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解决问题(三代为将道家所忌)

一、

中国漫漫五千年历史长河,风起云涌,金戈铁马,多少朝代的兴衰更替,无数武将前仆后继,跃马扬威。

古圣有言,兵危战凶,司马迁、班固在《史记》、《汉书》提出了“三代为将,道家所忌”这个观点。魏文帝曹丕在《车驾临江还诏三公》中提出了“三代为将,道家所忌,穷兵黩武,古有成戒”。

三代为将,在历朝历代不乏其人,秦朝王翦、蒙骜,西汉李广,东汉耿弇,三国陆逊,北齐斛律光,唐朝李晟、宋朝曹彬,元朝张弘范,明朝沐英、张玉、马芳等等。

道家思想解决问题(三代为将道家所忌)(1)

二、

王翦、王贲父子为秦将,并六国,所向摧破,功高一代,名施后世。王翦之孙王离,驱长城劲旅,参与巨鹿之战,为项羽击破,兵败身虏,不知所终。或曰:夫为将三世者必败,必其杀伐多矣,其后受其不祥。”

蒙骜、蒙武父子,征讨四方,战胜攻取,功勋卓越。蒙毅、蒙括兄弟一文一武,蒙毅在内辅佐,参帷幄为上卿,蒙括统兵为大将。收复河套、开发宁夏,威震匈奴。兄弟内外匡翼,权势显赫,一旦赵高、李斯矫诏陷害,二人俱束手待死。

李广有射虎之威,一生戎马,名动朔漠,匈奴畏服,运乖数奇,到老不得封侯,终因率兵出征,失道自杀。儿子李敢数从征代,因功封关内侯,因父亲自杀,心怀怨怼,瓯打大将军卫青致伤,为卫青外甥霍去病借机射杀。李广之孙李陵自告奋勇,以五千步卒,孤军深入大漠,大战单于八万之众,寡不敌众,粮断矢尽,投降匈奴,遭遇抄家夷族之酷,身辱名败。班固论曰:“然三代之将,道家所忌。自广至陵,遂覆其宗,哀哉!”

道家思想解决问题(三代为将道家所忌)(2)

三国时期吴国陆逊,以书生为大将,忍辱负重,破刘备于夷陵,声名鹊起。其子陆抗,奕世为将,西破步阐,威加荆襄,中原所惮。陆逊之孙陆机、陆云兄弟二人,高才卓绝,亡国羁旅,北上洛阳,依附权贵,以图功名。为将统率大军,可惜文才有余而武略不足,丧师失律,为人构陷,杀身夷族。唐太宗制曰:“然则三世为将,衅钟来叶;诛降不祥,殃及后昆。是知西陵结其凶端,河桥收其祸未。其天意也,岂人事乎!”

北齐名将斛律光声振关右,威震本朝,为北齐柱石,祖父斛律那在北魏居高官,立大功。父亲职为上将,位高百僻,累朝显赫。“观其盈满之戒,动之微也,才及后嗣,遂至诛夷。虽威权之重,盖符道家所忌。”

元朝名将张弘范下鄂汉、收福建、平岭南,有赶尽杀绝之势。“崖山之役,功成身殁,赏不酬劳”。累赠淮阳王。儿子张珪,因功臣后裔,历仕四帝,飞黄腾达,任中书平章政事,封蔡国公。五个儿子因为祖荫,个个在朝为官,比翼齐衡。后因为“二都之争”,张弘范孙子遭遇抄家灭族之厄运,或许冥冥之中,自有轮回报应。

明朝名将马芳历仕三朝,大小百战,威名震边陲,一时将帅之冠,以勋名始终。长子马栋,次子马林,更历边镇,参加萨尔许之战,与马林二子马燃、马熠,父子兄弟一同战死。明史称:“马芳三代为将,父子兄弟先后殉国,伟矣哉!”

道家思想解决问题(三代为将道家所忌)(3)

三、

以上种种,似乎印证为将三代,道家所忌的观点。

但是,东汉名将耿弇,累叶将家,以功名自终。

唐朝李晟、李愬父子兄弟,皆以功名始终,道家所忌之说,李氏作善余庆。

宋朝曹彬伐二国,兵不血刃,未尝妄杀一人。次子曹玮,用兵未尝败北,威震西陲,奕世比美,子孙昌盛。

明朝名将沐英,历镇云南十六世,“威震遐荒,剖符奕世”,勋名与明代相始终。

明朝靖难功臣张玉,转战无前,长子张辅三缚渠魁,次子张輗、幼子张軏,复辟翊戴居功甚伟。父子兄弟四人,咸建非常之功,所以享福禄功名于当世,与国同休戚。

故凡事不可一概而论,为将但不妄杀戮,自然庆流后嗣。明太祖朱元尝告诫诸将曰:“为将不妄杀人,岂惟国家之利,尔子孙实受其福。”

图片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