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黑八僵局(搞懂了洋基)
在当今的美国似乎随处可见一个叫洋基(Yankee)。
这个词指的是职业棒球联盟有传统豪强纽约洋基队。
康乃狄克州的州歌也叫《洋基歌》甚至他们日常打招呼也会叫对方洋基佬,为啥这个词在美国这么流行?
这事儿还得从18世纪中期说起。
洋基诞生的历史背景1750年左右的时候欧洲各国在北美的殖民扩张正如火如荼,大伙都想在这边无人开发的处女地上狠捞一把。
最初因为人少,各国殖民者之间的关系还过得去,偶尔还能互相帮忙欺负下当地土著。
可是到了这一年时,这幅表面兄弟的德行也维持不下去了。
原因很简单,地不够分。最初法国、英国、西班牙各占一角海岸线向内陆殖民,现在他们撞到一起了。
于是英国佬的心理很受伤,他们发现自己用150万人开发的殖民地还没人家法国8万人的一半大……
英国佬的德行大家都懂的,这帮人也就在国内的断头台威胁下勉强压抑自己的兽性,压抑过度还经常整出开膛手之类的变态。
一旦出了国就完全放飞自我,国家发海盗许可证的混蛋事儿都干过。
看到法国佬占的地盘比自己大,这帮没收没管快100年的混蛋就开始心态失衡,围绕着密西西比河开始制造摩擦,总希望仗着自己人多好好打一架。
那边法国佬当然也不是吃素的,虽然他们人数比较少,但架不住人家会忽悠,居然把印第安人忽悠过来当盟友,完全弥补了人数劣势。
当然,法国佬也知道印第安人的战斗力很感人,所以这帮哥们沿着密西西比河西岸猛修堡垒,准备用防御塔流对抗英国佬的极限爆兵流打法。
总之双方在一番死折腾之后,开始大打出手了。
打了一阵子后两边殖民者又不约而同的向本国老大求援,本来就恩怨深重的两个国家就此彻底开始玩大的,喜欢玩离岸平衡的英国佬再次忽悠出一个傻子打头阵——普鲁士之王腓特烈。
这老兄在欧洲大陆大杀特杀,以一敌五,要不是新沙皇彼得三世是他的脑残舔狗,直接让俄国倒戈,估计普鲁士就已经灭国了。
忽悠了普鲁士的英国则全程在汉诺威打酱油,腾出手来应付北美这边对法国的战争,他们派出一支约6000人的远征军来到北美,和当地号称新英格兰人的殖民者一起把法国佬揍了个失魂落魄。
可是詹姆斯·伍尔夫将军的远征军在和殖民地军队配合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个大问题:这真的是咱们英国人?知道咱们大英帝国的特点吗?
保守啊!朋友们!格调啊!朋友们!
这群蓬头垢面还歪戴帽子的逗逼乡巴佬不可能是英格兰人!
洋基的来源
于是这帮自觉是城里人的英国佬给美国佬起了一个轻蔑的外号「Yankee」,根据牛津词典的解释,这个词是起源于荷兰语,其实就是个很俗的名字——约翰。
英国佬用荷兰语发音来嘲笑美国佬俗不可耐,同时使用荷兰语发音也是嘲笑对方掉进钱眼里,因为荷兰是大航海时代的海上马车夫,专门做生意的。
单纯起外号显然还是不能满足一些的人恶趣味,很快一首叫《yankee doodle》的歌曲开始在远征军流传。
所谓的doodle源自低地德语,大体就是傻瓜、乡巴佬的意思,还有一层意思是不合时宜的赶时髦。
用这个词大抵就是嘲讽美国佬帽子上插根羽毛,不伦不类的赶时髦。
这首洋基之歌的节奏十分欢快,它的歌词有很多改编版本,甚至还有中文版本,就是阿雅的那首《锉冰进行曲》,不过现在主要流传的标准歌词是这样的:
洋基傻帽跑进城,
骑着一只小马驹,
他的帽子插羽毛,
还叫它面条假发。
洋基傻帽接着装,
洋基傻帽赶时髦,
听到音乐就跳舞,
还对泡妞有一手!
老爹和我进军营,
跟着上尉古尔丁,
在那堆着不少人,
人山人海像布丁。
美国人对于洋基的复杂情感
美国佬的逗逼在于他们虽然对英国佬的蔑视很不爽,但还是觉得这首歌很好听,没有军歌的他们就高高兴兴的唱这首歌当军歌,还在这首歌中打赢了独立战争。
从此美国人对「洋基」这个词的情感变得很复杂。
一方面他们挺自豪的宣称自己是洋基人,认为这是乐观朴素且能相互激励的文化传统,值得永远发扬下去。
另一面他们又用洋基人互相黑,形成了一条深刻的鄙视链,对这种互黑方式他们乐此不疲。
美国作家埃尔文·布鲁克斯·怀特笔下生动的描绘了这条鄙视链:
对外国人而言,洋基是美国人;
对美国人而言,洋基是北方人;
对北方人而言,洋基是东部人;
对东部人人而言,洋基是新英格兰人;
对新英格兰人而言,洋基是佛蒙特人(佛蒙特是美国一个不知名的州);
对佛蒙特人而言,洋基是早餐吃仰望星空的人(派)
扎心了,老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