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易的含义(易经的易究竟是什么意思)
易,有三种。
我们常说的《周易》,分为《易经》与《易传》两部分,传说《易经》卦辞为文王演易所作,爻辞为周公所作,《易传》十篇是孔子所作。
除了《周易》,还有两种易。
《周礼》载:(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日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
东汉时期经学家郑玄明确说“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认为三易分属夏商周三个朝代。
易,有三义。
《易纬乾凿度》(西汉末年):易者易也,变易也,不易也。
郑玄《序易》:易之为名也,一言而函三义,简易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
简易,即大道至简,是纲举目张的纲,是完美诠释复杂理论体系的一个数学公式,是一句话捅破窗户纸。
变易,冬去春来,生老病死,一切都在运动变化,动物植物微生物,卫星行星恒星,天地万物莫不如此,生生之谓易。
不易,一切在变,为什么变?因为物物一太极,太极分阴阳,阴阳有消长,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之道就是这个不易之理。
易,与占卜有关,《易经》就是卜筮之书(准确说是其功用之一)。
古代负责占卜的官员就被称为易,如《礼记·祭义》:昔者圣人建阴阳天地之情,立以为易。易抱龟南面,天子卷冕北面,虽有明知之心,必进断其志焉。示不敢专,以尊天也。
天子南面而治天下,面南背北是天子位,但问卜的时候,天子也得让位于抱龟而事占卜的易。
以上说法,其实都是易学发展的结果,以此解释易之为易,恐怕就是倒果为因了。
易,本身是什么意思?
一
易的字源与解释,有多种说法。
一说为蜥蜴,即变色龙、壁虎、四脚蛇。
东汉许慎《说文》:易,蜥易,蝘蜓,守宮也,象形。
蝘蜓,守宮,都是晰蜴的别名,或晰蜴的一种。如《说文》:蝘,在壁曰蝘蜓,在草曰蜥易。
此说认为易是象形字,是蜥蜴形象的抽象表达。
二说为日与月,即易字的上部为日,下部为月。
《秘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说文》)
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日月为易,刚柔相当。(陆德明引虞翻注参同契云:字从日下月,象侌昜也。谓上从日象阳。下从月象阴。)
这种说法符合“易以道阴阳”的易学主旨,被多数人所接受。
三说为日出。
按甲骨文的字形,这种说法认为上部是太阳,下面的三条斜线代表阳光,中间的弧线象征地平线。
四说为倾杯倒水。
此说认为甲骨文的易字有一种写法,其形象是将一个杯子里的液体倾倒入另一个杯子。
五说为旗。
易字结构是上日下勿。
《说文》解释勿字:州里所建旗,象其柄,有三游。清代段玉裁注:州里当作大夫、士。
日是太阳,象征君王天子,所以易字就是天子臣下的旗帜。
另外,也有人认为易的甲骨文写法其字形就是一面飘扬的旗帜。
此外,还有阴天、赏赐等不同解释,就不赘引了。
二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我们就来看看易字的甲骨文是怎么写的。
来源:《甲骨文编》,孙海波编著,1934年,哈佛燕京学社
来源:《甲骨文字典》,徐中舒主编,1988年,四川人民出版社
来源:《新编甲骨文字典》,刘兴隆,2005年,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将三种书中的易字写法汇总后,总的特征是:
1、《甲骨文编》没有收录倾杯倒水的字形。
2、主要写法均为左右结构,有两个部件,半圆或尖角加纵向弧线 三条斜向平行短线。
3、左右结构的写法有正写反写两种(即半圆或尖角部分居左或居右。左右反写等义,这种写法在甲骨文中常见)。
4、倾杯倒水的写法有双杯也有单杯。
倾杯倒水的字形暂且放下,我们按主要写法的三个构成部件来找线索。
三
日和月的单字在甲骨文中怎么写的呢?
