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片里有哪些人物(华语功夫片幕后的8大名导)
功夫片,一直是华语电影银幕中的一大特色。
1928年,电影《火烧红莲寺》的诞生,首度在中国影坛提出了“武打电影”的概念。而随着华语电影的不断创新、发展,“武打电影”也逐渐演化成了“武侠片”、“功夫片”两大类型。
进入二十世纪70年代之后,功夫片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期,并一度走向国际,受到了许多外国观众的喜爱。而在电影幕后的不少导演,也都凭借功夫片的热潮,受到了诸多影迷的喜爱与追捧。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华语功夫片幕后的8位实力派名导。
影响好莱坞电影发展的“暴力美学大师”——张彻
要说起华语功夫片的发展,“暴力美学大师”张彻,绝对是不能不提的一位。
狄龙、张彻
可能大部分观众了解张彻,都是因为他的武侠作品。的确,张彻对华语武侠片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武侠片银幕之上,张彻、胡金铨一直被称为“新派武侠片的两大奠基人”。而《独臂刀》、《五毒》、《大刺客》等作品,也成为了一代人心中的武侠经典。
然而,相对于胡金铨在武侠片银幕上的一枝独秀,张彻却是“武侠”、“功夫”花开两枝。
60年代末,在拍摄了《独臂刀》、《金燕子》、《大刺客》、《独臂刀王》等经典武侠作品之后,张彻导演开始尝试淡化写意的刀剑打斗,对写实的拳脚对决进行拍摄。1970年,张导拍摄了经典功夫片《报仇》。
《报仇》讲述了一个复仇的故事,在这部电影之中,张彻将自己的“暴力美学”理念,与传统功夫元素相结合。唐佳、袁祥仁设计的打斗动作,配合上血浆横飞的化妆效果,刺激了许多观众的视觉神经。
而复仇的故事线路,搭配上功夫打斗,也让影片的节奏显得紧凑有致。《报仇》之后,张彻又拍摄了《大决斗》、《马永贞》、《洪拳与咏春》等功夫片作品。而这些影片的剧情设计,也都是清一色的复仇故事。
在张彻的电影镜头之中,“复仇功夫片”逐渐开始受到观众的喜爱,并一步步成为了功夫片市场上的主流。
70年代初,随着《天下第一拳》、《龙争虎斗》在北美的票房大卖,大量的香港功夫片涌入北美市场。而张彻这种“血浆横飞的复仇电影”,也受到了不少好莱坞电影人的喜爱,并被频繁模仿。“满是鲜血的打斗”与“各式各样的复仇”,也在此后成为了好莱坞R级片中经久不衰的主题。
捧红李小龙、发掘成龙的“跟风大师”——罗维
70年代初,李小龙从美国返回香港,并被邹文怀签入“嘉禾”旗下。1971年,嘉禾为李小龙拍摄了功夫片《唐山大兄》。
该片原由吴家骧担任导演,但吴家骧对功夫片的打造并不是很见长,影片在拍摄到一半的时候,便因为资金问题,面临了停拍危机。在处境艰难之际,“跟风大师”罗维临危受命,接替吴家骧完成《唐山大兄》的拍摄。
罗维、李小龙
早年的罗维,因为擅长模仿他人的电影风格,而被冠以“跟风大师”的名头。在这部《唐山大兄》中,罗维首先模仿了张彻的“复仇功夫片”风格,对剧本进行了修改。之后又应允了李小龙的要求,让他自由发挥打斗场景。
市场主流类型片的结构,搭配上李小龙精彩的打斗表现,让《唐山大兄》在上映之后获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唐山大兄》之后,罗维又为李小龙打造了另一部功夫片经典《精武门》。
《精武门》中的李小龙、罗维
在《精武门》里,罗维再度对张彻的“复仇功夫片”进行模仿,打造了一个徒弟为师父报仇的故事。然而在模仿张彻的同时,罗维在《精武门》里也加入了不少自己的想法。他把民族大义与功夫片相结合,在时代背景的映衬之下,陈真为师父报仇的举动,也成为了民族反抗的一个缩影。
