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家长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除了工作能力强弱外,就是待人接物,平时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可以影响到孩子的交际能力的。因此 一个会说话的孩子,不管是在跟老师、同学、还是朋友间相处都能赢得他们的尊重和喜欢,这也是孩子自信的源泉。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值得家长从小着重培养的一个方面。拥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让孩子受益终生。
语言是一种工具,能否熟练使用是可以通过后天训练的。学会说话,学会演讲,是孩子将来事业成功的关键技巧之一。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可以提前至儿童早教时期,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开始。我认为家长可以这样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
一、为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
在教孩子认识周围具体事物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家长借助图书教孩子学说话。儿童好奇心强,这些形形色色的图画,形象生动,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便于他们接受。大人在教孩子看图书时,不要照本宣科,要一边看画一边讲,把画页上的内容概括成一两句话,便于孩子记忆和复述。
年龄较大的孩子,已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可以让他们自己对着图画练习说话,大人可以适当地加以指导,这对训练孩子的说话能力和发挥其想象能力很有好处。
选择方面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来选择图书,有精美的图画的故事书、色彩鲜艳的图片、儿童动画碟片、玩具等。市场上有很多这方面的商品,我们要精选适合孩子年龄的商品。但是有了这些物质条件,还必须让这些条件发挥作用。让全家人都出力,让这些物质条件成为培养孩子语言能力的工具。如:
1
.
二、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自由、温馨、活泼的学习语言环境。
语言教育包括倾听、表达、早期阅读和学前准备四大方面,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发展幼儿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养成幼儿对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学前期是幼儿口头语言发展的最佳期,语言教育不仅对幼儿一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其认知能力、社会性及情感的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所以家长应做好以下几点:
1、三岁前就要创设语言环境,培养语言能力
很多人认为孩子在襁褓之中的时候,是不懂事的,但是实际上,孩子从出生开始,思考和学习的大脑区域就已经开始运作,孩子不断从外界接收讯息,来刺激大脑神经元的连接,从而促进脑回路的构建,早期父母的语言就不仅仅是词汇输入这么简单的优势了,父母的语言还能对孩子的数学能力、空间推理、道德品质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岁前是孩子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错过了这一时期的培养,孩子以后可能在学业上与其他人产生差距,这在达娜*阿萨斯金德所著作的《父母的语言》中有特别详细的描述,基于大量的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作者提出了“3000万词汇差距”的说法,作者认为,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能可以被开发,但是这些潜能的开发程度,会在早期的语言环境中拉开差距,也就是3000万词汇的差距。作者认为,孩子早期的语言环境对孩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2、做一个“唠叨”的父母
在早期的教育中,父母应当多与孩子沟通交流,比如著名的作家龙应台先生在《孩子,你慢慢来》中描述过,在大儿子尚未言语的时候,抱有温柔和耐心给孩子讲述所看的一切,向孩子讲述周围的环境以及接下来要做的事情等等,父母给孩子讲的词汇越多,多输入各种话题,达到一定的量,对孩子的发展必然更加有力。
“唠叨”也是有技巧的,最早的时候,你可以给孩子介绍他所看到的一切事物,比如,这是花,这是水,也可以结合他的身体感知,让他小手摸一摸,小嘴巴尝一尝等等。在孩子有需求的时候,把握时机告诉孩子,这时候的需求是什么,很多父母抱怨说他们家的孩子不知道冷热不知道饿了,其实这些身体本能孩子是知道的,很多父母忘记了告诉孩子这种感觉叫做冷,这种感觉叫做热。尤其是在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抓住机会让孩子学会情感类的词汇,比如说难过,生气,伤心等等,与孩子共情,生活中存在无处不在的可以引导孩子学习的机会,无论是
