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最忆是镇江(最忆是扬州)
江苏有这样一座城市,它身处江北,却被视为江南。提起它的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以烟花三月、春风十里、淮左名都的意象为中国人勾勒出了如诗如画的美。它曾在2000多年的历史中都是全国性的经济中心,被范文澜等历史学家誉为通史式繁华第一城。
近代以来,它却丧失掉了昔日的辉煌,它就是扬州。在苏中苏北渐进崛起的今天,扬州又能否复盛,重拾往日的辉煌呢?
水做的扬州
身在江北的江南城市
扬州在长江下游的北岸,南与镇江和省会南京隔江相望,西与安徽滁州接壤,东邻泰州,北靠淮河穿城而过的淮安。
广义上的江南多指长江中下游南岸的地区,狭义上的江南多指长江以南、太湖周边的苏州、无锡、常州、上海、嘉兴、杭州、湖州、绍兴等地区,当然关于江南的区域范围,说法还有很多,这里不多做赘述。
每当问起别人扬州算江南吗?几乎所有人都会给予肯定的回答,并且还会说一句:如果扬州不算江南,哪里又是江南呢?
高水河流经的扬州城区
船行河上、城在岸边
如今的高水河还是江都水利枢纽抽引江水
实施南水北调的重要通道
摄影/郁兴
扬州,是一座典型的身在江北,却有着江南灵魂的城市。
江南在地理上特点之一就是河网密布,而扬州的城市发展就一直与水密切相关。地理学家陈正祥就在《中国历史文化地理》一书中写道:“在中国的同类型城市中,如果要找一个‘水城’或‘水都’,扬州可能比苏州更胜一筹。
扬州区位及水网图
打开扬州地图就会发现,扬州的水系如毛细血管一般铺开。
古代的扬州城曾濒临长江,隋唐时期,盐城、南通一带还尚未成陆,那个时候,扬州就是一个河港、海港兼而有之的城市,扬州城内水道则更是多如发丝。再加上白马湖、广洋湖、高邮湖、邵伯湖等,这里湖连河、河汇江、江通海。对内,它是江淮水上交通的总枢纽,对外,它又通过海港与世界相连,从隋唐以来的1500多年间,全国最大的造船厂都在扬州,这种造船工业的繁荣一直持续到上世纪80年代。
改革开放后,万吨巨轮、十万吨巨轮等纷纷出现,扬州的造船业才被其他地区所取代。历史上扬州所造的船曾往来于运河两岸,通行于长江之中,更曾经远渡重洋。湖泊、运河、长江、海洋,这些水运条件让扬州实现了跨越2000多年的繁荣,经济繁荣又带来了文化昌盛。
优越的交通位置带给了扬州2000多年的繁华
随着长江江岸不断南移
扬州城址也经过了几次南移
绘图/王航
隋唐时期,“扬一益二”的扬州甚至超过了长安、洛阳,诗人们纷纷前来,他们毫不吝惜笔墨,用尽了世间最美好的词语赞美这座城,杜牧甚至直接用“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来指出扬州就是江南,在诗人心中,扬州绝对是一座代表江南的城市。扬州所处的地理位置与所具备的文化特征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两面,虽在长江北岸,却是典型的江南城市。
扬州园林的代表便是瘦西湖、个园、何园、小盘谷等
五亭桥畔的白塔就是当时仿北京北海白塔所建
扬州的盛与衰
繁华也交通,衰落也交通
