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疼痛文学的话题,青春疼痛文学的忧伤

“青春”,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着阳光热情的词汇。

课间走廊来来往往中同学的你追我赶,体育课隔壁班少年篮球场上挥洒汗水,新学期伊始三五抱团取暖挑灯夜补作业...似乎平淡才是贯穿青春始终的主题。

青春疼痛文学的话题,青春疼痛文学的忧伤(1)

“青春疼痛文学”的异军突起,大胆直面青春少年的隐秘内心和疼痛体验,一时搅动了大江南北文坛的一池春水。

但随着青春系列的小说、电影、电视剧轮番上架,“青春疼痛文学”惹得众人诟病,将之贬得一无是处,从众星捧月到人人都踩上一脚,大起大落间,它的忧伤,似乎也需要他人来抚慰。

01

少年愁,少年愁,少年何知愁?少年知何愁?

青春期的少年是温室中娇养的花朵,不必夹杂在家庭琐事与生计收入中喘息,也不必周旋奔波于人来人往的社会交际场中,似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才应该是他们唯一追求的目标。

但曾经天真无邪的幼稚小孩,已慢慢成长为青春期的少年,他们的心智逐渐成熟,他们的内心变得更加敏感,他们渴望被关爱、理解。

懵懂的感情没结果,叛逆的情绪没人懂,莫名的淡淡忧伤拢上少年眉头,虽然还没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成年人,可他们也有寂寞和感伤。

“疼痛”撞上“青春”的腰,也就有了“青春疼痛文学”。

青春疼痛文学的话题,青春疼痛文学的忧伤(2)

孙桂荣在《走过青春期的文学实验——论新世纪“青春文学”》中将新世纪青春小说整理归纳为阳光型、叛逆型、忧伤型和先锋型

疼痛文学铺陈出的青春画卷,挂满了伤痕和泪水,青春疼痛小说就属于典型的忧伤类别,它着墨于青春岁月中的孤单伤痛,用华丽的辞藻来描绘悲剧的青春。

对于“青春疼痛文学”,市场大众基本上持有三种观点。

02

一是极力排斥贬低疼痛作品,认为其缺乏底蕴、华而不实,是为文坛弃婴。

纵观网络上令人追捧的疼痛文学作品,基本上就是空有一堆堆华丽的辞藻,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根本无法提炼出来,甚至行文逻辑经不起推敲,一遍两遍也无法带来更多的收获。

就像建造了一座精美华丽的房子,外表金光灿灿,但受不住日晒雨淋,内里的空虚和地基的脆弱,决定了这座房子必将沦为时代的遗弃品。

青春疼痛文学的话题,青春疼痛文学的忧伤(3)

最显而易见的是,疼痛小说为了营造一种虐心的全文基调,基本上是怎么虐怎么来,车祸、三角恋、堕胎...万般都是意难平,短暂的青葱岁月硬是演绎完一场人生,初读时可能会为不一样的人生感叹,但流水化、批量化的疼痛作品推向市场,作品内核失真、经不起推敲,则必然会引起市场受众的反感。

疼痛文学,没有一点美感,也没有丝毫的可欣赏力,真正热爱阅读的读者必然对这些作品嗤之以鼻,那些追捧拥护疼痛作品的受众,没有接触过有意义、有底蕴的文字,也不能理解真正的文学。

青春疼痛文学华而不实,纵使再受追捧,它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文学,终将沦为文坛弃婴。

03

二是认为疼痛作品是大势流行所趋,具有一定的社会作用,但终将行而不远。

在一个信息化和商业化的时代,盛行的是流行文化,流行文化也最易给人感官刺激,令人感兴趣。

青春疼痛文学的话题,青春疼痛文学的忧伤(4)

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现代人正在逐渐失去品读传统文学的耐心,青春疼痛作品中简单而直白的表达更容易吸引大多数的年轻人,可接受程度也比较高,让人欲罢不能的复合幻想吸引了众多读者。

青春疼痛文学作品十分契合大多数年轻人的生活,更容易与他们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快速满足读者的心理需求,所以也更受他们的喜爱,但疼痛文学作品纵然非常疼痛,也绝不是大多数人真实的青春。

