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电影大闹天宫(上海电影节史上最佳)
每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对影迷来说都是挑花眼的时节,短短十天里云集了来自全世界最好的电影。但每年总有那么几部公认的热门片,一开票就迅速售罄,其中就有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两部修复版老动画《大闹天宫》和《天书奇谭》。
这两部电影,对于中国观众来说,都是极为熟悉的,早就看过了还要花钱再看,也充分说明经典作品的历久弥新。在电影院里看喜欢的电影是影迷的一种仪式,而吸引观众的另一个理由无疑是因为,此次放映的两部动画电影,都号称是迄今为止的“最佳版本”。
114分钟完整版《大闹天宫》首次公映
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放映的是《大闹天宫》最早期、最完整的那版。
《大闹天宫》海报
《大闹天宫》上集于1961年公映,下集于1964年完成,总长114分钟。但下集完成后不久,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导演万籁鸣被“打倒”,影片也随即遭到雪藏。等到改革开放后,虽然上映过“完整版”,但为了配合影院的“黄金长度”,对影片内容都做了删减。
《大闹天宫》有过84分钟精简版和2012年重新配音配乐的93分钟3D宽银幕版。此前发行的40周年纪念版音像制品采用的是84分钟精简版。这部享誉中外的新中国动画“巨制”,始终没有以最完整的面目在大银幕上出现过,这个遗憾,终于得以在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得到弥补:这次放映的《大闹天宫》,是原装完整上下集的数字修复版。
而《天书奇谭》此次的修复版本也是“声色”上都达到了最佳。起初原始素材上所有的配音、音效、乐队的录音,全都并在了一轨上,并且原声还有缺损的部分。因此,对于音轨内容的分轨和补全,是本次修复的最大挑战。
修复人员首先把从胶片拷贝上翻录下来的单声道光学声源进行优化处理,然后将对白和音乐、音效进行分离,对单声道的音乐进行环绕立体声处理,并根据原片的艺术风格适度增加音效以及强化环绕立体声的音响处理。既还原了1983年原始公映版里上海电影译制片厂老一辈配音艺术家的经典配音,又满足了当代观众的听觉习惯,以高超的修复技术做到了两全其美。因此,这个《天书奇谭》修复版,是目前所能看到的这部电影真正意义上的最佳版本。
《大闹天宫》剧照
底片直接转数字 最大程度保持原有质感
虽然“文革”期间《大闹天宫》拍摄时绘制的原画、动画、赛璐珞版大量损毁、遗失,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副厂长朱毓平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因为“过去物资匮乏,每拍一部片子,都是极其珍贵的,所以即便是不能放的片子,底片也会进入国库收藏保存。所以《大闹天宫》的底片依然完好。”
朱毓平在西安的电影“国库”取得原片
朱毓平十几年来分管美影厂制片和技术工作,组织了全厂动画电视系列片、动画电影影院片、电影艺术短片和的制片生产工作,在60余部、1200集、2万余分钟的影视片中担任统筹、制作总监。去年刚刚退休的他在过去几年,一直在主持美影厂的“数字化”工程。据朱毓平介绍,过去生产的两百多部影片全部做了“数字化”。
这些数字化的过程中,一部分重点影片采用的是从西安临潼的“国库”里直接取得的原底,用原始底片直接扫描转数字。另外一部分则是由拷贝转数字。
原始底片转数字是一个漫长的工程,西影数字基地修复部进行2K扫描修复,修复工作从2013年3月初开始,耗费五个月时间完成。早期动画片都是由动画师在画纸上进行绘画,不是在电脑上进行绘画,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灰尘颗粒粘到画面上产生脏点现象,致使现在的自动修复软件无法正确识别此类脏点,所以需要依靠修复师后期以肉眼观测识别,逐帧进行手工修复。因此,西影数码基地修复部在修复期间采用双班制,每天有效工作时长总共为14个小时,完成影片全部工序耗费近600小时的工时。
