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布局(夯实全面依法治国的基层基础)
全面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市县法治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近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县法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力争通过5年时间的努力,党领导市县法治建设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市级立法质量明显提高,市县政府行为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意见》指明了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的发展方向,为确保全面依法治国各项部署要求在市县落地落实提供了依据,是打通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实“最后一公里”的有效途径,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布局?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布局
全面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市县法治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近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县法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力争通过5年时间的努力,党领导市县法治建设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市级立法质量明显提高,市县政府行为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意见》指明了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的发展方向,为确保全面依法治国各项部署要求在市县落地落实提供了依据,是打通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实“最后一公里”的有效途径。
充分发挥法治在市县治理中的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发挥着规范、引领与保障的作用。《意见》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基础上,立足于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对市县法治建设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部署。一是着眼于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市县法治建设,一个重要方面是强化市县社会治理的规范性与可预期性,这对于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具有良好的保障作用。在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乡村振兴法律服务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法治工作举措,更好发挥法治建设对市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二是着力维护基层安全稳定。《意见》强调,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诉源治理,做好多元纠纷化解工作,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加强网络综合治理,努力让城乡更安宁、群众更安乐。三是着力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意见》提出,围绕群众在民生领域的法治需求,市县执法司法部门要开通“绿色通道”,畅通便民办事渠道,提升为民办事水平,着力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帮扶全覆盖、流程全规范,加大对特殊群体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力度,加强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办理工作,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既筑牢安全底线,又兜牢民生底线。
健全完善党领导市县法治建设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识,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在加强党对市县法治建设的领导方面,《意见》作出重要部署:一是切实发挥市县党委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职能作用,明确依法治市、县委员会及其协调小组、办公室的工作职责、运行机制等内容,着力加强相关机构设置与职能的匹配性与实效性。二是建立乡镇(街道)法治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通过加强组织保障,从组织领导、力量保障、信息技术、工作联动等全方位厘清乡镇(街道)法治建设力量与各方法治力量的关系,建立与上级的协同配合工作机制。《意见》把抓基层、打基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引导市县党组织围绕法治建设,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法治建设的突出问题,确保全面依法治国各项部署要求在市县落地落实。
聚焦市县法治建设中的规范化、制度化等关键问题。近年来,我国市县法治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客观来看,与依法治国的目标任务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面临突出难题,如基层法治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及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基层领导干部和群众的法治意识与能力亟待提升等。针对这些突出问题,《意见》提出一系列任务举措。一是切实提升地方立法质量。《意见》对立法调研论证、意见征集、风险评估、立法听证等制度进行了细化规定,要求市县政府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加强备案审查工作,着力提高立法质量。二是明确市县政府要制定细化法治政府建设目标任务、步骤安排和具体举措,提高市县政府依法决策、依法行政水平。三是深化执法体制机制改革。《意见》针对市县存在的执法不严格不规范不公正不文明等突出问题,强调完善审批、监管、处罚等衔接机制,加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与整治。四是要求严格落实立案登记制度,深化司法公开,健全适应基层特点的有序放权与依法监督相结合的监督管理机制,发挥好市县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作用,通过有效的基层司法工作,促进基层法治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些接地气、能落地的制度规则,为市县法治建设及基层治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提供了重要保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