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厌自己的心理学(被讨厌的勇气告诉你)

前言一本刷新三观,得到众多大咖推荐的书,究竟长什么样?,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讨厌自己的心理学?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讨厌自己的心理学(被讨厌的勇气告诉你)

讨厌自己的心理学

前言

一本刷新三观,得到众多大咖推荐的书,究竟长什么样?

《被讨厌的勇气》是一本通俗易懂,阐释心理学家阿德勒理论的书。采用对话体,用直白、浅显的沟通方式,将其独特理念娓娓道来。

我一口气读完,豁然开朗,有很多感悟。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

此书为读者提供多种角度,深入浅出的分析,被讨厌需要勇气。

在普遍追求社会和他人认同的生存环境中,说出很多人不敢表达的诉求,和真实感受。了解人性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展示心理的多个面相,感受个体差异。

被讨厌不仅需要勇气,也是可以培养的一种能力!此观点即使100年后的今天,都相当超前。

有人说:真正领悟阿德勒心理学内涵,需用年龄的一半时间探讨。如果你40岁,需20年时间。

01.你的不幸,都是自己选择的。

通常每个人都想幸福,没人选择不幸。

哲人却告诉年轻人一个令人震惊的观点:“现在的你之所以不幸,正是因为你自己亲手选择了不幸,不是因为生来就不幸。”

选择不幸,是因为“你认为不幸,对你自身而言是一种善。”

网友的故事,诠释了这种观点。

她幼年时,父母离婚,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视女儿为唯一,拼尽所有养育她。

努力为其提供优渥环境,自己连件新衣服都舍不得买,多年一身单位制服。将钱都花在女儿身上,让她学舞蹈、绘画、钢琴,将望女成凤贯彻到极致。

母亲怕再婚后,女儿受委屈,即使有异性示好,也从不动摇。始终孑然一身,即使女儿大学毕业在异地工作,依然如故。

女儿每段恋情都无疾而终,即使到谈婚论嫁,也会慧剑斩情丝。不想因为组建小家,而抛弃母亲。

她潜意识里认为,母亲为自己付出太多,却没能让她过得幸福,自己不能独享,更不配幸福。认为这是对母亲善意的回报,从而选择“不幸”,人到中年依然独身。

不幸都是自己选择的,很多人认为自己不配拥有金钱和幸福,选择生活在泥淖中。

心理学家的一段话,说出不幸和贫穷的真相——

雅克•拉康说:“人们在一生中会不断地犯下同样的错误,做出同样不幸的决定,从而给自己招致痛苦和悲伤。

当穷人认定自己是穷人时,就只会做穷人的思维和选择;如果我们都能把自己看成是丢了财富的富人,寻找我们自己的生命财富,这样我们就在心理上接纳了自己是一个富人。”

很多人之所以贫穷,是不允许自己富有。潜意识中的不配得感,只能选择活在不幸中。

认命是他们的标配,注定了人生底色。不是无法改变,是下了“不改变”的决心。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奋力拼搏,追求优越,以适应环境,从而达到自我完善的能力。

这种理念和本体心理学中的“本体自在”不谋而合。

本体心理学创始人梅内盖蒂,认为生命中的原生动力,都是健康、智慧的,将这种生命动能称为“本体自在”。

它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内在能量,帮助人们实现生命蓝图,达到自我实现。

幸福或不幸,全凭选择。你可以选择幸福,这个可以有。

02.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阿德勒提出人生三大课题:交友;工作;爱。也被称为人生“三大羁绊”。

三大课题都涉及人际关系,由此提出一个颠覆性理论: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很多烦恼和纠结,甚至心理问题,都和心理边界不清有关。需分清自己的事和别人的事。

俄罗斯作家邦达列夫说:“人类的一切痛苦根源,都源于缺乏边界感。”

你是否遇到“花式”越界行为:“你每个月赚多少钱?你怎么还不结婚?”

“你闲着也是闲着,帮我把这份文件打一下!”

“你在公司呼风唤雨,给我儿子安排个工作吧!”

一位心理医生讲述的一个案例,让人警醒——

他干预过一个自杀未遂的个案,被救男孩几乎没有任何理由自杀。

父母感情融洽,家庭和谐,成绩也不错。连他都不知道为何要这么做。

经过长期咨询,发现一个重要原因,父母进儿子房间,从来不敲门。男孩认为父母不尊重我,可以随意决定我的一切,不经允许,就进入我的世界。

看似匪夷所思,没什么大不了。却是很多中国式家庭的缩影,缺乏边界感。

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不分你我,不用客气。

都说“打断骨头连着筋”,各种纷乱的关系粘着在一起,何谈心理边界?

