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上的古董文玩(天津沈阳道风采不在)

沈阳道原来是日租界的蓬莱街,人流量比较大,交易量自然也有保证。

那会儿大家还有以物易物的习惯,为了让大家更方便地把闲置物品有效地利用起来,沈阳道慢慢发展出了一个物资调剂市场,也就是跳蚤市场啦。

地摊上的古董文玩(天津沈阳道风采不在)(1)

一开始,市场上卖的还是旧衣服、旧家具还有锅碗瓢盆之类的生活用品,慢慢地,有人开始把家中珍藏的旧首饰、旧金石玉器拿来试卖。

旧瓷碗里出个御用的,旧首饰里再找到一个值钱的,沈阳道有宝贝的名声就传开了,这里也渐渐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古物市场。

地摊上的古董文玩(天津沈阳道风采不在)(2)

“看我介包浆!”随着这一声呐喊,文玩界彻底沸腾了,人人拿出自己的文玩、手串,将手里的物件儿重新调整了在心里的位置。2015年的文玩市场,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峰,天津沈阳道每周四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好者、游客。

01

在一档节目上,收藏名家马未都对郭德纲说,当年在沈阳道碰到个人,手里拿着个郎窑红的盘子,管马未都要价80元,马未都嫌贵就绷着劲儿,转一圈回来发现人走了。

郭德纲问:“这个盘子如果在今天拿出来,值多少钱?”

马未都说:“我想起码是当时的一千倍吧。”

地摊上的古董文玩(天津沈阳道风采不在)(3)

地摊上的古董文玩(天津沈阳道风采不在)(4)

地摊上的古董文玩(天津沈阳道风采不在)(5)

地摊上的古董文玩(天津沈阳道风采不在)(6)

地摊上的古董文玩(天津沈阳道风采不在)(7)

地摊上的古董文玩(天津沈阳道风采不在)(8)

地摊上的古董文玩(天津沈阳道风采不在)(9)

地摊上的古董文玩(天津沈阳道风采不在)(10)

地摊上的古董文玩(天津沈阳道风采不在)(11)

地摊上的古董文玩(天津沈阳道风采不在)(12)

● 80元的盘子,到了今天会是当时的一千倍,也就是八万,这比炒房的收益率高太多了。

1987年,原旧物交换市场已逐步发展成为古物交易场所。1992年,和平区对旧物市场进行改造,并更名为“沈阳道古物市场”。从此,沈阳道成了玩家必争之地,每周四都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在这里摆摊、买卖。

早年间,王世襄、马未都、冯骥才等文化名家经常到沈阳道逛一逛,据说他们一经出现,并未像现在明星出现在街头那样,蜂拥围堵,而是大家跟没事人一样,各看各的,互不打扰。

马未都在当年舍不得在周三提前来天津,为了省旅馆钱只能是周四赶大早从北京赶往天津,参加这风雨无阻的周四集会。

地摊上的古董文玩(天津沈阳道风采不在)(13)

● Mr.Z'Sight,摄于2011年。

先有沈阳道,后有潘家园。据马未都说,他喜欢古董的时候,古董不让进京,就被天津拦下来了,八九十年代的,古董文物都奔向天津。

沈阳道东入口处最早有一个牌楼,上面挂着“沈阳道古物市场”的牌匾,为溥佐先生所书,后被拆除新建。这块匾见证着一个历史,沈阳道也成为了全国第一个成立的古物市场。

地摊上的古董文玩(天津沈阳道风采不在)(14)

● 沈阳道一侧, Mr.Z'Sight摄

民国时期,各路诸侯豪杰汇聚天津,溥仪、张学良、汪士元、胡若愚、张伯驹、张叔诚,还有东陵大盗孙殿英(曾炸开清东陵)都曾在天津留下了历史的身影。他们也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文物古董。也说明了文玩古董在天津的渊源已久。

有的则是以收藏为主。比如,张学良为张作霖之子,身世显赫,钱乃小事,多以收藏为主,在天津也遇上了赵四小姐。张伯驹也出身名门,为张锦芳之子,袁世凯的表侄,国宝《平复帖》曾被张伯驹收藏,后捐献给了国家。

地摊上的古董文玩(天津沈阳道风采不在)(15)

