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技术类可行的文章(这样写个人综述)

学子申请出国留学,通常需要提交一份个人综述,包含性格、经历、软技能等个性化内容相较于简历,这是一份更全面展现自己的文字材料,是录取能否成功的重要参考什么样的文书能打动招生官?写个人综述要避开哪些误区?近日,记者对话国外高校前招生官和几名申请文书写作经验丰富的学生,一起来听听准备个人综述的注意事项,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如何写技术类可行的文章?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何写技术类可行的文章(这样写个人综述)

如何写技术类可行的文章

学子申请出国留学,通常需要提交一份个人综述,包含性格、经历、软技能等个性化内容。相较于简历,这是一份更全面展现自己的文字材料,是录取能否成功的重要参考。什么样的文书能打动招生官?写个人综述要避开哪些误区?近日,记者对话国外高校前招生官和几名申请文书写作经验丰富的学生,一起来听听准备个人综述的注意事项。

避免写成流水账

“不少同学在个人综述中试图展现的要点太多,容易写得像流水账而陷入常见误区。”曹斐曾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招生官,现为优路留学联合创始人,多年留学领域的从业经历,让他接触过不少中国留学生。谈到留学文书的个人综述,曹斐说:“流水账式叙述的典型表现是学生对自己的项目、经历没有展开论述,泛泛而谈,行文没有重点。”

对于如何避免陷入该误区,他给出了建议。“首先,要审题,把想表达的内容归纳成几个要点。项目官网有对申请者个人综述的要求,有的同学写了很多,但就是没有回答问题。比如问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如何,这时一定要围绕在团队中承担的角色、与队员相处的经历阐述。如果着重讲自己解决问题的经历,就和团队合作关系不大。”

“我在申请研究生的个人综述中,着重介绍了本科时期设计的几个作品项目。”祝紫雯是英国诺森比亚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她说,“建议大家先从过往履历中挑出几个重点,比如有实习经验、拿过专业奖项等,然后进一步深入阐述,细化这段内容。与此同时,也可以联系导师,根据导师的建议确定哪些要点更值得写。”

“我的个人综述是简短的,没有罗列过往成绩,突出写有特点的事,比如介绍提前毕业的经历,以展现学习能力。”段炼就读于西班牙卡米亚斯大主教大学法学专业,他的硕士、博士申请文书均为自己撰写,“如果个人综述写得像日记或者简历,素未谋面的招生官不容易产生兴趣,因此行文的起承转合很重要,要突出自身特点,丰满自身形象。”

展现兴趣和匹配度

“招生官希望从个人综述中看到学生对这个专业的强烈兴趣。”曹斐说,“兴趣可以体现学生在专业领域有持续深耕的潜能。如果学生想要展现对专业的兴趣,就需要用实例来证明,这也能说服招生官,自己和该项目足够匹配。”

段炼在写个人综述时,正是用实例证明了他对专业的兴趣。“我曾经申请布尔戈斯大学的红酒专业第二硕士,幸运的是也被录取了。我在个人综述中写道,虽然我学的是法学专业,但对红酒有极大兴趣。我参观过一些当地酒庄,看过相关产业展会,学习过品鉴课程,也做过与红酒相关的旅游、进口贸易工作。”通过这些实例,段炼向招生官证明了自己的申请诚意,很快就收到了录取通知。

“尤其是想跨专业申请的同学,尽可能多写具体事例,证明自己了解想学专业,录取几率会更大一些。”段炼建议。

“展现自己兴趣的实例,不必局限于学术层面。”曹斐补充说,“比如有的同学喜欢数学,除了展示优秀的数学科目成绩、获得相关竞赛荣誉等,还可以多维度展现。例如教小朋友数学,参加数学相关社团活动,甚至受父母职业影响等,都足以证明你为这个学科付出过额外精力,拥有较强的兴趣。”

拒绝模板突出亮点

“现在互联网上有不少个人综述模板,有的同学靠模板填充内容,这是危险的做法。”曹斐说,其实个人综述就像论文一样也可以查重,如果被查出来重复率高,给招生官留下不良印象,自然不会被录取。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要用网上的模板,而是要完成一份真实、立体、能和招生官对话的好文书。”段炼谈到他的心得时说,“如果套模板,招生官可能发现有几位同学的个人综述很相似,就不会录取这些学生,因为这是没有用心准备的表现。”

“如何避免个人综述模板化,我认为写之前要去了解每个项目的招生标准。”祝紫雯分享了她的经验,“不同的学校、专业对申请者有不一样的偏好,比如有的学校喜欢有运动特长的学生,有的学校侧重逻辑思维缜密的学生等。针对不同的要求,写个人综述时自然就会有不同的侧重。”

“写个人综述前,要先把自己分析清楚,有什么优势可以展现。”曹斐认为,个人综述不需要高级、华丽的表达句式,展现亮点的例子也可以多种多样。“比如有的同学写参加过马拉松比赛并拿到了相关奖项,看似和学习专业无关,却体现其积极、活跃的特质,能从同质化的申请文书中脱颖而出。”

对此,段炼深有体会。“我在申请法学硕士的个人综述里,写了有亮点的故事,比如利用假期游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了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我想,这些独特的经历也能让招生官感受到我喜欢探索、独立好学的特点。”(本报记者 周姝芸)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