《精武门》之后,这种将民族大义与功夫元素相结合的“民族情怀功夫片”,成为了功夫片创作的一个主流思路。《上海滩十三太保》、《醉拳2》、《叶问》等影片,都是在“民族情怀功夫片”模式下,诞生的经典作品。
不光为李小龙拍摄了《唐山大兄》、《精武门》两部佳作。成龙早期的功夫片《新精武门》、《龙拳》、《拳精》、《龙腾虎跃》,也都是出自罗维之手。
1972年,拍摄了《精武门》之后,李小龙便开始向导演转型,并结束了与罗维的合作。为了寻找新的合作伙伴,罗维发掘了影坛新人成龙。而当时的成龙,还叫陈港生。
为了能让陈港生像李小龙一样,在大银幕上大红大紫,罗维给他改艺名“成龙”,意思是“成为第二个李小龙”,并为成龙拍摄了《龙拳》、《新精武门》等作品。而成龙也人如其名,凭借功夫片的热潮,一路从香港打向好莱坞。成为了李小龙之后,第二位在国际扬名的功夫巨星。
开创功夫喜剧先河、走向好莱坞的动作巨星——李小龙
功夫片能走向国际,动作巨星李小龙绝对是功不可没。1973年,好莱坞华纳影业与香港嘉禾联手,为李小龙拍摄了《龙争虎斗》,该片在北美上映后获得了一片好评。而功夫片的国际热潮,也由此拉开序幕。
在银幕之前,李小龙是备受观众喜爱的动作巨星,在银幕之后,他还是一位能力出众的功夫片导演。
1972年的《精武门》,让李小龙名震亚洲影坛。成名之后的李小龙,也产生了转型导演的想法,并在同年拍摄了功夫喜剧《猛龙过江》。
在这部《猛龙过江》里,李小龙为了寻求创新,将喜剧元素与功夫片结合在了一起。诙谐的喜剧元素,为电影故事增加了不少趣味,而精彩的打斗桥段,也点燃了不少动作影迷的热情。
《猛龙过江》上映后,以530多万的票房成绩,坐上了1972年港片票房冠军的宝座。而该片功夫喜剧的结构,也给之后的香港电影人带来了不少创作灵感。
《猛龙过江》之后,李小龙又自导自演了《死亡游戏》,不过该片还没完成,李小龙便去世了。虽然在大银幕上仅导演了《猛龙过江》这一部作品,但该片中体现的功夫喜剧风格,却对之后《少林搭棚大师》、《醉拳》等作品的诞生,有着深远的意义。
从武指到导演的功夫大师——刘家良
说起华语功夫片,“黄飞鸿传人”刘家良,绝对是不能不提的一个。如果说功夫喜剧的起源是李小龙,那么它的发展与崛起,就一定非刘家良莫属。
出生于武术世家的刘家良,是“洪拳大师”林世荣的嫡传徒孙,是黄飞鸿的正统传人。早年的他,以武术指导的身份进入影坛,并与“暴力美学大师”张彻,进行了长期的电影合作。70年代初,随着功夫片市场的蓬勃发展,刘家良也产生了转型导演的想法。
1975年,刘家良凭借一部《神打》,顺利坐上导演的位子。而随后的《少林寺三十六房》、《少林搭棚大师》、《武馆》、《烂头何》、《十八般武艺》、《南北少林》等作品,更是让他的导演事业走上巅峰。
刘家良的电影风格与李小龙有些相似,在打戏设计上,两人都主张硬桥硬马的真功夫展示;在剧情处理上,两人也都引入了大量的喜剧元素,来增加影片的趣味性。不过不同的是,李小龙主张在现代背景之下,拍摄功夫片作品。而刘家良的功夫片作品,基本都以晚清、民国为时代背景。
凭借70年代的功夫片热潮,刘家良还受到了不少北美电影人的关注,并在1990年前往好莱坞,为电影《忍者神龟》担任了动作设计。而这也开启了华人动作指导,转型好莱坞的先河。
将功夫喜剧推向巅峰的动作大师——袁和平
如果说功夫喜剧的起源是李小龙,发展是刘家良,那么它的巅峰一定属于袁和平。
1978年,袁和平在制片人吴思远的支持之下,从动作指导转型导演。而由他拍摄的《蛇形刁手》、《醉拳》、《林世荣》、《勇者无惧》等作品,也将功夫喜剧的浪潮推向了巅峰。
李小龙、刘家良的功夫喜剧片里,文戏的演艺之中加入了不少喜剧的元素,但在打戏方面,还是为观众呈现了中规中矩的真功夫打斗。而袁和平为了追求功夫、喜剧两大元素的完美融合,将喜剧元素,融入到了打斗设计之中。
