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散文天花板(散文随笔贾世庭)

近现代散文天花板(散文随笔贾世庭)(1)

作者:贾世庭,十里乡西峪村人,退休前曾任东峪卫生院院长。擅长中医内儿科,喜爱文字和收藏,为东西峪红色文化的收集和整理做出突出贡献。

2018年深秋时节,文史爱好者和西峪村委干部共计5人,组成志愿者,午后相约前往柏尖山登高觅迹,寻幽探秘。爬得寺庙塔顶,登高远望,心旷神怡:东北宇峻,雕黄清风;西南柏尖,行云流水。天地一气,开合有闭;遥呼相应,一脉相承;先祖之笔,妙趣横生;坤艮方位,俱佳风水;旗鼓相当,自然流畅;整体布局,堪称一绝。山头鼓角相闻,山下骉溱分流,地上黄天厚土,周边天然屏障。

柏尖山庙叫流水寺,创建于唐之开元,重修乾隆八年,由本村牛、杨两大户人家举社维首,募化而成,有碑为证:

西峪社补修柏尖山庙宇碑记

古圣王之,祀典也,凡有功德于民者则祀之,是以狄梁公巡抚江南奏毁祠之后者也。西峪村之南有柏尖山,巍峨高耸,工建庙宇,佛殿居中立主庙也,东殿有玉皇大帝黑虎玄檀,父老相传乃古之流水寺也,此庙创日唐之开元,重修于乾隆八年,迨至年深日久,风雨飘摇,庙宇既已塌毁,神像亦已零落,入斯庙者心伤之,非重为修,择日本村举社有牛式和杨儒祥举维首,请人间烟户,凡捐人工按地亩以起资财,同心合志之,难支又复,募化四方,仁人志士,量力施舍,以成此事,选材命匠,重为补修,将老幼齐心,凡有云泥之,竭工峻丐,文于余,因而略叙实言,以垂不朽耳。

授业门生 邑氏前清庠生:杨荫芝

十里大社 孔滩大社

沙庄大社 半崖大社

大清道光二十三年岁在癸卯孟冬十月

如今庙西竖有瞭望铁塔,塔下有风力发电隆隆作响,大小车辆顺着开山大道风驰电掣,村民采摘青翘上下游动。塔内挂有几面献旗是乡民儿女考取功名敬送的。记得小时候随父亲送过一块感谢神恩的木头牌子,落款为“山下雨农”。

西峪村上院堂屋杨茂杰的老爷爷叫杨庭秀,初一十五逢年过节他挑着萝头担着河沙转东峪的几个寺庙换香炉,长期服务于柏尖庙,村里人都叫他“庙官”老汉。有天他把儿女们叫到身边说:“后天我阳寿就到了,准备好我要走了”。他家人说要给侄孙娶媳妇怎么办?后老人说再等两天走。两天后“庙官”老人坐在堂屋中央太师椅上,微微闭眼,念念有词,口流涎水,安详而去。都说他修成正果坐化了。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书写碑文的庠生杨荫芝也和“庙官”老汉是同祖同堂,本村人说是个秀才。

东峪盆地北山叫关爷岭,关爷岭有座关爷庙,关爷庙敬奉关老爷,关老爷就是关云长,关云长叫关公。关公红脸大汉,威风凛凛,手持大刀,斩妖除魔,令人生畏。关老爷镇坐北山,把守边关,有此“守护神”,东峪人四季平安,国泰民安。

寺庙整体以大小石块垒砌,上下两院,正北三殿,东西厢房,殿内神麻默像泥胎乱堆,寻幽红绿彩迹,应是关公红脸衣饰迹象。院中两块石碑日久雨浸,脱剥难识,只是可见捐钱姓氏银两。殿内歪倒的一块石碑碑文清晰可见,我用黄裱一张抄录下来。说来也怪,刚抄完最后一字便没有了墨渍笔迹。乾隆年的岁次年月也没有抄上。当即想到了神灵的感应,山头凉风吹拂,飘飘然欲入云雾。碑文是这样写的:

尝闻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以是知,作善者天必赐之以福也。吾邑古有关爷岭神庙一所,创自前代不计其年矣。迨至年深日久,丹参剥落,又不知何人将关爷金衣毁坏,凡人皆见之,无不心伤也。因而同心协力,募化四方,仁人善士,随意施财,积少成多,积腋成裘,金塑关爷彩画神像二十余尊,沛然规整,改变焕然一新,神人共悦,岂不是壮一方之观瞻也哉。功成告竣,勒石携铭以于后世,善士不没云。

邑儒学丽生 杨荫堂 敬携刻并书

某大年三十随父亲到此祭拜关公,叩首焚香,鞭炮升天后,在正殿三门还贴上了老父亲自编自写的三幅对联:

过关斩将建功立业永载史记

攻城破州报国安邦照写春秋

千里走单骑耿耿忠心照日月

万事传大义浩浩正气映古今

败走麦城忠肝义胆论英雄

错失荆州报国安邦振乾坤

关老爷伸张大义,秉持公道。鬼哭狼嚎,何能挡道?社会公平正义,百姓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才是我们盼望已久的。

