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龙十八掌对应的句子(降龙十八掌招式的出处)

提起金庸先生的作品,绕不过《射雕英雄转》与《天龙八部》。而说到这两部作品,又不得不让人联想到“降龙十八掌”,可以说它是金庸小说中最著名的武功招式之一。

“降龙十八掌”是一套传自丐帮的掌法,以刚劲威猛著称,是武学中一等一的功夫,非内力深厚之人不可驾驭。而身负这项绝技的,最让我们印象深刻的莫过于萧峰和郭靖了。

《天龙八部》第四十一回“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烽烟举”中,萧峰为救阿紫,先后两次使出“亢龙有悔”一招,两掌叠加,让内力深厚的丁春秋只敢“双掌连划三个半圆护住身前,同时足尖着力,飘身后退。”随后萧峰又是一招“亢龙有悔”,丁春秋被他掌力的偏势一触,都觉得“右臂酸麻,胸中气息登时沉浊。”凭借降龙十八掌,萧峰轻易就从奸猾的丁春秋手中救出了阿紫。

降龙十八掌对应的句子(降龙十八掌招式的出处)(1)

黄日华版萧峰

《射雕英雄转》第十一回“亢龙有悔”中,有一段描述,洪七公为郭靖讲解降龙十八掌,“这一招叫做‘亢龙有悔’,掌法的精要不在‘亢’字而在‘悔’字。倘若只求刚猛狠辣,亢奋凌厉,只要有几百斤蛮力,谁都会使了。。。‘亢龙有悔,盈不可久’因此有发必有收。打出去的力道有十分,留在自身的力道却还有二十分。”后来郭靖也是凭借降龙十八掌跻身于超一流高手行列。

降龙十八掌对应的句子(降龙十八掌招式的出处)(2)

胡歌版洪七公

那么“亢龙有悔”这一词是从哪里来的呢?金庸先生文中也己说了,出自《易经》。那么接下来为大家介绍“降龙十八掌”中的招式名称在《周易》之中的含义:

第一式“亢龙有悔”第二式“飞龙在天”

第四式“潜龙勿用”第九式“或跃在渊”

第十二式“见龙在田”

这几式出自六十四卦中的第一卦“乾卦”,爻辞为:“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降龙十八掌对应的句子(降龙十八掌招式的出处)(3)

《周易》古本

这些爻辞可以从某一角度理解,代表不同的人生阶段;

第一阶段叫潜,幼年阶段要潜藏起来,不要表现,是为潜龙勿用;

第二阶段叫现,青少年阶段要找适合的机会表现出来,是为见龙在田;

第三阶段叫惕,青年阶段表现了之后要时刻反思警惕,防范打击;

第四阶段叫跃,青中年阶段有了本领,思想也趋于成熟,就应当鱼跃龙门,跳出原来的池塘,是为或跃在渊;

第五阶段叫飞,这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由鱼变成龙之后,当一飞冲天,功成名就,是为飞龙在天;

第六个阶段叫亢,警惕意味很重,飞龙在天很风光,但是若不能适可而止,过于亢奋的话,就要后悔了,有种“急流勇退”的意思在里面,是为亢龙有悔。

降龙十八掌对应的句子(降龙十八掌招式的出处)(4)

《周易》乾卦

最妙的在于“用九”群龙无首,它不是降龙十八掌里的招式,从古至今被大多数人所误解,其含义并不是“一众人没有了首领”也不是“一群龙没有了脑袋”。“群龙”指的是前面的“六条龙”,也就是代表不同人生阶段的龙。

这一爻辞的意思是说,前面所说的六个阶段所要做的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应当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在不同情况下运用不同的龙,这样才能“大吉”。也就是说,群龙无首,指的是六条龙并没有哪条龙是首选第一的,而应当看情况而定。

现在看来《易经》并不单单只是占卜的工具,更一种阐述人生哲理的书籍,也难怪金庸先生从中领悟出了“绝学”。

由于篇幅关系,其余招式下回讲解,敬请见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