛奶、水果、火腿肠、方便面和米、面、油等。

还有的亲戚那儿的风俗很奇葩,你去他们家走亲戚,他们会领你去村里挨家挨户“拜个年”。

还有的地方走亲戚时拿的礼品很奇葩,有拿成框油条的,还有拿一提生猪肉的。

一提猪肉拎来拎去,亲戚还没走完就变得黑不溜秋,真不知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真是个陈规陋习啊”,每看到那些行走的猪肉,我就会感慨。

某年去一个亲戚家,他们家年前刚刚娶了个新媳妇,吃过午饭听亲戚们闲聊,说到新媳妇时,亲戚说:媳妇娘家亲戚多得很,今年杀了两头猪还不够回她娘家……

我赶紧提议:要不大家都取消送猪肉这个礼节吧,送来送去,猪肉都送臭了。

亲戚说:人家都送你不送,人家会说你不知道礼数……

移风易俗可真不容易!

很多年过去了,也不知道那儿过年时还送不送猪肉了?

至少这两年应该不会送了。

拜年的讲究有哪些(拜年习俗知多少)(3)

这两年大家都各自在家过年,那些家庭主妇们可能都会暗自窃喜:轻轻松松过年,真好!

童年时候,从正月初二开始是天天都要去亲戚家拜年的,有时候跟着大人,有时候跟着哥哥姐姐。稍稍长大后,偶尔会得到一个可以不用走亲戚的特权,即使在家帮妈做饭也感觉相当不错,也是那时候才发现,原来过年对妈妈们来说是如此的辛苦。

像我们家,从小到大的很多年里,春节都有二三十家亲戚要互相走动,不管人家管不管饭、吃好吃孬,但我们家,不管远亲近亲、老亲新亲,只要来,都会热情招待,一定要让人家吃好喝好,开开心心来,高高兴兴走。

所以从正月初二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十六前后,几乎天天都会有亲戚来,尤其是初二到初十这段时间,天天都要招待两三桌的客人。

在这些天里,我母亲总是早饭的锅碗一收拾好就开始忙午饭,洗菜切菜泡菜,擀面皮包饺子,不说要炒要蒸的菜,只饺子每天就要包两三大拍子。

从十点多开始,亲戚们陆陆续续地来,主家就要招待客人喝茶吃零食,如果是成年客人,还要有个人陪聊,陪聊的一般都是男主人,因为女主人在忙碌。

亲戚来得差不多时,就要把菜包、豆包、油条和酥肉、丸子等馏熟,让提前饿了的客人先吃为敬。

然后开始煎炒焖煮,然后一碗一碗地上菜,一盘一盘地上菜,一锅一锅地下饺子,等客人们酒足饭饱后,家庭主妇们又要赶紧撤下碗筷,收拾桌子,然后一边扒几口剩饭剩菜一边给客人们烧水泡茶,洗好碗筷后也要过去陪聊。

等客人们终于走干净后,天已黄昏,又到了做晚饭的时候。

拜年的讲究有哪些(拜年习俗知多少)(4)

所以温柔贤淑如我母亲,当我们这一代里有人结婚时,她就会在客人们酒足饭饱、谈兴正浓时笑呵呵、但又无比坚定地对客人们说:孩子以后就不跟你们来往了,亲劲赶在这儿,不来往也割不断啦……

母亲的这一决定,不管亲戚们理不理解,但我们是理解的,而且感念她的英明。

童年时候的过年,总是无比的热闹和幸福,包括去亲戚家拜年、跟自己家的长辈拜年、还有给村里的长辈们拜年。

我们家拜年一般在大年30晚上。

小时候,大年30晚饭后,爷爷总让我们每个人都给他磕头,不磕头不给压岁钱,为了压岁钱,大家磕头都磕得相当积极。

父母倒从没要求过给他们磕头,所以小时候似乎没给他们磕过头,等到上高中以后,知道感念父母的不易,开始主动给他们磕头。

至于大年初一去给本家的长辈们拜年,一般是不磕头的,一般都跟着本家的一群同辈,到哪家都跟着大家说一声“拜年啦”“过年好”,鱼贯而入再鱼贯而出。

但有些特别年长的长辈是糊弄不过去的,人家早早就在院子里,或正屋里铺好了垫子,乐呵呵地居中坐下等着你去磕头,眼见大人小孩一个一个地磕下去,你能不磕吗?

即使你平时膝盖再硬,也会不由自主地磕下去。

拜年的讲究有哪些(拜年习俗知多少)(5)

过年时互相拜年、走亲串友确实热闹喜庆;平时没时间,过年时拉拉家常,联络联络感情,多好。但有些年俗真的需要慢慢改变:比如拿一提猪肉走亲戚,再比如拜年结束后留下吃饭,再比如压岁钱越给越多……

走亲串友时大可以不拿东西,不在亲戚家吃饭(特别远的不包括在内,可以适当拿点东西,也可以留下吃饭,如果中午赶不回来的话;或者亲戚实在太亲,有很多要说的话,那住在亲戚家都无可厚非),压岁钱呢?最好不超过10元,意思意思、高兴高兴就行。

总之,春节拜年是坚决要拜的,给长辈说说礼貌吉祥的话,甚至下跪磕头都是应该提倡的,以此让孩子们知道礼貌、知道感恩、知道那些斩不断的血缘亲情和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