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俗漫话(听知名作家谈谈潮汕那些小俗谚)

潮州历史源远流长,在潮州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总是不乏形象生动而又意味深远的俗谚。民间俗谚是老百姓最真实的生活体验,是对生活艺术化的总结提炼,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潮人善于享受生活的特质。苦中有乐作,我们跟知名作家李英群一起,来看看那些俗谚和它们背后的那些事儿吧!

潮汕民俗漫话(听知名作家谈谈潮汕那些小俗谚)(1)

“作田如绣花”

这句话是直指潮州人的,而并非全国各地都通用。其中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作田,二是绣花。中国的传统劳作是男耕女织,在潮州则应说成“男耕女绣”。我以前把它理解为耕田耕得非常细腻,因为潮州地区人多地少,需要精耕细作,使之多产出。

潮汕民俗漫话(听知名作家谈谈潮汕那些小俗谚)(2)

后来,我对潮州人的秉性体会越深,觉得它的含义不止如此。潮州妇女绣花,当然有帮补家用的意图,但绝不是单纯以挣钱为目的。如果仅仅是为了挣钱,那么她们在家里吃完饭洗好碗,马上就可以坐下来绣花,多争取点劳动时间。为什么要把“花规”搬到邻居阿姐阿妹家,大伙儿凑在一起,边绣花边聊天,往往还有一个人唱潮州歌册?这实际上是一种艺术活动。在我童年的时候,身边就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而且,她们如果对自己绣的花不满意,还把整朵花剪掉,重新绣过。

潮汕民俗漫话(听知名作家谈谈潮汕那些小俗谚)(3)

再说到耕田,简直也是一种艺术活动。潮州农民插秧,追求纵横齐整,一片田插完之后,会站在田地边观看,竖看、横看、斜看,都必须有笔直的田缝,才会感到满意。我童年最怕跟父亲去种地。父亲一到地里就埋头苦干,种起番薯一畦接一畦,等到种完的时候,我以为终于可以回家吃饭了,可他又站在园地边望来望去,发现其中有一畦少动了一锄头,又下去弄半天。其实就算不去弄这一下,又有什么关系呢?可他就是要这样做,然后自己觉得很满足。

人们常说,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形容非常辛苦。实际上,以前在潮州,有土地可以耕作是一件幸福的事,人多地少,时间又多,所以耕作的时候相当认真,甚至把它艺术化起来。我认为,潮州人的生产劳动中,就充满了文化。

“艰苦作快活食”

潮州人喜欢说,“艰苦作,快活食。”这句话折射出多数潮州人的生活理念。在早期,潮州人里面很少有大富翁,但他们用有限的钱,把生活儒雅化起来,让自己过得舒心。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全国没有一个地方,吃饭的时候会使用这么多酱料。我最近去大连旅游,在餐馆吃饭点了鱼,上菜的时候发现竟然没有酱料可以蘸。我就问服务员,他说这鱼本身就是咸的。后来叫他弄一碟酱油来,跟他说半天也说不清楚。潮州人在吃的方面做得非常细致,就是因为辛苦挣钱,要用来把生活过得更好。

潮汕民俗漫话(听知名作家谈谈潮汕那些小俗谚)(4)

我认为必须歌颂那些热爱生活的人。之前有些人总是主张拼命工作,却不讲究生活。实际上,人类所有的活动,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生活。既然如此,钱是自己辛苦挣回来的,那就用这些钱,努力生活得更加精致,使自己感到很享受。这里面就充满了文化,潮州人追求精致的生活,于是创造了潮州菜,并把它推向世界。吃完饭之后,常常还要喝上一泡工夫茶,更有条件的人,还会播放一些潮州音乐。这些都是“艰苦作,快活食”观念的体现。

潮汕民俗漫话(听知名作家谈谈潮汕那些小俗谚)(5)

我们长期生活在潮州,对这种文化特色并没有特殊的感受,但有一次,一位外地文化界的朋友来潮州,逛了潮州城之后,他连声惊呼,说:“潮州人太厉害了,把潮州建成一座‘盆景’!”在我看来,潮州人是一个懂得享受生活的族群,但这种享受又不是追求不劳而获的享受,“艰苦作”是前提,讲究用自己的劳动换来的。

“食饱穿烧(暖)水墘勿近”

潮州人最初是中原的逃难民族,逃难,目的是找个安全的地方安稳生活。到了这里,北有五岭横陈,南有大海退避,地方虽然狭窄,但安全的条件有了,人们就定居下来。实际上,能举家逃难的,大都有一定家底,如官员家属、商贾、地主,所以他们的后代爱读书、能经商、会劳作。但既然是逃难来的,大多都是老实人,饱受战乱折磨,一路上不断遇到困境,到了这里更希望安全,不可能再凶凶险险地去拼搏,想混个大官什么的,唯有老老实实努力生活。

