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沟丹州小学足球队(绵阳留守儿童足球教练)

澎湃新闻记者 何利权

【编者按】

9月10日是第37个教师节,教育部将今年教师节的主题定为“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为向老师们致敬,澎湃新闻推出“老师好”系列报道,他们中有带学生“摇滚”的青年教师,也有退休后仍留在山村学校的老教师,他们坚守并传承着教书育人的初心使命。

熟悉马顺洗的人都知道,这位56岁的乡村教师曾短暂地做过一次“演员”。在电影《破门》中,他饰演一名乡村学校体育教师,带着一群留守儿童学踢足球,并以此走出汶川地震阴霾。这部电影主人公的原型,正是马顺洗本人。

在现实世界里,马顺洗在偏僻的四川绵阳安州区迎新乡小学建起一支足球队,作为教练,他带着这支最初被视为“杂牌军”的队伍,在全国赛事中夺得亚军。马顺洗和他的队员成了“名人”,媒体纷至沓来,而受当地政府资助,学校也建起了专业球场。

迎新乡位于安州区(原为安县)西南角,汶川地震前,这里还没有路灯,也不与城区通班车。如今足球成为迎新乡的“招牌”,打造“足球小镇”的标语被挂在街边。

受迎新乡小学足球队故事启发,导演徐耿计划拍摄电影《追梦少年》,剧组邀请马顺洗和部分学生出演,这部电影后来更名为《破门》,在2019年上映。那段时间,马顺洗走在路上,常有人喊他“喜哥”——这是他在电影里的角色称呼。

这两年来,因为疫情,迎新乡小学足球队很少外出比赛,关注也随之减少。

“电影、荣誉,没得啥,这些都已经过去了。”2021年9月9日,马顺洗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面对过往已足够淡然。“平时该训练就训练,作为体育老师,教孩子们一门技能,强身健魄,这是我的义务。”马顺洗说,因为“对足球的热爱、对娃娃的热爱”,会一直持续下去。

荔枝沟丹州小学足球队(绵阳留守儿童足球教练)(1)

马顺洗指导孩子们练球。

建起一支“杂牌军”

马顺洗足球技艺算不上高超,仅仅是“感兴趣,当作爱好”。他唯一一次上场踢比赛的经验来自上世纪80年代,那时他还是初中生,代表安县到邻县三台参加比赛,“没有拿到名次”。但马顺洗对那次经历印象深刻,他第一次走出安县到另一个城市,“长了很多见识”。

近30年过去,马顺洗在迎新乡小学建起足球队时,仍觉得自己受这段经历影响颇深。2012年的一天,马顺洗读到《绵阳日报》体育版时突发奇想,“可以尝试足球特色建设”。“那时我觉得对于农村娃娃,踢足球很简单,有块空地、有个足球,就可以了。”马顺洗彼时在学校担任副校长和政治课老师,对于他的提议,“校长认为没有教足球的老师,没有同意”,马顺洗便表态,“让我来教吧”。

乡村学校孩子不多,全校仅有三百多人,且多是留守儿童。2013年春季学期,马顺洗在五、六年级的孩子中“精挑细选”,挑出16名男孩,标准是“得真爱足球”。紧接着,他到县城买了一个足球,花了80元。球场是学校的水泥操场,但没有球门,马顺洗在两头摆上砖块,“有了个门样”。就这样,一支乡村学校足球队仓促“建队”。

训练时间往往在中午或下午课后,马顺洗自称“不懂足球战术”,“孩子们训练没什么章法”,多是相互传球,对着围墙猛踢练射门,或者拖着废轮胎折返跑以锻炼体能。为了不影响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也担心其他科任老师有意见,马顺洗还要求队员签下保证书,“保证不能落下成绩”。

因为在水泥地面上训练,孩子们经常跌倒后就会被擦破皮。迎新乡卫生所的医生称,这种情况在足球队成立初期很常见,随着孩子们技术愈加成熟,才逐步变少。这位医生告诉澎湃新闻,其能够明显感受到,留守儿童们的性格开朗了,身体素质也有很大提升,“踢球后,药房的生意都差了”。

在球场上,马顺洗颇为严厉,但私底下,他又变成了孩子们的“哥们”。平时,马顺洗住在学校宿舍楼里,妻子为了照顾他,也搬来同住。一到中午、晚上,宿舍便成了孩子们的“基地”。大家有时到这里来蹭饭,或蹭热水泡脚,更多时间,则是来“蹭电视机”,看足球比赛。

因足球队的孩子们多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不在家,足球成了他们孤独时的最好陪伴。马顺洗称,这也是一个纽带,“把所有孤独的孩子绑在了一起,给予彼此陪伴”,每个人踢球的时候都很开心。

经过几个月训练,迎新乡小学足球队开始参加比赛。绵阳市安州区教体局一名工作人员回忆,2013年的安县小学足球联赛中,马顺洗带着迎新小学足球队登场,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们的队员有高有矮,服装也不统一,穿的是胶鞋,就像‘杂牌军’一样,技术也粗糙,可他们太能跑了,很顽强。”该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迎新乡小学尽管没有夺冠,但表现惊艳。

