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美寺院排名(北京最美的那些寺庙有哪些)
雍和宫:四爷府变身佛寺
这里原本是康熙皇帝第四子胤禛的亲王府,亭台楼阁气度非凡。《甄嬛传》的里的华妃原型,就是在此受宠。《步步惊心》里的四爷,也是在这儿运筹帷幄。后来雍亲王成了雍正帝,这里也就成了神秘的潜龙邸。朝廷规定,任何人不得居住于此。于是清除俗人请来神佛,这里便成了京城第一藏传佛教庙宇——雍和宫。因为“血缘”的关系,雍和宫的建筑至今都保留有浓浓的皇家风格。
雍和宫
因为曾是雍正皇帝发家所在,所以雍和宫受到皇室的特别重视。内廷常常拨来巨款,使得它成了京城寺庙中的“土豪”。有钱自然任性,层层殿宇极尽精巧。漫步其间,随处可见奢华景象。可据说,如今的雍和宫还只是当年规模的一半呢!
黄寺:六世班禅北京之家
如今我们能看到的黄寺,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当时称为西黄寺。因为在西黄寺东面,早在清顺治年间就建有一座藏传佛教寺院,称为东黄寺。因此,老北京人常把德外大街这一带叫做“双黄寺”。十年浩劫中东黄寺被彻底拆除,没留下任何遗迹。这使得如今这座西黄寺,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黄寺清净化城庙
如今这座西黄寺,是六世班禅来北京参加乾隆皇帝七十大寿时,下榻的地方。六世班禅在京期间,曾经在此讲法,观者如潮。可惜他再也没有回到藏地,就在黄寺圆寂。如今寺庙中的“清净化城塔院”,就是班禅的衣冠冢。这座纯藏式佛塔高有16米,四隅各有高7米的经幢一座。塔前有石犼一对,威风八面,塔前后各有四柱三楼牌坊一座,左右各有乾隆爷御制碑亭一座。因为这座宝塔规模太大,所以北京人干脆叫这为“清净化城庙”。
天宁寺:二环里的最老住户
北京从燕国到金朝这一千多年的时间里,都是以莲花池水系为主要水源,城市一直在如今北京西南部。也可以说,北京西站所在位置,很长时间充当老北京城的CBD。如此一来,南城历史悠久的庙宇很多。不少是起家于辽金,甚至唐宋。所以在南城寺庙圈混,不够四五百岁,您都不好意思拍老腔。天宁寺最早的历史,更是可以追溯到北魏孝文帝时期,算是北京二环范围内最为资深的住户。
天宁寺宝塔
来天宁寺,塔是必须要看的。这座宝塔塔身高达五十余米,远远超过了它身旁的六层小楼。塔身为八角十三层檐密檐式实心砖塔。整体结构自下而上为:基座、平座、仰莲座、塔身、十三层塔檐、塔顶、宝珠、塔刹。基座呈八角形,分为上下两层。上下层转角处均浮雕金刚力士像。仰莲座共三层,上承塔身,塔身四面设有半圆形券门,门两边雕有金刚力士、菩萨、云龙等,雕像造型生动、张力十足,雕像的表情更是栩栩如生。您要是傍晚擦黑儿打这儿路过,八成都会被金刚力士拧眉瞪目的表情吓一大跳呢。
慈寿寺:玲珑塔塔玲珑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一层……”不少北京人小时候学说话时都听过那段《数塔》的绕口令。经相声演员那嘴再一渲染,宝塔那叫一个巧夺天工、八面玲珑、神乎其神。如此精美的玲珑塔,本叫永安万寿塔,是万历皇帝为其母亲慈圣太后修建的。本还有一座辉煌的慈寿寺,可惜在光绪年间毁于一场大火。因此后人只知此地有塔,而不知还有寺。久而久之,本来的宝塔因造形挺拔俊秀、外形美观,被美称为玲珑塔。
慈寿寺玲珑塔