喜剧化的打斗场景,进一步加深了影片的趣味性。而《醉拳》、《蛇形刁手》等作品,也凭借喜剧化的打斗特色,受到了诸多影迷的喜爱。功夫喜剧的浪潮,也在袁和平的引领之下,走向了巅峰。
因为在华语功夫片幕后的出色表现,袁和平也和刘家良一样,受到了好莱坞电影人的青睐。1998年,袁和平受到华纳电影的邀请,前往好莱坞,为电影《黑客帝国》担任了动作指导。而“黑客帝国”三部曲中的精彩动作戏码,也让袁和平在国际影坛享誉一时。
能导能演的全才电影人——洪金宝
1977年,洪金宝在嘉禾的支持之下,转型到了导演的位置。而在华语功夫片的发展史上,洪金宝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77年,洪金宝自导自演了功夫片《三德和尚与舂米六》。在这部作品中,洪金宝没有对功夫喜剧进行尝试,而是大刀阔斧的对传统的“复仇功夫片”进行了改革。
《三德和尚与舂米六》讲述了身负血海深仇的舂米六,在三德和尚的帮助之下前往少林寺学艺,之后下山报仇的故事。在这部影片中,洪金宝摒弃了依靠化妆效果,呈现出来的打斗场景。而是靠拳拳到肉的刚猛动作,突显打斗的力度。
在剧情故事的设计上,洪金宝在影片中加入了拳术教学环节。在主人公学拳的过程中,洪金宝利用大量的特写镜头,对拳种的特点、技击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讲解。
70年代末,传统功夫片逐渐衰落,这部《三德和尚与舂米六》在上映后,也未能取得太过突出的成绩。1978年,随着《醉拳》的热映,功夫喜剧大行其道。洪金宝也在此时转型到了功夫喜剧的银幕之中。
虽然转型功夫喜剧,但这种“教学功夫片”的风格,却一直伴随着洪金宝。随后的《赞先生与找钱华》、《杂家小子》、《败家仔》、《搏命单刀夺命枪》等功夫片作品中,这种“功夫教学”桥段也都有体现。
“昙花一现”的功夫喜剧大师——成龙
1978年的《醉拳》大获成功之后,成龙也在1979年坐上了导演的位置,并拍摄了《笑拳怪招》、《师弟出马》、《龙少爷》三部功夫喜剧作品。
在这三部作品中,成龙模仿袁和平的电影风格,将喜剧元素与打斗相结合,并开创了自己独特的杂耍式打斗风格。而这种动作风格,也一直伴随成龙,走向好莱坞的大银幕。
虽然《笑拳怪招》、《师弟出马》、《龙少爷》上映后,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80年代初,功夫喜剧市场迅速衰退。洪金宝、袁和平等人,都转型到了动作警匪片银幕之中。成龙也在1984年凭借《A计划》,成功转型警匪片。而他的功夫片导演生涯,也在“昙花一现”之中,落下帷幕。
功夫片大银幕上的后起之秀——叶伟信
进入80年代之后,功夫片迅速淡出了港片大银幕。而武侠片、警匪片、黑帮片的风靡,也让功夫片成为了过去。2008年,叶伟信导演与甄子丹合作的《叶问》,再度擦亮了功夫片的“金字招牌”。那个被观众们淡忘多时的电影题材,也再度于大银幕之上绽放光芒。
在《叶问》里,叶伟信导演将罗维式的“民族情怀功夫片”与洪金宝式的“教学功夫片”相结合。影片中既有大时代背景之下,慷慨激昂的民族情怀,又有对咏春拳技击理论的全面剖析,以及风格化打斗设计。
文戏、武戏的兼顾,让《叶问》获得了许多影迷的喜爱。而随后的《叶问2》、《叶问3》里,叶伟信导演坚持了这种“民族情怀”与“功夫教学”相结合的风格。而甄子丹出色的动作表现,也成为了影片的一大亮点。
当然,在大银幕之上留下经典功夫片作品的名导,不只以上这8位。除了他们,你还对哪位功夫片名导记忆犹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