潮汕民俗漫话(听知名作家谈谈潮汕那些小俗谚)(6)

土地资源原来就比较有限,大家一起劳作,安定以后开始繁衍生殖,人口越来越多,田地一分再分,最后每人只剩下几分地。也由于这些客观因素,潮州人不得不被限制在“小富”的程度。所以说,潮州人普遍存在的“小富则安”思想,有一定的根源。一来到处都是亲戚熟人,二来资源相当有限,既然不能蚕食别人继续发展,就安下心来过生活,能够“小富”心里就很踏实,安居乐业,心安理得。当然,从另一个侧面而言,这也成了潮人“缺乏进取”的一个例证。

“番畔钱银唐山福”

潮州人重视家庭。所谓“番畔钱银唐山福”,这里田地有限,就漂洋过海去谋生。“过番”是无可奈何的,为了挣钱回来娶老婆、养父母,体现出家庭观念非常浓烈。潮州人赚了钱,建房子是头等大事。安居乐业,安居是第一条,然后工作就会比较用心,宁愿辛苦一点,挣了钱用来享受。去“过番”的人,父母会在家里给他娶个老婆,让他安下心来。我们这一代人,以前去外地读书,很多人家里就给娶个老婆。潮州姿娘仔温柔娴淑,男的在外地读书、工作,一年到头来来回回,以致于连晋升都受到影响。家里母亲老了,孩子大了,还有个老婆,结果思来想去,不管外面发展机会多好,还是选择回来。

潮汕民俗漫话(听知名作家谈谈潮汕那些小俗谚)(7)

这方面还有一句话,叫“畏(女亩)正成祖。” 畏就是“敬畏”,祖,有一个释义是“师”,在这里则是“楷模”、“表率”的意思。怕老婆的人才能够成功,成气候,成为人生楷模。女人是弱者,对弱势群体表示敬畏、尊重,家庭与社会就能够和谐。这句话是比较经典的,体现出传统潮州人的家庭观念。“安”字就是家中有个女人,女人在一个家庭中非常重要,尊重家里的女人,从侧面也体现出潮州人浓重的家庭观念。

“神仙打鼓有时错”

潮州人有一种文化特质,放在现在仍然相当有用,就是“宽容”。有一次我去上海,友人问我,潮州怎么能够接纳韩愈这么一个外地人?我回答说,潮州人是逃难族群,非常希望被外人认可,有些人还飘洋过海去“过番”,所以我们天生就对外来人不会过分拒绝。韩愈来到潮州,又做了许多好事,我们就接纳了他。

潮汕民俗漫话(听知名作家谈谈潮汕那些小俗谚)(8)

还有一次去长沙一个潮州人家中做客,他的夫人是梧州人。当时我说喜欢吃粥,她就笑我,潮汕地区粮食从来不能自给,无可奈何只能吃粥。我觉得她说的没错,但潮州人粮食不够吃,不是一味抱怨,而是想办法煮粥,并且心情非常好,甚至还富有创造性。粥不是随便煮了就吃,而是根据口味和需求,煮出很多花样,有稀的,有稠的,还有半稀半稠的。遇到困难,潮州人随遇而安,从容应对。面对无奈,想办法化解,换来好心情。

这种宽容的心态,当然还有地理环境的因素。在古代,山高皇帝远,管理相对宽松,给予地方文化发展的空间。历代来到这里的官员都是遭贬的,犯过错误,不会对当地人太过苛刻,反而对当地人的困境同病相怜。而潮州人对历代被贬到这里的官员也能够接纳,牌坊街有个“十相留声”坊,贬到这里的官员,后来当了宰相,我们都尊敬他、纪念他。

潮汕民俗漫话(听知名作家谈谈潮汕那些小俗谚)(9)

这种宽容的心态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体现在众多的潮语俗谚中。比如小孩犯错了,我们常会听到邻居的阿伯阿婶这样安慰道:“奴阿,甭怕,神仙打鼓有时错。”神仙都会犯错,更难怪常人。正是这种宽容的心态,使得潮人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也使得我们的城市更加和谐。

潮汕民俗漫话(听知名作家谈谈潮汕那些小俗谚)(10)

潮阳第一互动媒体,网罗家乡最热点,请订阅“潮阳那些事”,同时也推荐您添加“潮阳那些事”CY-0754长按可复制。更多的潮汕时事热点、风土人情、美食佳肴为您奉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