阿德勒认为引发人际关系矛盾的原因,源自于对别人的课题(事情)的干涉,或自己的课题(事情)被别人妄加干涉。

也就是说,若想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就要专注自己的事,不干涉别人的事。同时,自己的事也不被他人插手。

拥有清晰的心理边界,表现为不侵犯他人“地盘”,也不被他人侵犯。

只做“关你屁事”(自己的事)的事,不干涉“关我屁事”(别人的事)的事,关系才能清爽。

有人说:“任何关系走到最后,不过相识一场,有心者有所累,无心者无所谓,情出自愿,事过无悔,不负遇见,不谈亏欠。”

做一个心理边界清晰的人,就不会被关系消耗。做好自己,因为“我是一切的根源”,才能遇见相互滋养的关系,为人生助力。

被讨厌需要勇气,也是稀缺能力,用心培养此能力,能遇见幸福。可以尝试以下三种方法:

1.分清是谁的“人生课题”

阿德勒说:“我们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

以何种方式生活,是自己的课题。别人如何看待,是Ta的课题,不必让别人认可。

“我就喜欢你看不上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

比如学习是孩子的课题,父母命令孩子学习,就是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侵犯孩子的心理边界,势必会遭到强烈对抗。

北大心理学教授李松蔚的一个观点,值得父母借鉴:“最好的督促就是,孩子写作业,父母在隔壁看电视。”

学习本是孩子的事,却被家长任意插手,导致他们没有学习的自主性,养成依赖心理,缺乏学习动力和热情。

鸡娃不如鸡自己,父母将更多时间留给自己,将孩子的世界物归原主,何来那么多亲子冲突和矛盾?

2.培养被讨厌的勇气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拼命寻求认可”,反而是以自我为中心。

正如“焦点效应”,人们往往将自己视为中心,高估别人对自己的注意。

扎心的真相是,没有那么多人关注你。“你以为的只是你以为的”,全是自恋惹的祸。

人们只关注自己,甚至连眼神都不屑给别人一个。放下对他人的期待,是放下执念。

欣赏自己的风景,遇见自己的幸福!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人之所以努力,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而是通过努力,活得更像自己!

将焦点放在内在,寻求内心的静、定,与外界保持适度距离,允许自己被人讨厌。这种稀缺能力,需慢慢修炼。

放下这个包袱,才能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就像张国荣的歌曲《我》中所唱:“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3.活在当下

人生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刻”。若想活在当下,需接纳自我。

自我接纳指假如做不到,就诚实接受这个“做不到的自己”,然后尽量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努力,不对自己撒谎。

如在一次重要考试中,你只考了60分,和预期相差甚远。虽失望,但接受事实,努力思考“如何才能考100分”,这就是自我接纳。

心理学家塔拉·布莱克在《彻底接纳》中说:“学会无条件接纳自己,我们便不会再和自己作对,不会把不完美的自我,关在评判和不信任的牢笼中任其凋零。我们会不断地发现回归本真,给自己带来的自由和活力。”

真正接纳自我,才能感受当下的力量。过去发生什么,和“此时此刻”没有任何关系,未来如何,也不是“此时此刻”要考虑的。

聚焦当下,认真谨慎做好现在能做的事情。

写在最后

阿德勒说:“人生意义是自己赋予自己的。”

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如果我改变,世界就会改变。我们要有被人讨厌的勇气,从而与幸福狭路相逢。

“我命由我不由天”!分清是谁的课题,做好自己的课题,不干涉别人的课题。

“人最大的不幸,是讨厌自己”。切勿活成这样的反面教材。

无条件接纳自我,不必寻求他人认可,活成自己想成为的样子。活在当下,不念念不忘过去,不焦虑未来。

心理学家欧文•亚隆认为:“我们的人生并没有被预先注定,每个人都必须自己来选择如何尽可能充实、快乐、富有意义地活着。”

被讨厌的勇气,是通往幸福的捷径。也是人生的底气,活出洒脱和精彩,塑造有趣的灵魂,拥有自己的创意人生!你我都有可能实现!


【本体自在:一个不按套路出牌的心理咨询师,探讨心理和社会百态,终身成长者!欢迎关注@本体自在,一起践行、成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