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发展历史回顾(深圳城市发展简史)
深圳作为一个地名,在明朝就出现。但是作为城市,历史却很短,到现在也只有43年。改革开放前后的深圳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地方。
我们先看一看历史上的深圳地区是什么样的。
夏代和商代,深圳地区居住着“南越部族”。公元前214年,秦王在岭南地区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个郡,深圳地区属于南海郡的番禺县,该县的番禺城就是现在的广州。
下图为当时秦朝岭南地区的地图。图中黑色的字体是过去的郡和城市的名称。
汉代的深圳地区是广东十三大盐场之一。到了东晋时期,公元331年(东晋成帝咸和六年)设置宝安县,归当时的东官郡管。下图为东晋时期广州地区的地图。能看到东官郡和宝安县的名称。宝安县是深圳市的前身。
东晋时期,宝安县的管理机构设置在南头古城。现在的深圳、东莞、香港、中山、珠海、澳门等地在当时都归宝安县管辖。
这之后的很长时间,南头古城都是宝安县管理机构的所在地。南头古城位于现在的深圳南山区。下图为古城南门遗迹照片。
公元736年(唐开元二十四年),唐朝在南头设置屯门镇,驻扎2000官兵。南头城成为海上的交通门户和军事要塞。蛇口的赤湾成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之一。
宋元时期,深圳一带有很多盐场,同时也是著名的珍珠产地。下图为北宋年间广州一带的地图。图中黑字是当时的地名。可以看出深圳地区的盐场分布密集。
公元1410年(明永乐八年),“深圳”这个地名在史书中出现。这里最早是个村落,因为水泽密布,村落边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
公元1573年(明万历元年),为了维护深圳地区治安,明朝在该地区成立新安县,取“革故鼎新,去危为安”之意。新安县县域包括今天的深圳、香港及东莞市东部地区。
清朝时期,经历过“迁海令”和撤县,1668年(康熙七年)恢复了新安县建制。下图为1688年(清康熙二十七年)的新安县地图。(那时候所谓的地图也就是个示意图。)
1842、1860、1898年,英国分别占领了原本属于新安县的香港、九龙、新界。新安县原有3076平方公里,最终被割让了1155.61平方公里。
下图为1866年新安县全图。由意大利米兰传教士绘制。当时的新界还未被割让。可以看出整个新安县还是很大的。深圳位于图中央的位置。
鸦片战争之后,深圳地区成为洋货最早流行的市场之一。毗邻香港的圩(xū)市是走私商品的集散地。
1911年广九铁路通车,深圳成为内地与香港的交通门户。火车站周边成为深圳早期的商业中心。
1914年(民国三年),新安县由于和河南的县重名,恢复古名宝安县。民国31年,深圳镇被设立,归宝安县管辖。
1939年日军入侵,宝安全县沦陷。1945年,恢复国民党管制。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深圳镇的领导机构成立。1950年4月,宝安县全境解放。1953年,宝安县城由南头迁至交通更加便利的深圳镇。
建国后的深圳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一系列工厂被建立,包括农械厂、农副产品加工厂、肥料厂等。1961年,深圳利用紧邻香港的优势,开放了边境小额贸易,使地区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
下图为深圳镇1953-1978年的地图。可以看出镇的规模很小。南边就是香港,和深圳之间仅隔一条河。
在1978年,深圳镇面积只有2.9平方公里,人口2.3万人,城区道路不足3公里。镇的周围都是农田。下图为深圳镇的老照片。可以看到基本都是低矮的建筑。
以上是深圳地区在正式建市之前的大概历史。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深圳开始了开挂般的城市发展过程。
深圳于1979年建市,建市时面积为2020平方公里。
1979年7月,深圳成立基本建设委员会。同年12月,编制了《深圳市城镇发展规划》,这是深圳市的首次规划。当时的规划面积才10.65平方公里。
1980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这是中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面积为327.5平方公里。
下图为深圳经济特区的大致范围示意图(不一定是最早的图)。深圳经济特区整体呈长条形。特区外围北部和东部属于宝安县。
深圳早期的发展策略,是利用香港工业转型的契机,从香港引进技术,发展自己的工业。此时的深圳有点像香港的“卫星城”。
1980年7月,深圳编制了《深圳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这个规划对城市的定位是“以工业为主、工农业相结合的边境城市”。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与此同时,深圳已经在规划中预留了现在福田中央商务区的用地。
1982年,深圳编制了《深圳经济特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大纲》。这算是第三次总体规划。
这个规划对城市性质定位为:“以工业为主,兼营商业、农牧、住宅、旅游等多功能综合性经济特区”。下图为该规划图纸。(图片是长的,为了方便手机观看旋转了90度。)
当时的城市规划还是比较简单的。城市开发沿着深圳湾和深圳河呈长条状分布。规划面积98平方公里。
从这时起,深圳已经开始有意识地避免“摊大饼”式发展,把经济特区从东到西划分为“三片十八区”,整体形成带状组团式结构。这为之后城市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城市发展得很快。1982年规划设定的目标,到了1984年已经在很多方面被实际的城市建设超越。因此总体规划持续更新。
1984-1986,深圳完成了《深圳经济特区总体规划(1986-2000)》,这算是第四次总体规划。规划面积122.5平方公里。
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为:“工业为重点的外向型、多功能、产业结构合理、科学技术先进、高度文明的综合性经济特区”。一共设置了15个工业区。
整个规划采用了稍低于香港,稍高于内地的标准。下图为该规划图纸。
下图为1985年的深圳,当时的地标国贸大厦已经建设起来。周围还建设了一些高层建筑。