如今“慈寿九莲”的故地成了以玲珑塔为中心的免费街心公园——玲珑公园。信步园中,便可与这座巧夺天工的玲珑塔来个亲密接触。塔为八角十三层实心砖塔,高约50米,是仿照现在西二环附近的天宁寺辽塔修建的。塔基上有40个小佛龛,刻有人物200多个,别看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如今还是依稀可辨。如果在这塔下站上半晌,保准能看到半部佛教史。往上面是三层仰莲花瓣拱托塔身,显得雅致非凡。四面有券窗,两侧配有金刚力士造像,这些力士像造型各不相同,或健壮威严、或剑拔弩张。如今面部大多斑驳脱落,更显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建塔之时,每层塔檐上都挂有铜铃,共计3000多个。据附近居民说,晚风吹拂之下,叮叮咚咚的塔铃声可以传出七八里地。
碧云寺:京西第一古刹
相传这座寺庙最早是金章宗的玩景楼,后在元代扩建成寺。明代大太监魏忠贤曾经相中此地,想作为自己百年后的阴宅。后来虽未能如愿以偿,但富有明代建筑特点的碧云寺却得以形成。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复加扩建,并新建了金刚宝塔、罗汉堂和行宫。西山寺庙虽多,但大都毁于战火。碧云寺算是西山各寺中建筑、雕塑、文物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
碧云寺金刚宝座塔
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曾停灵于碧云寺后殿,引来万人敬仰。后来就将此处开辟为孙中山纪念堂,陈列有前苏联所赠玻璃棺及中山先生塑像、遗作、照片等文物。至于罗汉堂,平面呈现田字形,是仿照杭州西湖净慈寺罗汉堂修建。造型独特,在北方寺庙中极为少见。殿内共有五百罗汉,加上七尊佛像和梁上的济公,共是508尊雕塑。这些造像均为清代制造,保存完好,栩栩如生。
十方普觉寺(卧佛寺):有座大佛五十吨
十方普觉寺是京西巨刹,始建于唐代。如今庙宇坐北朝南,由三组平列的院落构成,布局规整,对称严谨,殿宇宏丽。这种布局方法,据梁思成先生考证,是唐宋时代伽蓝七堂的遗范。北京始建于唐宋的庙宇不少,但还保留有千年前布局的却只有十方普觉寺一座了。参观这座寺庙,等于是看看唐宋古寺的活化石了。
十方普觉寺卧佛
元代朝廷拿出黄铜五十万斤,铸成了释迦牟尼卧佛一座置于寺中,为庙宇带来了更多的人气。如今这座卧佛仍存于卧佛殿中,既大且精,堪称中国古代佛像极品。殿中其余造像分列卧佛两旁,向人们描述着释迦牟尼涅槃前向弟子嘱托后事的情景。另外殿里还陈列着多双大鞋,那是清代皇帝献给卧佛的礼物。后因卧佛名扬天下,这座十方普觉寺就被叫成卧佛寺了。
潭柘寺:十处美景任你逛
这是一座从不缺少美景的寺庙。旧时北京城曾有潭柘十景,分别为雄峰捧日、平原红叶、万壑堆云、层峦架月、千峰拱翠、御亭流杯、九龙戏珠、锦屏雪浪、殿阁楠熏和飞泉夜雨。除去这十景,如今在寺庙东部的方丈院和皇帝行宫,更是一处听泉胜地。泉水自汉白玉雕琢的龙口中潺潺流出,注入亭中石基上的水沟。这水沟正面看是一龙头,对面看则成了虎面。取风云际会,天下太平之意。
潭柘寺
潭柘寺古树参天,但有两棵与众不同。在斋堂院中有两棵辽代银杏,枝繁叶茂。据说乾隆皇帝来庙里,寺内老方丈对他说“康熙爷和皇上驾兴潭柘寺时,这棵千年老树竟然都生出一侧枝,以表庆祝。乾隆听后,龙颜大悦,于是御封这棵银杏为“帝王树”,西侧的一株为“配王树”。自乾隆朝至今又二百年过去了,两棵老树仍然郁郁葱葱,不能不说是一道奇观。
潭柘寺有两件法宝,值得特别留心。天王殿前有一口铜锅,大得实在出奇。深有一米,宽则将近两米,是和尚们炒菜所用。一次煮粥能放米10石,需16个小时才能煮熟。由于锅大底厚,文火慢熬,故而熬的粥既黏且香,绝对算是一宝!潭柘寺观音殿西侧有龙王殿,殿前廊上还有一石鱼,也算是一宝。大鱼长近两米、重有三百斤。看似铜,实为石,敲打甚至可发五音,传说是南海龙宫之宝。凡能听到石鱼发声的人,福分匪浅。
