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谋酥肉的制作过程(美食美刻95)

元谋酥肉的制作过程(美食美刻95)(1)

层层叠叠的烧饼上,覆盖着洁白细腻的肉片,再浇上香喷喷的肉汤,撒上几缕葱丝,一碗承载着保定人记忆的义春楼白肉罩火烧就做好了。在这碗冒着热气的白肉罩火烧里,罩着岁月里的老保定味道,也罩着百年老店三代传人的故事……

元谋酥肉的制作过程(美食美刻95)(2)

义春楼白肉罩火烧自1908年开业以来,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义春楼白肉罩火烧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李领根如今已是特二级厨师、高级烹调师。头发花白的他,做起白肉罩火烧来却一点都不含糊。

只见他在厨房的灯光照耀之下,抽出一把雪亮的薄刀,横着刀刃片猪肉,片得很薄,然后舀起一勺肉汤,浇在烧饼和肉片之上,并撒上了一些葱丝。我赶忙将这盘热气腾腾的白肉罩火烧,端到了餐桌上,在我以为终于可以大快朵颐的时候,这就餐的仪式却还没完。我看着他将泡蒜、黄瓜条、大葱、面酱等 6 种小菜一碟一碟地码了一圈,还放上了他口中的“看家菜”——五香肉干,然后示意我可以开动了。我迅速将一片肉放进了嘴里,配上面前的小菜,风味十足,着实解了我一直以来对白肉罩火烧的馋瘾。

元谋酥肉的制作过程(美食美刻95)(3)

“白肉罩火烧最妙的就是‘三吃六味’,有肉有汤有主食,就不同的小料有不同的口味。”李领根说道,蘸上保定三宝之一的面酱就能吃出烧鸭味;蘸上虾酱就有海鲜味;再配以黄瓜条等小料,则更为美味。这一碗白肉罩火烧看似简单,讲究的门道却不少。

李领根介绍,义春楼白肉罩火烧选肉精细严格,选用的新鲜猪肉必须是前夹心或正肋,活水洗净,放入沸水中煮熟,其火候很要劲儿,肥肉要脆而不生,瘦肉得烂而不柴,煮制时要去沫去油,加入十几种调料,文火炖热。吃起来香而不腻。烙火烧不用麻酱,用撇汤油。因为用麻酱会串味,影响汤的质量和口味。火烧要不糊不焦,不能太厚,讲究的是只吃火烧表面的脆皮。火烧外脆里嫩,撕开后层层叠叠,把火烧脆皮按层撕成云彩片。

“我这厨房里,除了这盐是自己买的,每一样食物都是我亲手做,连这白酱油都是我自己做的。”每天一早,去市场采买原材料,回到家就开始炖肉、做火烧,这就是李领根多年来的生活常态,数年来有条不紊。不同的食材,配上各种各样的小菜,酸甜苦辣,也就在这一碗白肉罩火烧之内了。过去,白肉罩火烧应该说是老保定的“穷人饭”。

义春楼开业于 1908 年,由张洛丙创办,它的前身是座肉铺,最初经营生肉及熏熟肉。当时,许多穷苦商贩“上府”做买卖,他们大多是自带火烧等干粮进城,有时候一跑一天,干粮又冷又硬没法吃,肉铺掌柜就想了个好办法,让商贩们自己出干粮,掌柜出肉汤给“罩”一下,干粮有汤有水有肉味,既解馋,又顶饿。

如果再添一点钱,还可以放上几块肉,店家挣个加工费。因为最早起源于穷苦百姓,什么干粮都有“罩”,大受欢迎。当时主要是煮过猪头肉的汤做出来的,所以最开始的时候叫“猪头肉锅罩火烧”。后来,聪明的厨师为免商贩自带干粮之烦,将火烧和白肉加以精做,并逐步尝试其他食材,渐渐形成了更为完善的美食制作工艺。

商贩们三三两两地往义春楼的店门口一坐,端着一碗白肉罩火烧,有的再叫上一盘小菜,一边吃一边聊,在当时可谓古城一景儿。义春楼最为出名的还是当时的副铺长,也就是第二代传承人宋德山,其绰号“宋一刀”。宋德山的绰号得来主要是卖肉“一刀准”,顾客买肉一刀切下来不多不少正合适。除了切肉准,义春楼在保定府出名的主要原因还是制作的肉食品种精细,佐料齐全,火候适当。其制作的棋盘肠和鸡肠、香肠等食品,除在饭铺出售外,还为清王朝进贡所用,博得了清王室的青睐,宣统帝溥仪的兄弟溥新宇特为书写了牌匾“义春楼”三个大字。

元谋酥肉的制作过程(美食美刻95)(4)

李领根就是宋德山的高徒。李领根说,自己从 14 岁开始在义春楼学徒,一直对义春楼的白肉罩火烧情有独钟。改革开放之后,他也一直致力于恢复和改良义春楼白肉罩火烧的口味。他制作白肉罩火烧的手艺不仅在 2013 年被保定市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因对美食的热爱,长年累月下来,他还精通362余种地方特色小吃的制作技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