扩充词汇量、逻辑关系以及词汇的运用。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的。
儿童学说话是从听说话开始的,对于幼儿来说要随时提供听说话的环境。最简单的方法是随时说着你正在做的事,如:你在洗衣服,可以对孩子说:“妈妈给爸爸洗衣服。”你在看书,可以说:“妈妈在看书,宝宝长大了也要看书。”还可以说孩子正在做的事,如孩子在吃苹果,你说:“宝宝在吃苹果,好吃吗?”这种语言环境的作用在于开拓儿童的“听说系统”。儿童与成人交往时,在最初自发发音的基础上和视、听、触的过程中,通过生活活动和游戏,就会模仿成人的语调和语调,也就是学会了说话。
在训练孩子听话能力初期,父母可适时选用较慢、重复的话语对孩子说话,有助于孩子理解和模仿父母的话语。父母说话时务必要发音准确、清楚,让孩子从小就规范化地使用语言,为将来的口语表达奠定基础。
还有一个小点,我觉得很有用的就是,扩充孩子表达出来的词汇和语言,比如说,孩子说,我要抱抱,你可以回答道,你是说,我要妈妈抱抱吗?孩子说,水,你可以反问孩子说,你是要喝水吗?扩充孩子自己表达出来的意思后,孩子自然学会了如何更精确的表达方式。
父母在向孩子输入词汇的时候,要多使用使用正面的、积极的词汇,并且在此基础上,可以教会孩子一些连接词,比如说是,不是,但是,然后,还有等等。在《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这一本书中,有比较详细的描述,大家可以去观摩一下。
父母可以放开心态,与成年人对话的方式与孩子交谈或者沟通,不要怕孩子不懂,一次两次不懂,多说几次孩子自然能够领悟过来词汇的含义,并且能够熟练的运用出来。对孩子的交谈也要积极回应,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词语的表达或者发音有错误很正常,父母不要急于纠正,只要更正过来,切记不要对孩子说,你说错了,不对,这样非常打击孩子学习语言的积极性。
3、让孩子在童趣中学习语言
创设不同的生活环境,让孩子见得多,听得多,才有“素材”可说。如小朋友常常分不清左右脚的鞋子,若家长只是单纯地说教这是左脚鞋子,那是右脚鞋子,说得再多孩子可能还是分不清。这时,可以编一个童趣味十足的小故事:“小宝宝看一看,两只鞋子背对着背,都生气了,他们为什么不高兴呢?因为他们在说:‘把我们穿错了,我们要面对面’”。随后,帮孩子把穿错的两只鞋对换,再说:“瞧,两位好朋友正面对面地点头微笑呢,他们为什么会这么高兴?因为他们穿对了。”这样,孩子不仅很快就能分清左右鞋子,而且以后也会用这么有趣的语言去和穿错鞋子的小朋友说话。用儿童化的语言和孩子说话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让孩子多讲、多练。
.给孩子提供表达思想的机会。随时向孩子提一些问题,如“今天最有兴趣的事情是什么?”“明天想干什么?”“刚才在电视上看到了什么节目?”等,注意倾听孩子的讲述。如果孩子讲述的内容不清楚、难以理解,家长可以和气地说:“对不起,我没有听懂你的话,请你再讲一遍吧!”这样既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让孩子感觉到家长对他所讲的东西感兴趣。
语言是在实践过程中发展的。培养孩子的口语能力,必须让他们多讲多练。这里所说的多练,主要是指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讲述自己的见闻,包括复述听过的故事、讲述图书的内容,编故事,在日常生活中同别人交谈等。应该让孩子根据自己的认识、掌握的词汇和语法,创造性地组织语言。现在幼儿园搞亲子阅读,也是基于这个出发点。别总给孩子讲故事,我们也该听听孩子们给咱们读读故事。
5、让孩子有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这一点很重要啊,当孩子提出了对一件事情的理解的时候,先不管孩子的想法正确与否,结果怎样,家长都先不要着急去评判纠正。操之过急容易抹杀孩子的积极性,因为这是孩子在表达自己的意愿,重要的是让他“说出来”,而不要在乎他说得“对不对”。之后再找适当的时机引导纠正。
6、父母需要规范自己的语言表达
父母当然是孩子语言的第一老师,你如何表达,孩子有样学样,孩子无时无刻地在观察着你,所以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如果自己的语言表达并不规范,跟孩子交流的时候没有使用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比如说很多人喜欢跟孩子沟通用儿化音,或者有的父母没有耐心对孩子的需求或者对事物理解进行解读,这时候是非常影响孩子的语言系统的建构。
7、鼓励孩子把话说完整
有的家长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用方言或者是模仿孩子可爱的耳语,诸如“和狗狗玩”“洗手手”“吃饭饭”。千万不要这样做,家长应用规范的普通话和孩子说话。当孩子说要“吃糖糖”时家长应该立即纠正:“我要吃糖”并且告诉孩子,你已经长大了,要把你的想法说完整。还可以接着追问:你想吃什么糖?你能用一句话把自己的要求说清楚吗?引导孩子说出---“妈妈,我想吃那种黑色的巧克力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去学会组织语言,把多种想要表达的信息完整的表达出来,让别人去明白。
8、帮助孩子正确、恰当地使用词语。
当孩子说“我要那个”“我要这个”时,要及时帮助他说明所要的具体物体的名称、特征和用途,并及时满足他的要求,以达到强化、巩固的目的。同时要注意孩子的口齿是否清楚、发音是否准确,对于错误的发音要及时纠正,切不可重复孩子错误的发音。
注意:力求口齿清晰、用词准确、富有表现力。