而有的,则是以卖为主。比如孙殿英此类人,是来天津倒卖文物的,文物文物,必然与文化相关,孙殿英乃一介草莽,认钱不认物,在当初炸开乾隆墓的时候,大量的价值连城书画被其手下毁掉,当时不觉得那是值钱的东西,只认金银财宝。

地摊上的古董文玩(天津沈阳道风采不在)(16)

● 孙殿英故居,位于五大道,临近外国语学院,现为企业。

大批的文物流入天津,造就了这一行当的火爆。有钱人买,没钱人也可以拿出家里的老物品出来摆摊卖掉换钱花。慢慢就聚集成了在沈阳道周边的早期市场雏形。

天津的文化江湖,沈阳道也走上了历史的舞台,成为了中国最早的古玩集结地。

02

沈阳道今日的古物市场,不过是昔日文化基因的重现。21世纪的沈阳道,不仅是各路玩家的乐园,也是很多年轻人爱逛的地方,这里总是能淘到点小玩意儿,有的人本命年,需要一枚铜钱来压,就去沈阳道上买来穿绳挂在脖子、手上。

地摊上的古董文玩(天津沈阳道风采不在)(17)

● Mr.Z'Sight摄

但仍旧是小众,当人们都想去捡漏的时候,这里早就没有了漏可捡,而大部分却是以看走眼为结局。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会有规矩——盘道儿。

沈阳道上的老人儿常客们,至今还保留着天津古玩的许多规矩。他们也是天津文化的坚守者之一。

如果买瓷器,卖家拿出来时,顾客不能直接从人手上接,得卖家放好了,再去拿来瞧瞧,这叫不过手儿。

不管卖家卖的是什么,10块还是几万块,问完价再摸,不问价别摸,这也是规矩。

东西买假了,不能反悔,不能退货,有句话叫“买假了拽墙去”,说明眼力不行,会被人笑话。

店家把东西卖便宜了怎么办,也就是一间东西卖了100块钱,后来一研究,是个好东西,值好几万,对不起,不能后悔,这是一诺千金的讲究,行里叫“翻把”。

地摊上的古董文玩(天津沈阳道风采不在)(18)

● 沈阳道一瞥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开始的沈阳道,也仍然是小众人的聚集地,除了文化水平因素,还有一个原因是钱。在八九十年代,几十块钱、几百块钱甚至上千元,也是笔不小的数目,普通人是玩不起的,诗和远方真的很远。

03

不知从何时开始,各路门派的手串开始活了起来,光是菩提手串就有好几种,搞得很多人眼花缭乱,什么星月、金刚、莲花菩提、凤眼菩提、千眼菩提、缅茄菩提、菩提根、千丝菩提、佛眼菩提子等高达20种。

突然有一天,古玩的江湖地位一落千丈,或许是真东西越来越少了,捡漏几乎不可能了,而且那都是职业玩家的最爱。

“大哥,我这都是拿货价。”不光是普通的散客买家,还有很多在前几年那波火爆的时候,散落在天津各地的文玩店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他们都是来这里批发拿货的。

地摊上的古董文玩(天津沈阳道风采不在)(19)

● 沈阳道一瞥,金刚菩提成捆卖

当诗和远方也越来越成为热议话题,手串们也逐渐走进千家万户,从最开始为玩家、年轻人所购买,到后来能见到人人手上都戴着一串东西,可见火爆程度。

在达到火爆顶峰时刻,天津顽皮哥和北京辉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中,他们因文玩手串而起,让更多人知道了手串这么个东西。

此时此刻,一串难求,一串12瓣的金刚有钱也不好买,一串橄榄胡素串圆珠稍微好一点的也一串难求。

星月菩提正月,色正,从两三百元炒到了两千元,尺寸大小稀缺的甚至更贵。

一对好核桃,在当时已成了硬通货,甚至现在也价值不菲。

这些被人们称之为:文玩泡沫。

地摊上的古董文玩(天津沈阳道风采不在)(20)

当核桃农看到核桃这么价格这么高,这么贵,开始大量种植,大量的核桃涌入市场,打响了刺破文玩泡沫的第一枪。

然后是崖柏,世界级濒危物种、玩法多样、药用价值……被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之后,崖柏成为文玩圈的新贵,几年的时间,价格狂飙十至上百倍。疯狂过后,留下的也总是沉静,便是崖柏价格要暴跌的传闻,谣言四死,价格一阵波动,于是广大玩家选择了观望的态度,由于资本市场的火热,一些人的资金链跟不上,崖柏价格直接腰斩一半。