法源寺:逛庙赏花两不误
走进法源寺,马上会被这里古树参天,晨钟暮鼓的气氛所打动。再躁动的人来到这里,都会不由自主地平静下来。不愧是千年古刹,一殿一宇,一砖一石,一草一木,无不深深刻上了历史的年轮。法源寺为标准的中式寺院建筑。山门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台、毗卢殿、大悲坛、藏经阁自南向北排列在中轴线上,次要建筑则依次散列两旁,错落有致,十分规整。从唐太宗李世民建悯忠寺算起,这座庙宇已经有1400年的历史了。
法源寺丁香
明清两代,法源寺因花事著名京城。开始是海棠,后来为丁香。清代的宣南诗社,曾经来这里赏花。康乾以后的诗人,像林则徐、纪晓岚、龚自珍都曾在此留下过足迹和诗篇。一九二四年,诗人徐志摩还曾陪同印度诗人泰戈尔来寺中观赏丁香,由此“法源丁香”更是香飘海内外。所以直到如今,开春游法源寺仍是很多文艺青年的保留节目。
法源寺不愧为一座千年古寺,除去建筑宏伟,寺中的艺术品收藏更是惊人,堪称一座佛教文物博物馆。像天王殿中的布袋和尚铜像,造型袒胸露怀,表情欢天喜地。是明代铜造像中的经典之作。两侧的四大天王、护法韦陀,也均为明代铸造,珍贵异常。
觉生寺(大钟寺):不看佛像看大钟
说起觉生寺,连老北京人都会觉得陌生。但若说出它的小名儿大钟寺,那就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寺庙坐北朝南,足足有五进院落。多年的动荡,使得这里的佛像荡然无存。但这座庙的看点本不在佛,而在一口钟。如今穿过觉生寺的层层庭院,最后一进便是镇寺之宝栖身的大钟楼。这座钟楼坐落于寺庙的中轴线最北端,隐身于藏经阁之后,是整个寺庙最为重要的建筑。乾隆八年,名闻天下的永乐大钟落户于此,一住就是近三百年。
【尚缘居士微信shangyuan688】为你解惑答疑各种风水布局和运势难题,孙俪都请居士看过哦!
这口大钟是绝对的重量级选手,高足有6.75米,重达46.5吨,比钟楼那口大钟还要大出两圈。再细看觉生寺永乐大钟的钟壁,从上到下由里到外都铸满了经咒,共有汉文和梵文书写的佛教经咒一百多种。其中包括《法华经》、《金刚经》、《心经》、《护国陀罗尼经》、《佛说阿尼陀经》、《佛顶大白伞盖楞严陀罗尼经》等佛教经典。细数下来,全钟共有铭文二十三万多字。
万寿寺:三环路边“小故宫”
这里曾是明神宗为母亲祝寿而特意修建的庙宇,与生俱来带着贵气。清代乾隆十六年、二十六年和三十六年,皇帝弘历曾三次在这里为其母祝寿,再度修缮扩建庙宇。规模宏大的万寿寺,被老北京人称作“小紫禁城”。
万寿寺
如今最后一进院子里,颇有看点。别具匠心的巴洛克风格“西洋门”横跨院中,十分扎眼。这种规制的大门,只有在圆明园中才出现过。原来当年乾隆皇帝亲自指示,从圆明园中移植设计元素装点这座寺庙。一国之君,为一座寺庙建设操劳至此,可见万寿寺的面子着实不小。
妙应寺(白塔寺):喇嘛塔的全国冠军
阜成门内的妙应寺,建于元代至元八年(1271年)。寺中有座喇嘛庙,高竟有51米,是全国现存最早、最大的藏式佛塔。这个庞然大物,在北京充当地标性建筑的历史快有八百年了。它集皇权与神权象征于一身,充分体现了元世祖忽必烈“以佛治心”的政策。后因白塔名声太大,寺庙倒跟着改叫“白塔寺”了。
妙应寺白塔