紧傍庙后钢柱巨擎,三叶铁臂伸展,借助风向轮番呼啸,像关公大刀展示无穷力量。古老的石长城从庙东顺势蜿蜒曲伸,与雕黄宇峻迎来送往,清风正气,相得益彰。

北山武圣关公,南边文昌帝君。关爷岭和文峰山南北对峙,可谓寺庙书院,一前一后,文武兼备,形神俱佳;乾坤定夺,天下太平矣。

关爷岭阻击战指挥所,为赢得上党大捷促成“重庆谈判”国共合作赢得了时机。有人说是关老爷助了八路军的威,其实是陈赓司令的神算指挥。

丈八寺位于东峪盆地中央,原一进三院化为平地。二十多年前我们发出倡议,想募化重修。搞晚会、说故书、开工推地,后因诸事不力而未能如愿。从同事查阅史料得知:丈八寺石刻大佛全国范围内,河南山东有北魏七八尊,北齐全国仅此一尊。

近现代散文天花板(散文随笔贾世庭)(2)

九十年代初,山西文物贩子活动猖獗。于1994年4月25日凌晨3点时分,轰隆一声巨响,人们不知所措,第二天才知道丈八寺石佛头首不翼而飞,至今下落不明,不了了之。众说纷云,有里沟外连,有侯马侯郭二犯之嫌,有说拉煤大车运送广州,有说被海关查获等等。事后,老支书柴广学竭尽全力,跑了几天找了一大块颜色相同的石头,让名叫张生才的石匠模仿锻造,嫁接移植“假面具”至今。丈八寺历经风霜,岁月沧桑,战争烧毁,头首炸走,至此千疮百孔。石佛头首何时能回家是我们翘首企盼的。

1938年3月间迎来了八路军总部直属大队200余人马,挺进太行的朱彭总正副司令在此作为高级宾客运筹帷幄,召开华北坚强保垒誓师大会,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在此集结整训,所以丈八寺不只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而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和红色革命遗址的完美结合,是开发利用的价值所在。在挖找当时的院落遗址时,发现一块东峪三社竖的最后一块石碑,几经校戡,仅供参考:

创修马牛王高祠神像碑序

盖闻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尽善之家必有之。是知神圣之在天下,如水之在地中,水无往而不在神,亦无往而不无亦矣,舞在人煞,佑则在神,是斋其应也,寺之左右有圣佛神寺二所,正殿有古佛,东有玉皇,西有关帝,南有中央大殿地藏王,后有观音神像两端独马牛王高襟神像耳。每年所享祀惟在东峪大庙东西北三社公同祭祀,不记年代,至民国乙丑年创,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三社同起参商之念,因而续归故里,同老幼公议在本社寺中,古有东西阁楼看台两殿宇,玉皇关圣神像补塑,四方以祭祀,以保人畜两美,于是按人口牲畜捐资,不月余年间,神像森严,殿宇辉煌,其神至灵至美至尊也,已初成告竣问序,于予本不才聊叙俚言,以垂不没云。

邑清公正业儒明五 原树常敬撰

邑初学毕业生繍斋 郭锦元敬书

民国岁次丙寅十五年十二月上完日

古时候东峪村称古镇当有说法,不仅靠近丈八寺,村内还建有供奉南海观音和水神的洪庙,以避洪涝水灾,有供奉医治疮痬脓肿的疙瘩庙,还有南唐庙,前些年发现了尼姑庵,还有东峪大庙。东峪大庙叫圣佛寺,就在原东峪旧戏台的大院里,也叫三教神祠,包括道教、佛教、儒教。有正殿三楼,东西角殿,有舞楼香亭禅室僧房等一应俱全,可见规模之大。

最近东峪村整治环境,拆迁旧房根基时,发现五重石碑,均是东峪大庙的,其中一碑较清楚,现登录于后,以防备用:

重修圣佛寺大殿中央大殿碑序

当思庙为神舍,神为民主,是民之所赖者在神,而神之必保佑于民者至也。吾乡古有:圣佛寺大庙一所,创自大明洪化年间,佛像巍峨,神至灵其德至尊,德被群黎,泽润苍生,孰不谓赫赫厥声,濯讼厥灵也哉。迨至代远年遥,风吹雨剥,栋折而簷隙,疏星雨润,日照榱崩,有而无修补箿,恐升降拜跪之无所依也,因而社内公举维首十余人同心协力也,按地捐资,先修大佛一座,又执中央殿三间,缺者补之,借众力之摊㧳而劳心劳力,实赖维首之殷勤,兴工于光绪壬辰年轮至丙申年,计不数年也,有始有终,焕然一新,竣工成告,问序于余才浅学薄,不过亲近其地,自观其事,聊叙其语,以示众书不没云。

邑儒学生员 杨荫堂撰文并书

总理维首管帐 杨遇川 维首十人

牛万文 李东则 文启顺 张西林 李世荣

原青颖 原丙生 张要起

光绪 岁 丁酉

其它几碑辩识困难,只待有识之士前来探讨和考证。其实四块碑文内容似乎与本文关联不大,但由此联想确是家国情怀。

近现代散文天花板(散文随笔贾世庭)(3)

来源:沁水文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