地摊上的古董文玩(天津沈阳道风采不在)(21)

当市场趋近于饱和,人们人手一串,甚至有的人家里一抽屉全是各种手串、蜜蜡、绿松石、配饰等。

文玩界开始熄火,从最初的疯狂回归了理性。

后来沈阳道的商贩们都分散到很多小型集市去了,周四主力都去了在鼓楼。而沈阳道的江湖也慢慢成为了传说。

04

地摊上的古董文玩(天津沈阳道风采不在)(22)

● 沈阳道一瞥,有摊位开始出租,摄于2018年夏天某周四。

神话落幕,曾经的繁华,现在更多的是平静。要知道,周四应该是沈阳道最火的时候,但当看到如今的沈阳道,不免有些凄凉,开始有很多摊位对外招租。

地摊上的古董文玩(天津沈阳道风采不在)(23)

地摊上的古董文玩(天津沈阳道风采不在)(24)

● 沈阳道一瞥,曾经一摊难求,来晚了就没了。

来这里逛的人也比以前少多了,早在以前,沈阳道早上七八点钟就已经人声鼎沸挤满了人,但现在,已经到了9点,很多摊位还空着,闲置在道路中央。

地摊上的古董文玩(天津沈阳道风采不在)(25)

● 沈阳道,虚位以待?桌子已摆好,伞已撑好。

在沈阳道最中心的地带,也不在是人挤人的拥堵,可以静下心的逛一逛,路人不在互相碰到胳膊。、

地摊上的古董文玩(天津沈阳道风采不在)(26)

● 曾经的沈阳道,买一条手串,就像当年买房一样,下手不快的话就被别人买走了。而现在,可以安安静静的挑选。

各家店面也没那么早开门迎客,或许是因为大家都去了鼓楼,人少了,也就没必要这么早开门了。这里曾经是人们络绎不绝,有买家、路人、进货的商人、游客,曾经蒸蒸日上的繁荣与现在的样子略显巨大反差。

地摊上的古董文玩(天津沈阳道风采不在)(27)

● 少部分店家,仍然出摊,风雨无阻,他们或成沈阳道最后的坚守者。

沈阳道老了,相隔几十米外,就是滨江道步行街,那里依旧繁华,依旧在演绎着摩登时代。

而这里,有被岁月包浆了30多年的老街、砖瓦。

地摊上的古董文玩(天津沈阳道风采不在)(28)

● 随处可见沈阳道岁月的痕迹。

沈阳道一侧,被围栏围起,一位大叔身材瘦小,地上摆着一个大箱子和一尊佛像,还有零星几件旧物件,见人驻留,就会说:“这箱子100块钱就拿走,我就住这旁边,家里拆迁,这些东西没嘛用了。”见路人不说话,又说:“80块钱也行,80不能少了,介大箱子多好。”

地摊上的古董文玩(天津沈阳道风采不在)(29)

仍然没有成交,见人要走,大叔急了:“60行吗,在饶你个手串……”

最后还是没卖出去,这些家里的闲置物品仍然放在印着“新飞”字样遮阳伞下。

地摊上的古董文玩(天津沈阳道风采不在)(30)

旁边一家店在门口放了一张牌子,上面写着“营业中,甩卖!”的字样。这是在以前完全不可能出现的。人们的热情渐渐退去,疯狂也走向文化的沉淀理性中。

地摊上的古董文玩(天津沈阳道风采不在)(31)

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从没有停止。

1987年,沈阳道周边已初见端倪,原旧物交换市场已逐步发展成为古物交易场所。传统文化江湖就此在天津踏上了现代的高速列车。

当年以由文玩出现在人们视线中的顽皮哥、北京辉子,也逐渐成为了互联网时代的网红。

诚然,当科技改变生活的概念早已在所有人心中打上深深的烙印。金钱、物质已是追逐的对象。但钱,迟早也会成为旧物、老物件、文化传承中的收藏品,它最终仍然会回归文化中去。

地摊上的古董文玩(天津沈阳道风采不在)(3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