这对孩子逐步养成完整、规范的语言非常重要。家长平时在说话的时候也尽量说长句。尽量不要很刻板,幽默和生动的方式对孩子的感染力会更强一些。
8、引导积累词语,多打比方
孩子看到花开了会很开心,觉得很新鲜。这又是一个教育孩子的好机会,家长可以趁机引导孩子:能换一种说法吗?花是怎么开的呀?像什么呀?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思考。让孩子学会比喻。比如,比“好看”更确切的词语 是“漂亮”“美丽”
父母要有意识的去重复一些新的词语,并且把它放在句子中,不断地强化巩固。
10、多做语言游戏
若是孩子到了一年级,这是进一步发展语言能力,仅靠平时的交谈是不够的。那么在家庭里面,可以开展成语接龙比赛,家庭演讲比赛词语修饰这些游戏。如“风”可以说成“柔软的风”“凉爽的风”为了激发孩子的动力,家长们应当尽早给孩子准备成语词典,成语故事磁带还有相关的书籍等。
11、全家人可经常向孩子提出问题和解答孩子提出的问题。
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是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在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高度的活跃,互相促进。孩子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上,对周围一切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会向家长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家长厌烦孩子提问题,马虎、含糊、答非所问、回避、甚至拒绝回答孩子的问题,这对孩子的求智欲是一个重大的打击,长此以往,孩子对周围事物不再感兴趣,少说话少发问,甚至会对孩子的性格形成产生影响。家长应该积极的、热情的、科学的回答孩子的问题,不仅如此,家长还应该启发孩子提出问题。这样有目的地训练,对于培养孩子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会有很大好处。
12、.鼓励孩子与陌生人交谈。
我们作为家长多跟孩子沟通之外,还要多鼓励孩子与不同的年龄段的人交流,平时多带孩子接触他人,比如其它的孩子和长辈等,那么孩子就会有更多的表达机会。
给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让更多陌生的人进入孩子对话的环境里,你会发现这样的效果会更好,孩子会变得更爱讲话,让孩子从小养成能在大庭广众之下敢于准确表达自己想法的好习惯。
13、有了词汇和语言表达能力后,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说话要顾及对方的感受。
当父母在和孩子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让孩子自顾自己说或者只顾说关于自己的事情,应该让孩子学会顾及到对方,谈一些让大家都感兴趣的事情,还要多留意对方听到自己话后的反应,这时和别人交往时候最重要的一点。
14、 培养思维逻辑,发展语言能力
用搭积木、做游戏等方式代替孩子看一些漫画,动画片的娱乐生活,在孩子玩游戏的时候,他们会投入更多的精力,也会与父母互动的过程里更加专心的学习,从而活跃思维,培养逻辑能力。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带着孩子一起训练思维逻辑,例如看一些科普、科技类的电视节目等。
15、家长要多给孩子讲故事
家长要善于把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讲给孩子听,把故事讲得有声有色,把社会、经济、军事、历史、政治、地理、人文等等变成一个个有意思的故事和道理讲给孩子听。
16、旅游中学语言,锻炼孩子的描述能力
中国也有句老话“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旅行可以开拓孩子的眼界,在旅途中自然,民俗风情,社会,都会丰富孩子们的学识。父母还可以带着孩子为旅行做准备,提前了解一下目的地的文化,历史,这样更会让孩子在旅行中收益。
如:我家的宝宝就很喜欢看海,我就有意识的去引导他通过“听”“看”“触”来感受大海,并且观察海水的颜色、波涛。等回到家让他有条理的描述出来,讲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听。让他讲的和“真的一样”这种口头表达,可以可以培养孩子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将来为写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17、尽早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是关键
阅读是发展语言能力的加速器,是提高书面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要求孩子:晨间读诗,大声有感情;睡前读故事。长期坚持,将大大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
三、从写作中提高语言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强化对学生语言修养的培养。
孩子读小学了,就要成多动笔的习惯,把日常的观察、心得以各种形式记录下来,定期进行思维加工和整理,日积月累提高写作技巧,也提高了语言能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