扬州是水城,水对于扬州的历史意义极为重要。正是因为水,才有了扬州历时2000多年的繁华。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今扬州城西北的蜀冈上建造邗城,邗城便是扬州最早的城市雏形。据考古学家推断,那时的长江就在蜀冈南面流过,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长江南岸易受到水流冲刷,北岸则容易淤积泥沙,形成沙洲,进而连洲成陆,形成冲积平原,也正因为如此,长江的江岸线才不断南移。由于长江江岸的变化,才有了扬州城的变化,进而才有了扬州的繁盛与衰落。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扬州位于南北政权控制范围的交界区域,尤其是随着西晋末年士族的“衣冠南渡”,扬州成为南北方文化的交融之地。隋灭陈后,隋炀帝开凿运河连通洛阳和扬州(时称江都),扬州开始进入到全盛时代。
隋炀帝甚至在扬州修建了隋宫
至今扬州运河边的河堤依然被人们称为隋堤
唐武德九年(626年),扬州正式成为城市名,安史之乱后,大量人口涌入扬州,原来的城市已容纳不下这么多人口了,并且长江江岸线已经南移,此时的扬州城也从蜀冈上下来,向东南移建到邗沟两侧,新建的扬州城依然紧依长江,距离长江入海口不到200公里,海船都可直接在扬州停泊。
图为清代扬州画家王素所绘的《运河揽胜图》
画中描绘的是清朝扬州邵伯镇的运河风光
商埠风华和市井风情
堪称扬州版的《清明上河图》
供图/扬州博物馆
到唐朝中晚期,扬州成为了“雄富冠天下”的东方大都市,此时兼具海港和河港的扬州,地位就像今日的上海一样。
图为1961年,扬州评话老艺人王少堂
和文艺界人士在扬州园林中整理评话时的场景
摄影/王琼
宋元时期,为了靠近长江,扬州城址继续南移,此时南通、盐城一带土地尚未完全成形,扬州距海依然很近,由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当时的扬州港既可沿长江西进内地,又可沿运河南来北去,更可向东出海,城中聚集了大量南洋人、波斯人、罗马人等,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文化名人均在此为官,留下了灿烂的文化遗产,当时扬州盐税收入也居全国第一。
扬州雕版匠人正在雕刻版底
明清时期,随着长江主泓道持续南移,为了靠近长江航运,扬州城也继续向南移,新城在宋元扬州城南部,此时,由于两淮漕运的管理机构和两淮盐运的核心城市都在扬州,扬州迎来了它的鼎盛时期,扬州一城的赋税最高时占到了整个朝廷税收的40%多。
清代扬州玉雕进入全盛时期
图为扬州玉雕传承人、“匠二代”顾铭(左)
正在指导玉雕新人掌握打磨技法
摄影/庄文斌
但是此时长江江岸继续南移,扬州城离长江的距离已经将近20公里之远,同时海岸线不断东移,扬州距大海也已非常远了,丧失海港地位、又与长江有了距离的扬州城,虽达到了鼎盛,但迎接它的则是盛极而衰。
扬州及周边海岸线历史变更图
丧失海港地位是扬州衰落的前兆,而真正结束这座城市繁华的则是运河地位的下降。
随着盐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北方逐渐成为粮食主产区,扬州的盐运和漕运地位急转直下。同时,新式交通的兴起也为扬州的繁华画上了休止符。2020年,扬州才迟迟等来了第一条高铁,而此时,全国绝大多数地级市都早已经搭上了高铁的东风。就连机场,扬州也是2012年才通航的。
水运给了扬州两千年的通史式繁华,如果要说全国哪座城市在历朝历代都是一线城市的话,西安、洛阳、北京、广州可能都不够资格,唯一拥有这个资格的便是扬州。但是水运时代的辉煌没能延续到铁路、公路、航空、高铁时代,近现代的交通历史上,扬州一直都处于缺席状态。
扬州慢、扬州慢
扬州真的慢了吗?
