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种看似可爱实际危险的动物(自然界中的4个可爱动物)
一只个头不大的小动物能有多少杀伤力?
人类的体型在动物中算得上大型,过去人类在原始生活中,能够对人类造成威胁和影响的动物其实并不多,最大的威胁反而是资源问题和自然环境。
不过当我们重新回到自然界中,去发现那些新奇的物种,或者了解动物的生活,那么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防范意识。
因为那些看似人畜无害的小可爱们,也许下一秒就会伤及人类性命。
在东南亚和南亚的森林中,有一种奇特的生物,它们长着大大的眼睛,习惯在夜间活动,是非常特殊的灵长类动物。
它们是懒猴,正如它的名字一般,懒猴的行动似乎经过了太多脑回路,以至于它们看上去如此缓慢。
懒猴在灵长类动物中或许不及其他动物那样有着很高的知名度,但它们能够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完全是因为懒猴的毒性。
抓在竹子上的懒猴
懒猴的行动和社会结构和其他灵长类动物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它们的手脚长度相当,并且有着很强的抓握能力,这能帮助它们在树枝上进行活动。
作为素食动物,它们很难让人们将其与毒性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它们看上去要比实际表现更温和时。
可是被懒猴咬上一口不是开玩笑的,懒猴能够分泌一种有毒的油,这种毒油的关键成分类似于猫皮屑中发现蛋白质,它会让人产生严重的过敏现象。
懒猴准备攻击时会抬起手臂
一旦它们准备攻击时,懒猴便会迅速舔下自己腋窝下面的腺体,毒油就是从这个地方渗出。
然后它们的唾液会与毒油混合形成毒液,毒液会填满懒猴带有凹槽的犬齿。
对于懒猴来讲,就连它们自己也没办法抵抗地这种毒液。
大多数懒猴一生中的敌人主要来自同类,因为它们的领地意识比其他灵长类动物更强,更容易出现搏斗和撕咬。
因此大多数懒猴在被咬伤后往往会因为伤口感染引发炎症,最终死去。
最初毒液只会带来极度的疼痛感,然后过敏将会导致皮肤溃烂,并引发各种炎症,一旦伤口感染将会很难收拾。
懒猴咬伤人类的案例并不少见,有丛林探险者,也有动物学家,但最终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这些人无一例外都会被咬伤。
过敏严重的人会出现过敏性休克,当地土著也对懒猴防范有加。
然而部分盗猎者还是会想办法进行偷盗,对于那些不知情或者想要饲养懒猴的人来讲,饲养懒猴绝对会让自己处于咬伤风险中。
接受研究调查的懒猴
要人命的毒物另外再提一句,懒猴属于濒危物种,饲养它们也是违法行为。
看到这里,相信各位应该不会有想要饲养懒猴的想法了。
如果说懒猴毛绒绒的造型并不受所有人欢迎,那么不妨再来看看克苏鲁风格的动物。
蓝环章鱼,想必这也是动物科普介绍的老朋友了,这种看上去蓝光闪闪的动物实际上极其危险。
生活在海边的人或许对它有所听闻,但在早期,大部分对蓝环章鱼并没有直接的认识。
毒性十足的蓝环章鱼
蓝环章鱼在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域都有分布,它们通常生活在珊瑚礁和海底的岩石区域。
有时候它们会背潮汐带向浅滩,或者在潮汐池的海草、澡床中出没。
蓝环章鱼在人们刚接触的时候,不少人因为它迷你小巧的外形所吸引,还有它那别具一格的颜色和蓝环风格。
或许拿捏它的人并没有恶意,但是对蓝环章鱼来讲就是一种威胁。
