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古筝音乐会(筝奇斗艳的春天)
郊野青青,春风徐徐,清明节刚过,正值仲春与暮春之交,是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最好时节。老南京就流传着“杨柳青,放风筝”的俗语,在春和景明之际,看风筝高翔,追逐起落。有着千年历史的风筝有什么故事?南京的风筝有什么特色?
唐代“清明节”又叫“风筝节”
看似轻盈脆弱的风筝,其实最初是服务于军事的。在《新唐书田悦传》中有对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四镇之乱的记录,其中提到“会幽州朱滔等奉召讨惟岳,……伾急,以纸为风鸢,高百餘丈,过悦营上,悦使善射者射之,不能及。”文中“风鸢”就作为通讯工具用于军事。
到唐代以后,风筝用料改为造价低廉的纸张,制作成本下降,开始走进大众生活中,放风筝逐渐成为雅俗共赏的娱乐活动。到了清乾嘉年间,国力昌盛,太平盛世,风筝发展也进入繁盛时期,民间开始流行在清明前后放风筝。据《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明清扫墓,倾城男女,纷出思郊,担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因此,这个时期的清明节又被称为“风筝节”。
清明时节放风筝,还有“放断鹞”这一说法。古人在纸鸢上写上自己所知道的病症,待风筝飞高时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走,就代表着所有的疾病、晦气远离而去了。《清嘉录》中证实:“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庄、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中也有相关记述。
“清明节放风筝实际上代表了寄思,是对亲人的一种怀念。”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秦淮灯彩代表性传承人、曹氏纸扎艺术第五代传人曹红介绍道,清明节鬼门暂开,将慰问故人的情谊寄托于风筝上,向过世的亲友传达。
南京“沙燕风筝”起源于曹雪芹
南京放风筝的习俗,至少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南史候景传》中就有记述梁武帝萧衍因被叛军侯景困于南京台城,用纸鸢载诏求援的故事。
南京人不仅爱放风筝,南京风筝的制作手艺也颇有趣味,且独树一帜。
1936 年南京举行第三届放风筝比赛
《金陵岁时记》中记载:“吾乡每岁届清明节,放风筝者麋集南京城外之雨花台……今人巧制不一,有龙、鲢、蝶、蟹、蜈蚣、金鱼、蜻蜒、蝉、鹰、燕、七星、八角、花篮、美人、灯笼、钟、板门、胡子、老双人诸名翱翔空际,宛转如生,复加响弦其上,足以极视听之娱。”可见当时南京风筝样式之新奇、工艺之精巧。
清末上元人张汝南的《江南好》一词中赞叹道:“江南好,最好是风筝。折蝶风前舒软翅,磨鹰之际转雄睛,绝技擅江城。”又文曰:“翅软蝶可折叠而藏,磨鹰能旋转空中,不异真鹰。其它皆巧妙,独此两种尤佳。”描述中可知,风筝可张可折,既能放飞,又能当做艺术品观赏和收藏。
曹红做的风筝。受访者供图
“南京做的是金陵派风筝,又叫金陵纸鸢,‘沙燕风筝’是南京风筝的特色代表。”曹红介绍道,曹雪芹撰写了《南鹞北鸢考工志》一书,将以往流传和自己创制的风筝彩绘成图谱,并编成通俗易懂的工艺歌诀,书中详细讲解了风筝的制作方法,“沙燕风筝”就来源于“曹氏风筝”这一流派。
“‘沙燕风筝’里藏着南京话呢!”曹红激动地说道,“沙燕风筝”上的图案、颜色、数量不同,其代表的寓意也有所区别。“比如我们有一个绿色的沙燕风筝上面有蝙蝠、桃子的图案,而南京话里‘绿’的发音是‘lù’(同“禄”),所以这个风筝叫‘十福寿全’。还有风筝上有猫和蝶的图案,南京话读起来就是‘耄耋’,有耄耋富贵、长寿的寓意。”
曹红做的风筝。受访者供图
传统风筝走进校园迎来“新生”
南京传统的风筝文化一脉相承,历久弥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传统的风筝文化与时俱进,继往开来。
“传统风筝制作讲究扎、糊、绘、放四艺,想要做一个好风筝耗时很长。”曹红解释道,按传统工艺制作风筝首先要选合适的老毛竹,然后把毛竹劈开,剪削成需要的长短厚薄,才能开始扎制骨架,接着进行工笔绘画,画完后再裱糊粘贴,最后才可以放飞。
曹红做的风筝。受访者供图
现代风筝在材质和造型上进行了创新,董烨和王可在《南京风筝文化及其功能变迁路径研究》一文中指出,老南京的手扎风筝一般用细竹篾捆成骨架再糊上薄棉纸。现在的风筝骨架大多是玻璃钢纤维杆、树脂杆、碳素杆,面料有涤纶、尼龙、降落伞布等,甚至出现了软体风筝和夜光风筝富有时代特征的风筝,更符合现代人的需求与审美,也较为实用。
而南京传统风筝里凝聚着传统文化,近年来曹红带着沙燕风筝走进了校园。为了更方便有效的普及风筝文化,她大多采用提前准备好的风筝材料包进行教学。“清明前后很多小朋友都来学习制作风筝,最近就忙着准备上课用的材料包,每年大概要准备上万份呢!”曹红说道,现代风筝采用工业机械协助进行批量生产,同时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通过简明的材料包,人们可以体验亲手制作风筝的乐趣,传统文化也能在创新中得到更好地继承。
实习生 林曾霞
南报融媒体记者 王丽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