同时疼痛文学相对于传统文学而言,它浅显易懂,拥有直观的阅读体验,不需要读者有太多的人生阅历,就可以感受跌宕起伏、千折百转的情绪,从而催生高度的阅读满足感。

商人们从疼痛作品中挖掘商机,再运用现代化的传媒大肆宣传,马上就会拥有一大批的追随拥护者。

利益摆在面前,疼痛作品就会更加过分迎合读者,附会市场,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浅层文化中的快感缺乏深层次底蕴支撑,疼痛作品终将行而不远。

04

三是对疼痛作品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其能引导个体对青春的身份认同与选择。

一般来说,青春疼痛作品的读者受众大部分是青少年群体,他们对爱情向往,对青春憧憬。

尤其是学生群体,他们正处于青春萌发、悸动时期,对青春渴望、迷狂又畏怯,但由于家长、老师等权威的干预压制,所以他们无法将青春的主导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由此青春疼痛系列作品成为他们情感宣泄的最佳突破口。

青春疼痛文学的话题,青春疼痛文学的忧伤(5)

读者受众都因各自迥异的家庭环境塑造了不同的三观,成人世界是他们向往又抵触的地方,放荡不羁是他们面对外部世界的青春姿态,所以说惶惑才是青少年最真实的生命情绪写照。

青春疼痛作品中编织的各种光怪陆离的梦,通篇表达充斥着“遗憾”二字,一方面努力引导着他们对自我情绪的调节,另一方面也正是各种狗血、戏剧化的剧情发展,让读者受众了解到青春与青春之间的差距,一语点醒梦中人,帮助他们找到更契合自己的身份认同与选择。

05

上述几种观点基本上都表达出了青春疼痛作品的优劣之处,不可否认的是,疼痛作品由于受大众文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其影响力自然和传统文学有所区别,也更不容易被主流的文学所认可。

但一部好的作品想要吸引更多的读者群体,最重要的还是要看作品本身的价值诉求是否能够与读者受众产生共鸣,保持读者期待在某种层面上的一致性和相对的稳定性。

尤其是青春写作,对于引导青少年的个体身份认同和选择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要抓住青少年读者群体无意识的情绪共鸣,还要关注书写个体乃至群体青春生命发展,呈现出特殊的生命精神意向。

青春写作者所要追求的也正是这样一种青春生命的世俗化书写,运用独特的视角与方式来治愈文学受众者青春生命的价值诉求,真正地满足文学受众的阅读期待,触碰到每一位受众内心最真实,最温暖,也最渴望的青春的生命悸动。

青春疼痛文学的话题,青春疼痛文学的忧伤(6)

“每个社会每个时代都盛行一种小说形式,这种小说实际上说明了一种秩序,即一种思考和在世界上生活的特殊方式。”——法国新小说作家罗布·葛利叶

青春疼痛作品的写作者绝大部分是以私人的城市视角来讲述生活物语,再加上受到西方历史文化风潮的影响,作品甩卖的是个人隐秘内心和疼痛体验,更加注重“私人叙事”,在精神上呈现出浓重的自怜自恋、自怨自艾的情绪。

我们通常能看到的是单调而潮湿的哀伤,是自哀自叹中对自我内心的沉醉抚摩,是虚弱而又脆弱的感性生活。

“以青春的名义写作,写的却是没有阳光的青春”,因而疼痛有了,却并没有对所谓青春疼痛中的感伤和孤独作出有效的反思,内核失真,这些正是当代以及未来青春写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青春写作更具有个人化意味,同时又在大众媒体的纵容之下,青春的叙述已经完全与诸如“革命”、“理想”、“热血”等相背离,更多的是充满着“性”、“暴力”、“叛逆”等字眼,这些不仅仅颠覆了主流的阅读意识和体验,更是一种边缘化的写作危机。

当然青春写作的发展潜力还是未知、难以估量的,我们不能武断做出放弃的选择,但如果青春写作不做出改变,其后续发展势必会被市场淘汰。

结语

总之,对于青春我们要怀有一丝信仰,青春可以讴歌,青春也可以批判,但在青春写作中,我们至始至终都应该对青春有着一份坚贞不渝的执着与坚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