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北部的国家(世界第二大内陆国家蒙古国)

蒙古国面积156.65万平方千米,人口约296万。

蒙古国北部的国家(世界第二大内陆国家蒙古国)(1)

蒙古国美女

蒙古国位于亚洲中部。东,南,西与中国接壤,北与俄罗斯相邻。东西长2368千米,南北宽1260千米,边界线总长度达8150千米。蒙古国面积在亚洲各国中居第七位,是世界上面积第二大的内陆国家。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季温暖,温差大,降水少。多风暴和干旱是蒙古国农牧业生产的两大自然灾害。

蒙古国北部的国家(世界第二大内陆国家蒙古国)(2)

蒙古国大草原

自然地理

蒙古地势高亢,平均海拔1580米。大部分属于蒙古高原的北部,全境可分为西部山地,中,东部高原和南部戈壁三个地区。主要山脉有阿尔泰山,杭爱山,肯特山等。中蒙边境的友谊峰海拔4374米,为最高峰。戈壁面积占全国1/3,地势缓平。主要河流有色楞格河及其支流鄂尔浑河,克鲁伦河等。山间还有内流河注入而成的湖泊。

蒙古国天然牧场辽阔,面积广大,占整个国土面积的70%,居世界第六位。人均草原面积居世界各国之首,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草原主要分布在杭爱山,肯特山降水充足的地区。蒙古森林覆盖率为9.76%。森林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区。

蒙古国北部的国家(世界第二大内陆国家蒙古国)(3)

一排排蒙古国

历史文化

蒙古民族,是逐水草而生的马背上的游牧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蒙古族自古“以舞为伴,史诗为鉴”。古时,他们靠歌唱记载历史,靠舞蹈表现生活。如今高亢的牧歌还在辽阔的草原上空响起,美丽悠扬的马头琴还在夕阳下,时断时续的荡漾,象征力量和勇气的角力舞还在各地蒙古包聚集处流行。这个豪放洒脱的民族,还在沿着历史的根,延伸他们独特的历史文化风采。

独立前的蒙古原为中国的一部分,称外蒙古。1911年,蒙古在沙皇俄国策动下,宣布自治。1917年沙皇灭亡后复归中国统治。1921年7月11日,宣布独立,成为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1924年10月26日,蒙古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1945年2月,英国,美国,苏联三国首脑雅尔塔会议规定“外蒙古的现状须予维持”,作为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之一。1946年1月,当时的中国国民党政府予以承认外蒙古独立,1950年2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苏联政府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保证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独立。

蒙古国北部的国家(世界第二大内陆国家蒙古国)(4)

美丽的乌兰巴托

首都乌兰巴托

蒙古建国前,没有成型的城市规模,在一望无际大草原上,零星散布着许多简陋而破落的小城镇,小城镇中建有许多喇嘛庙,建国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蒙古全国范围内出现了许多规模较大的新城镇,面貌一新。其中首都乌兰巴托位于蒙古高原中部,肯特山南端,鄂尔浑河支流图勒河北畔。海拔1351米。乌兰巴托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乌兰巴托四面环山,图勒河从市中心缓缓流过,图勒河像一条银色的哈达迎接着四面八方的来客。乌兰巴托始建于1639年,当时称“乌尔格”,蒙古语为“宫殿”之意,为喀尔喀蒙古第一个“活佛”哲布尊丹巴一世驻跸之处。1778年取名为“库伦”,蒙古语为“大寺院”之意。后来将“库伦”改为现名乌兰巴托(汉语意思为红色的英雄城)。乌兰巴托面积4704平方千米,全市人口130余万。市内有许多高楼大厦,如政府大厦,国立乔巴山大学,国立图书馆,中央医院,中央电影院,国立音乐剧院等。乌兰巴托市内还有许多设备先进的工业企业,如发电厂,毛纺厂,皮革厂,肉类加工厂等,其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2左右。此外,还有外商独资,合资国有和私营企业。乌兰巴托还是全国的交通运输中心,以乌兰巴托为中心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网已形成,公路,铁路,航空运输线都以此为中心辐射出去,通向全国各城镇以及世界各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