一旦被咬伤,伤者很快便会死亡。
蓝环章鱼的危险来自它唾液腺中的共生细菌产生的河豚毒素,这种毒素具有极高的神经毒性,可以阻断神经信号的传递,最终阻止肌肉收缩,心脏也不再跳动。
相关报告指出,同等剂量蓝环章鱼毒液的毒性是氰化物的1000多倍。
除了自身的口腔,蓝环章鱼还会将毒液分散至全身,如果它们被其他动物吃掉,至少可以达到同归于尽的效果。
正常状态下的蓝环章鱼
人类一旦被蓝环章鱼咬伤,从中毒开始,先是呼吸困难,横膈膜失去作用,最后是心力衰竭。
整个过程只有几分钟,并且目前没有蓝环章鱼的解毒剂。
好在蓝环章鱼本身是一种温和的动物,只要不去主动挑衅干扰它们,它和其他章鱼没什么两样。
同样具有剧毒的箭毒蛙也是如此,它们同样拥有着迷你的体型,以及五彩斑斓的外观。
任何小巧它们的人都会因为麻痹大意死去。
小心!这有剧毒
箭毒蛙的颜色饱和度非常高,作为玉林中生活的小型蛙类,似乎它们的生存策略并不是隐藏,而是暴露。
将自己的色彩无限放大,生怕没人注意到它们似的。
它们能这样做,也是因为有毒液加持有恃无恐,要吃掉它们就只能是同归于尽。
箭毒蛙的毒性来自它们皮肤分泌的亲脂性生物碱毒素,例如嘌呤毒素267A、短孢毒素251D等。
箭毒蛙体内毒素积累的蛋白质变化
毒性最强的金毒蛙体内蕴含的毒液可以杀死10~20人,毒液中的其他毒性还会导致肌肉松弛,心脏兴奋等。
箭毒蛙的毒素主要来自食物中的毒素积累,以及自身的毒素积累。
外源毒素主要来自箭毒蛙的食物,例如蚂蚁、蜈蚣和螨虫,箭毒蛙能够通过自身的消化系统和生理机制将其剥离出来,并且富集在皮肤表面。
最强毒蛙,金毒蛙
可爱外表下的凶猛不过箭毒蛙在今天虽然不完全是濒危动物,但是它们艳丽的色彩成为了非法爬虫饲养者手中赚钱的工具,栖息地的丧失也是箭毒蛙数量减少的重要原因。
说完有毒的,最后介绍的是看上去应该会让所有人都喜欢动物,伶鼬。
伶鼬的外形和姿态绝对能够让人防下防备心,它们没有太过于奇特的外表,也没有极其艳丽的颜色。
有的只是简单的色调搭配和让人看着就想摸一摸的皮毛。
伶鼬的主要生活在欧亚大陆、北美和北非,在北半球有大范围分布。
它们的个体较小,一般捕食小型啮齿类动物,偶尔也会吃掉小型鸟类。
但是伶鼬的战斗力却和它的外表完全没有关系,在捕食过程中它们移动迅速,反应灵敏。
伶鼬的躯干十分柔韧,脚掌有锋利的爪子。
它们可以使用自己的尖牙将猎物咬碎,然后大快朵颐。
根据科学家的测试,同体型下,鼬科动物的咬合力甚至超过了狮子、老虎、鬣狗。
它们较短的下巴配合强大的肌肉,牙齿咬合十分完美,这让它们可以发挥最大的咬合效果。
另外它们的行为也并不是为了捕食,捕杀过度的现象也会在伶鼬以及其他鼬科动物中出现。
它们杀戮其他动物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捕杀而捕杀,在杀死其他动物后,它们便会转身离开。
在热那亚自然历史博物馆中,伶鼬捕食标本则向人们更加直观地展示了这种动物有多凶猛。
伶鼬甚至可以猎杀比它体型大出两倍的欧洲野兔,而其他记录中还有榛鸡。
可以说伶鼬绝对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弱小,或许它对人类来讲还构成不了威胁,但在动物界中绝对是一流的杀手。
尤其是在家禽养殖场中,一只伶鼬能够带来不小的损失。
以上便是动物界中比较有名的小动物们,尽管自然界中并不缺乏这样的例子。
但通过与之相关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动物们为了生存活动,自身的表现需要优异的素质才能弥补体型带来的差距。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