喇嘛塔与中原地区流行的楼阁式佛塔有明显不同,是以模仿坐佛的造像为原型修建的。像妙应寺白塔,塔基是九米高的方形折角须弥座,这是由莲花宝座演化而来。塔身丰肩收腰,酷似佛的身形。在塔基与塔身相连处,一圈形状雄浑的覆莲座及数条金刚圈,又象征盘屈的下身。塔刹上端的华盖为佛面,至于金光闪耀的塔顶更显示了佛的智慧和光明。一座宝塔,蕴含了佛法无边。
真觉寺(五塔寺):北京有位“老印度”
进入寺门,远远地便看见高台上伫立着一座四四方方的塔基。塔基之上,五座小宝塔分列其间,中间一座较高其余四座次之。加上下方的基座,远远望去又可合看做一座大宝塔。这种高台上建有五塔的特殊类型佛塔,在建筑学上称之为金刚宝座塔,造型独特,在中国内地十分少见。其中时代最早,造型最精美的,还要属五塔寺金刚宝座塔了。这座寺庙官称真觉寺,就是因为里面金刚宝塔名声太大,老北京人都不称呼这座寺院的大名,而是直接叫它五塔寺。
真觉寺金刚宝座塔
明永乐初年,印度僧人班迪达自西域来京觐见明成祖朱棣。皇帝与这位僧人谈得十分投机,随即封他为大国师,并且授予金印。封官还不够,又赐地于西关(今西直门)外长河(今高梁河)北岸,让班迪达建寺居住。后就根据这位高僧进贡的印度式金刚宝座塔的模型,建成了如今我们看到的这座宝塔。
1982年,真觉寺开始筹建石刻博物馆。如今这里展出历代石刻文物500余种,加上库藏历代石刻,共计千余种。这些可都是在咱们北京城出土的石刻文物,对于研究北京的历史,有着无可替代的史料价值。来到五塔寺除去看塔,在碑林里神游一阵也是不错的选择。
法海寺:寺庙中的美术馆
法海寺壁画
建于15世纪的法海寺,最为出名的是大雄宝殿内10铺大型壁画。这些美轮美奂的画作,皆是出于明代宫廷画士官之手,代表了大明王朝顶级绘画水平。各类人物的形象神态、服饰衣冠无不精细入微,惟妙惟肖。法海寺的壁画,堪称明代的服装风尚志了。若是再仔细观察这些仙人的神态,更是可圈可点。画匠将天神外部威严和内心悲悯有机结合在一起,达到了刻画佛教人物的最高境界。
智化寺:庙里有座音乐厅
它是明朝宦官王振的家庙,曾显赫一时。当年的明代宫廷音乐,被这位弄臣带回寺中享受,却阴差阳错地保存了五百年,成了中国音乐三大活化石之一的京音乐。解放后,智化寺由周总理亲自过问,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文物等级上,与故宫辈分同级。但在它的门前,没有熙熙攘攘的游客,没有来来往往的车辆;庙门深处,有的只是乐僧演奏的京音乐,年年岁岁,周而往复。
智化寺音乐
智化寺除去京音乐,藻井更是镇寺之宝。站在智化寺的藏殿内抬头向上看,一座巧夺天工的藻井悬于大殿顶部。造型精美,雕工复杂,堪称明代建筑木雕之极品。仔细观看就可以发现,在藻井每一格的边缘上,均饰有卷云、莲瓣、供科,空当内置“八宝”;在藻井的内八角与井心之间的斜板上,还环雕了八条游龙,而在藻井圆心透雕的那一条仿佛是蓄势待发的蟠龙,正目光炯炯,俯视天下。这个藻井的整体结构,比故宫南熏殿的藻井还要精美。
智化寺有一建筑特色,就是从山门、钟鼓楼,到智化殿、万佛阁,所有殿堂的屋顶全都铺装黑色琉璃瓦,这在京城寺庙中是独一份。明清两代,黑琉璃瓦只有官窑才可烧造。其黑色象征着神圣与庄严、权势和高贵。寺院用黑瓦覆顶是依照佛经。佛经认为黑者,象征风大之色,风为大力之义。其含义正与“智化”寺名相对应,上以“风”降伏恶魔,下以“智”度化众生。
佛教文化传承千年,关注我就是与佛结缘,为你祈福加运,护你一生平安。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佛学或是风水知识,可以加尚缘居士微信号,为解疑答惑,排疑解难!
shangyuan688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