说扬州慢,那只是它的表象。历史上的扬州不仅是江苏的经济中心,而且也是全国的经济中心。
而今,把扬州放在全国维度上看,扬州的竞争力依然很强。2020年,全国地级以上市经济排名中,扬州以6100多亿元的经济总量排名第34位,和许多省会旗鼓相当,甚至跟经济特区城市厦门持平,是另一个经济特区城市珠海的近两倍,扬州的综合实力着实不容小觑。
图为扬州的漆器大师张来喜在进行雕漆
摄影/张丙涛
如果放到另一个维度看,2020年全国地级以上人均GDP排名中,扬州以13.26万元位居第14位,高于宁波、武汉、厦门等副省级城市,和广州、杭州等不相上下,这从另一个层面反映出扬州殷实的家底。
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GDP都在全国排名靠前的扬州,为什么会给人“慢”的感觉呢?
一方面是因为扬州持续错过新交通方式,给人留下的慢半拍的印象;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江苏省辖市都很强,苏州、无锡、南京个个都是经济强市,让扬州的锋芒被遮住了。
早上吃淮扬汤包,晚上泡在浴室中
将扬州人对生活的享受淋漓尽致地描述了出来
绘图/宋翰笛
扬州慢,其实是扬州人的生活慢,而不是扬州的经济慢。近些年在扬州涌现的数字产业、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创意产业开始崭露头角,扬州还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南部起点,以长江江岸和运河走廊为两轴的生态建设也初见成效。
集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三都于一体的扬州,也在以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人们争相前往。
扬州是一座典型的身处江北,却有着江南灵魂的城市。
南京后花园扬州能否复盛
扬州直接邻近省会南京,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宁镇扬同城化的中心城,有南京后花园的感觉。
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第四次产业革命给扬州复兴带来了新契机。扬州没有太多旧产业的包袱,为新兴产业提供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
借助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机遇和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加强与周边城市,特别是与南京、上海等长三角中心城市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的关系,建设人文扬州、生态扬州、科创扬州。
扬州虽地处江北,却有着江南文化的基因,在沟通苏南苏北上,扬州既可以借助所在区位连接苏北,又能够凭借文化基因融入苏南。
虽然扬州总是“慢”,但今天扬州的交通建设速度却在提速。现在,扬州仪征与南京的地铁连通工程南京地铁S5线正在建设中,扬州人即将乘上地铁到南京“串门”。
扬州未来的水运、高铁、公路交通枢纽图
扬州虽在2020年才并入了全国高铁网络,但其作为高铁交通枢纽的地位即将显现。由上海到成都的沪渝蓉高铁中的北沿江段正在建设中,两条高铁主干线,再加上长江、运河两条水运主干线的交汇,和沪陕高速、京沪高速两条高速主干线的交会。
扬州将成为国内少有的集高铁、水运、高速公路主干线于一身的城市,也是省内继徐州、南京后,第三座具有全国意义的综合交通枢纽城,真正实现南北贯通,东西畅行。
历史上,扬州持续2000年都是国家经济中心、一线城市。深厚的历史底蕴是扬州最吸引人的地方,不管时代怎样演进,这座通史式繁华第一城就在运河畔、长江边默默静立着,看着江面的船来船往,送走历史的熙熙攘攘。
扬州,将借助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机遇
和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
加强与长三角中心城市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的关系,
建设人文扬州、生态扬州、科创扬州,
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
再现一座美丽、繁华的新扬州。
本文选摘自《中国国家地理》2022年02月文章:
《扬州 通史式繁华第一城的复盛之路还远吗》
撰文/林翀 摄影/张卓君 等
责任编辑/线朝华 图片编辑/马宏杰
《中国国家地理》2022年02期
▼
话题
你对扬州还有什么认知?
2022年1月丨江苏专辑「上」
2022年2月丨江苏专辑「下」
2022年3月丨印度的“北上广深”
2022年4月丨河西走廊“西部传奇”
2022年5月丨大地之“眼”
2022年6月丨滇西北赏云
2022年7月丨中国“土楼之最”竟在潮汕
2022年8月丨欣赏雷暴的新趋势
2022年9月丨海上出迷宫,南国有蓬莱
2022年10月丨黄渤海分界线上的海岛奇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