此后,为了让学校球场显得更专业,马顺洗按照五人制足球标准,在学校空地上画了一个足球场,请来铁匠焊了两个铁门。为了弥补自己的“教练功底”,每一次外出比赛,马顺洗都会注意观察其他专业学校的战术变化,比赛结束后再仔细琢磨,或者收看体育频道的足球比赛,找其他教练探讨。

慢慢地,马顺洗带着这群“娃娃兵”踢出了名堂。2015年春天,迎新乡小学获得安县小学足球联赛亚军;2016年5月,夺得安县“局长杯”足球赛小学组冠军;2016年10月,再获安州区首届中小学足球赛冠军;同年12月,他们代表安州区参加绵阳市第五届“绵州决”小学生足球联赛,先是在三四年级组夺冠,又在八人制比赛中名列第三。2016年10月,教育部正式批准迎新乡小学创建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

荔枝沟丹州小学足球队(绵阳留守儿童足球教练)(2)

一名足球队员在自家院子垫起球来。

成名之后

更大的荣誉在2017年到来。当年1月,马顺洗带球队去重庆参加了“花样年华”杯全国青少年五人制足球赛。马顺洗称,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参加“大赛”,“最初自己心里也没底,不知道会踢成什么样,但我们有狠劲、拼劲。”最后,球队以黑马之姿取得了比赛的亚军,他们创造的最大分差是12-0。8月,在绵阳市承办的“花样年华”全国小学五人制室内足球邀请赛中,学校球队再次获得了亚军。两次,他们输给的都是国内专业的俱乐部球队。

马顺洗和球队“一鸣惊人”。留守儿童们穿着五花八门的服装在球场上飞奔的画面传播开来,打动了无数人。10余家媒体报道了迎新乡小学足球队的故事后,有商会捐赠了一批足球器材。绵阳市政府一名主要官员来到学校考察时,问马顺洗“需要什么”,马顺洗回答说“球场和洗澡的地方”。不久,市、区两级政府拨款上百万元,用以建设五人制足球场、男女队员更衣室。

此前,学生踢球会遇到部分家长的“不理解”,他们认为“踢不出什么名堂,还耽误学习,买球衣、球鞋也是不小的开销”。得奖后,家长们意识到,“踢球似乎也不错”。一名家长告诉澎湃新闻,自己常年在外开车送货,“孩子调皮,整天守着手机玩,管不过来,但踢球以后,守规矩了,性格也开朗了,整天球不离脚”。

偏僻的迎新乡也随之迎来了发展机会。马顺洗告诉澎湃新闻,2018年、2019年,在政府部门支持下,迎新乡小学举办了两届“迎新杯”邀请赛,每届均有20多支小学足球队前来参加,“乡里从没这样热闹过,学校教室都被腾出来了,住满了人”。该乡政府一名干部则告诉澎湃新闻,迎新乡正在打造“足球小镇”,并引进了一所足球学校。

当地一名村民说,迎新乡曾给人“灰蒙蒙的感觉”,村镇里多是留守老人和儿童,而小学里的老师也“不受尊重”,“家长会觉得这个学校很差劲”。因为足球,迎新乡一事远近闻名,村民也觉得“特别自豪”。

很快,以马顺洗和迎新乡小学足球队的故事为原型的电影《破门》被搬上了荧幕。电影《破门》制片人刘乃艺回忆,最初了解到这个故事时,自己就觉得“这个题材一定要做”,但具体什么类型则未想好,直到见到了马顺洗和这群孩子。

“孩子们完全出乎我的想象——他们没有农村孩子的局促、紧张,而是很活泼、热情、乐观,很愿意分享,非常大方,有朝气。”刘乃艺说,对于“为何要带孩子踢足球”,马顺洗给他的回答是,“想让孩子通过练足球要有个人魅力”,“这是原话”。

对此,马顺洗称,自己扮演的“喜哥”在地震后和孩子们有一段对话:“喜哥”问,“我们要啥子”,孩子们说“团结”,“喜哥”再问“我们还要啥子”,孩子们大声说,“阳光、大气、有胸怀”。“这也是我想做到的。”马顺洗说。

他告诉澎湃新闻,一部分孩子因为球技不错,升学时得到了更多机会,但这远远不足以让他们成为一名职业足球运动员。“孩子们通过练球,身体不断强健,少得病,性格开朗,培养吃苦、拼搏精神,懂得团队协作精神、有规则意识,这就足够了。”马顺洗说。

这两年,因为疫情,“迎新杯”暂未举办,马顺洗也很少有机会带着孩子们外出比赛。趁着空闲时间,他完成了学校球队的“梯队建设”,也新组建了一支“女足”。7月中旬,这支女子足球队代表安州区参加绵阳市全运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有时还会有人叫他“喜哥”,但马顺洗已经波澜不惊。“那些荣誉已经过去了。”对于将来,马顺洗说,“对于足球和娃娃们的热爱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退休。

责任编辑:汤宇兵

校对:刘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