这次放映的《大闹天宫》和《天书奇谭》作为美影的代表作,采用“原底转数字”,朱毓平介绍,这些片子的原底“品质还是相当好的,国库的保存条件很完备,都是冷冻保存,颜色褪得比较慢”。
《天书奇谭》海报
但这个逐帧扫描并修复的工程还是非常费时费事, “动画片的修复比故事片要难,因为转成数字后在电脑上进行画面的修整,整个检查工作是可以用机器自动进行的,如果是故事片一个镜头几秒钟,每秒24格,可能一个镜头几百格是一直流畅的。但动画片每一格都是手绘,每一格可能都有会偏差,机器自动检测常常把人物的眉毛、胡子误以为是脏点就去掉了。所以都要靠人手工作业。”而且如果底片上有瑕疵,“故事片一片草丛,或者很多人群可能也看不清楚,但动画片单线平图没得混,越是白纸上的瑕疵就越清晰。”
修复过程中,动画摄影师出身的朱毓平主要负责指导调色的工作,“我们调色的原则是要还原原来的色彩,不是要创新,尽量保持电影原来的样子。比如黄色也会分冷暖。参考资料室保存的赛璐璐片和库存画面,请了不同的摄影师参与配光。”
朱毓平(左)指导调色工作照
数字调色,与传统胶片的配光工艺有所不同,为尽可能地接近胶片拷贝的颜色,修复《天书奇谭》的上海技术厂的老师傅们也做了大量实验,将原始的配光光卡数据转换成数字调色的参数,并反复与色卡及胶片拷贝进行比较和修正,最终还原出最接近原始创作的色彩。
《天书奇谭》此次还邀请了唐益楚、范慧媛、柴莲芳、钱金熙四位老法师共同参与。朱毓平说他尽量找当年参与过原项目的工作人员来把关提意见,他把这样的机会称之为“抢救”。
虽然是“还原”,但在画质上还是做了更进一步的“升级”,“我感觉现在的画面比以前还要好,因为当时的历史条件,还是会有很多脏点灰尘反光是避免不了的,通过这次修复的电影,划痕脏点反光都修掉了。”同时朱毓平补充道,过去的放映设备和洗印设备也存在缺憾,“观众看到的影像都是经过几次拷贝,色彩可能已经偏了,加上洗印工艺的原因,和最初的色彩差别还是会比较大。数字化后的色彩应该是最后的色彩。全部已经还原。”
《天书奇谭》剧照
追忆美影黄金年代 好电影才是硬道理
此次观众在上影节观看《大闹天宫》和《天书奇谭》,除了重温童年记忆,也能在大银幕上品味更多的细节和匠心。虽然剧情早已熟于心,但这样的作品还有许多方面值得玩味。
作为从业者,参与此次的修复工作,朱毓平自己也是感慨良多,“做这一轮数字化的时候,把美影厂所有的片子全部做了一遍,确实是感觉以前的作品,真的是精益求精,每个镜头都挑不出毛病,现在真是再也做不出来了。”
朱毓平也会想起自己年轻时刚进入美影厂工作的七八十年代,“现在说说那真是大师辈出的黄金年代,每一个人说出来都是大师。但当时就是你身边的普通同事,大家就这样埋头做着自认为普通的工作。”朱毓平十分怀念当时的氛围,“我们当时摄制组导演说戏的时候,大家一起看这个镜头画得好不好,都是学习的机会,那时候我参加《哪吒闹海》、《雪孩子》的制作,看样片都是提心吊胆,导演直接说这个镜头好那个镜头不好,每个人都压力很大,但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大家还能一起探讨。现在流水线分工,导演和制作人员可能有些都不见面了。”
对于此次上影节上《大闹天宫》和《天书奇谭》一票难求的现象,朱毓平欣慰之余也很感慨,“一方面观众当然是希望通过看电影追忆以前美影的黄金年代,另一方面这些电影真的好啊,观众就是要看好东西!” 虽然上影节杰作云集,但朱毓平很骄傲,“一点都不会比它们差的!”上世纪开始,他就带着《大闹天宫》到全世界各个国家的舞台上,把这部优秀的中国电影介绍给大家,从来都是信心十足。今天美影厂的老电影在上影节的舞台上以修复一新的面貌重新亮相,依然配得上和全世界最好的电影“争鸣”。
更加值得期待的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已经对200多部经典美术片进行了数字修复,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童年关于美影厂美术片的美好记忆在影院大银幕前被点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