从上图可见,日字主要写法有圆形、方形、菱形,也有五边形及六边形,还有一个显著特征是中心有一点或一横。
从外形看,易字的半圆或尖角形并不像日字。
再来看月字。
有点像了。但仔细看,还是有很大区别,易字的半圆或尖角是附着在一道长弧线上,而月字的写法是长弧线内加一条短线将其封闭。
我们再来看日和月作为部首的情况。
先是昜字,和易很象,中间多一横,昜同阳字。
上部的日字有用方形,而且中间不加一点或一横。
注意下部的T字形,它可能表示光线的意思。
再来看阴字。
好像没有甲骨文的写法,其金文写法上部明显是月字,下部有一个类似T字形的构件,和昜字中的T字形显然是同一种造字思路。
再看一个旦字。
注意倒数第二个,上面的日字是个菱形,而这个菱形的写法在字形上与阴字上部的月字有共通之处了。
如果将日字的菱形与月字的三角形取交集,那么,易字中的半圆或尖角形状不就可以同时代表日和月了吗?
好,再来看易字另一半的那三条线。
这是气字。
气是一个具象又抽象的概念,具象是云气,抽象是天气、地气、正气、元气等等,在道家及中医的相关文献中有大量使用。
当然,易字的三条线也可能是三。
三表示多,或代表天地人之道(《说文》),不过,天地人三才之说似乎应该是后来才有的概念。
所以,我倾向于认为易中的三条线应该表示气。
为什么不表示光线呢?
记得上面的昜和阴么,这两个字里都用的是T字形,而且T字形的一横一竖是相连的,而易中的三条线与旁边的纵向弧线显然是断开的。
来源:百度百科
易字的半圆或尖角形,表示日与月。
三条平行短线,表示日月之气。
中间那一道纵向弧线,自然就应该表示日月东升西落的运行轨迹或者地平线。
为什么用左右结构而不用上下结构呢?比如旦、昜、阴等字,代表日月的部分都是在上面。
想想日月的存在状态就明白了,日升月落,月升日落,昼夜交替,日月循行,同时代表日和月的那个部分,居于左东或右西是最恰当的。
四
前文我们分析过,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等神话故事其实就是观测太阳月亮以及制定和修正太阳历、太阴历。
黄帝时期“羲和占日,常仪占月”,唐尧时期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赴四方观象制历,这都是观测日月的例子。
而八卦起源所说的伏羲画卦,也与历法密不可分,甚至最初的八卦就是用来表示历法,其预测功能主要在于推演季节变换、节气更替、天文异象等,这与上古时期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安排息息相关,再后来又从天文预测扩展到人事预测,逐渐形成了后世庞杂的占卜预测体系。
在这些观测当中,太阳与月亮毫无疑问是最为重要的两个对象,也是对地球与人类影响最大的两个天体,太阳历与太阴历就分别来源于日月,包括我们现在说的日月星辰,日与月也是要单列出来的。
那么,融入了日月概念的这个易字又是什么意思呢?
日为阳,月为阴,一阴一阳之谓道,所谓易,意思就是阴与阳的调和与循环。
易确实是日与月,但并不是魏伯阳他们所说的上日加下月,易的上部既是日又是月,易的下部其实并不是勿,当然更不是月。
按理推测,易字的产生,一定在阴阳合历产生之后。
那么,甲骨文中倾杯倒水的那些字形又是怎么回事呢?
上古时期,巫史不分,巫医不分,祭祀、占卜、观星、制历、医药等都属于沟通上天与神灵的办法,是政权合法性的来源与证明,并长期被统治阶层所垄断。
随着社会发展与分工的细化,如伏羲女娲作为部落联盟的共主要亲自观星制历,到黄帝唐尧就已经有了专门的官员来负责。同理可知,如《礼记》所说,负责占卜的官员称作易,那么再往前推,这个占卜的易官以前也要兼管祭祀,等到祭祀与占卜两个职能分开以后,虽然都是易,但显然有必要加以区别,于是,同样是易,倾杯倒水的易就出现了。
照此推测,倾杯倒水显然是祭祀中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仪式。
当然,也有可能要把顺序倒过来,先有倾杯倒水的易,然后才分化出专事占卜的易。
至于象形蜥蜴的说法,你觉得哪个甲骨文的易字像蜥蜴呢?
PS:文中未作说明的字形图例均来自Richard Sears(汉字叔叔)的网站“汉字与词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