1987年9月,深圳出让了一块5千多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揭开了中国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序幕。
1989年11月,深圳完成了第五次总体规划:《深圳经济特区总体规划修改论证综合报告》。
该规划范围150平方公里。城市性质为“科技工业为基础,金融贸易、第三产业为先导的国际性城市”。
1992年11月,深圳特区内的村全部撤销,4.5万农民全部转为城市居民。1992年末,宝安县撤销,划为深圳市的宝安区和龙岗区。
90年代前期,规划编制不太跟得上城市发展的速度,因此特区外的一些地方建设混乱。1996年之后,深圳市开始让规划覆盖全市,从而更有效地控制城市发展。
1995年,深圳提出“特区二次创业”,确定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战略方针,这带来了福田CBD的建设契机。
福田CBD从1980年就开始规划设计了,但是多年没进行大规模建设。深圳市把土地留着,等到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条件成熟了再全面建设中央商务区。这是一个理性的做法。
下图1996年的深圳福田中心区,只有道路,没有建筑。
1996年,深圳完成了《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初稿,这已经是深圳改革开放之后的第六个总体规划了。规划范围为全市2020平方公里。
规划城市功能定位:“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园林式花园城市。”工业已不再作为主要内容。
1996年的规划以经济特区为核心,三条放射轴形成骨架,整个地区划分成9个组团和6个城镇。见下图:
1996年的深圳,各类高楼拔地而起。下图为当时罗湖区的照片,高楼大厦和低矮的老房子并存。
1998年,深圳的六大重点工程(市民中心、图书馆、音乐厅、少年宫、电视中心、水晶岛地铁试验站)开工,标志着CBD大规模建设的开始。。
下图为深圳市民中心现在的照片。
1998年5月公布的《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确定了城市设计的法律地位和审批程序。到2000年,深圳已经完成了整体城市设计研究和导则。
城市设计简单来说,就是从空间的角度控制城市形态。一个大型城市,越早进行空间形态的控制,越能形成宜居、舒适的城市形象。
2000年,深圳全市建成道路长度1357公里,是1985年的8.4倍。人口达到701.8万人。2000年深圳的地方财政收入是1979年的1308倍。
2000年之后的深圳继续快速发展。中央商务区逐渐成型,城市天际线越来越高耸。
下图为深圳市福田中心区1999-2010年的实景组图(陈一新 摄)。可以看出 CBD地区在十年之间,从高层建筑稀疏分布到形成丰满的天际线。
2010年7月,国家把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整个深圳市。2010年8月,《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获得国家批准。该规划确定了“福田—罗湖”和“前海-南山”两个城市中心。
下图为城市结构规划图,可以看出以“罗湖-福田”、以及“前海-南山”为深圳南部的两个中心。与香港的主要联系也是通过这两个城市中心节点。
该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
下图为规划总图。可以看出深圳北部地区也进行了较大面积的规划。
2015年4月,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前海蛇口片区正式成立。2015年底,深圳建成区面积达900平方公里,形成了罗湖、福田、南山、宝安中心区等城市建筑群组。
由于深圳一开始就按照组团式发展,在几个主要组团都慢慢形成了类似CBD地区。目前除了官方确定的福田商务中心区外,深圳还有罗湖蔡屋围金融商贸中心区、南山商业文化中心区、前海CBD等建筑群集中的地区。
2020年,深圳制订了新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在这个规划中,城市定位进一步提升,包括“卓越的国家经济特区、国家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等内容。城市发展目标是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下图为国土空间规划的图纸。原来的“前海-南山”节点成为了城市科技创新的核心。整个城市北部也布局了一系列高新科技发展节点。
截至2020年底,深圳市常住人口为1767.38万人。 2021年深圳市GDP在全国排第三。
深圳现在是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之一、国家物流枢纽、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深圳还是世界上摩天大楼最多的城市之一。300米以上的摩天大楼有17栋,排世界第二(第一是迪拜,19栋)。
深圳最高的楼是平安金融中心,592.5米,位于福田CBD。见下图:
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理性的发展决策,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持,几十年发展成为中国第三大城市,算是中国改革开放成果的最佳代表之一。
在发展过程中,深圳在施工管理、城市建设、土地出让等等各个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其规划体系经过不断修改完善,跟上了城市的发展的速度,并保证了城市空间的品质。
一开始深圳利用香港产业转型的契机发展工业,后来开始发展自己的高新技术产业,到现在成为中国高科技产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
2018年开始,深圳GDP超过了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排名第一。2021年香港GDP2.37万亿,深圳3.07万亿。
深圳虽然和香港仍旧在经济上密不可分。但整体上,深圳、广州、香港、澳门都属于粤港澳大湾区的一部分,形成区域经济的新格局。
(全文完)
本文作者:城市丛谈(KKND2080)。禁止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