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中穴位置最简单找法(脐诊诊法原理)

脐中穴位置最简单找法(脐诊诊法原理)(1)

脐诊,就是切按脐间的动脉,从其跳跃搏动的形态结合幅度变向的反映,以了解肾气的病理变化。临床上,运用这一诊法,对于重症、外感热病及复杂的内伤病证而证脉疑似者,借脐诊所见,以全面了解病变的真情,具有一定的诊断参考价值。

一、脐诊诊法

当脐跳动,简称脐跃,亦称脐旁动气。脐诊的诊法,令病人仰卧,两足伸直,两手放置股间,医者用手掌心按病人的当脐,作轻、重、浅、深的按切,对脐跃动态的粗、细、缓、急、深藏、浮露,皆须注意,一如切脉推寻方法。所不同的,按切要上下左右移动,而上及于胃脘。

二、脐诊原理

祖国医学认为,当脐属肾,脐下三寸为丹田,是元气归藏之根。冲脉起于胞中,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它为十二经脉之海,系于肾,又隶于阳明。据此,当脐筑动遂主要反映了冲脉动态。

沈金鳌说:“肾间动气,即下丹田,为脏腑经络之根本,呼吸之门户,三焦之源头,名曰气海,贮其精血。”因此,下元亏损,或阴寒上潜等病变,脐跃常随之而反映出动态的变象。

《内经 · 举痛论》说:“寒气客则脉不通,脉不通则气因之,故喘动应手矣。”又如吴坤安说:“动气筑筑然动于脐旁上下左右,甚而连及虚里心胁而浑然振动,此气血大亏,以致肾气不纳,鼓动而作也。”从上所述,确是很好的说明。

三、脐诊辨证

脐居腹部中央,腹笥为三阴经脉循行之处,且由有肝胆脾胃,大肠,小肠等脏腑器官,在应用脐诊时,须与腹诊相结合。正常人脐跃动气形态与幅度,一般均纳藏较深而冲和有力,体瘦者稍呈浮显。

在发生病理变化时,若见当脐筑筑,喘动应手,多为肾虚失纳,冲脉动逆。

腹中柔软者,主因在虚;脐腹窒硬,少腹弦急者,则阴寒又盛。

脐跃按之浮露,甚而躁急者,为下虚较甚,多见阴伤。

脐跃粗大,渐浮于表,直至于脘者,则下元空虚已甚,中气衰而不能镇护,此际如出现少气、汗出、咽塞、呃逆、躁扰等任何一症者,其根元衰竭,阴阳有离绝之变。尤其见于大病之后,或久泻久痢者,乃为亡阳之候,病多难治。

此外,脐跃动态变象,也可见于其他病变,概之有三:

(1)肾为水脏,若水停下焦而上逆的,可见脐下悸;

(2)冲脉属肝,肝有伏热,或肝气横逆者,每可见此当脐筑筑;

(3)在外感热病中,也可见于肠中积热冲激使然。

脐跃变象,属于肾虚失纳,冲脉逆气,这是基本病理。盖肾为元阳之宅,与肝又是乙癸同源,在一定条件下,其病理演变,并不局限于以上所述。常可见阴阳并伤,或肾寒肝热,寒火杂见等一类证候。

因此,在辨证时,应与全身症状、脉舌变化,相互参证,始能得出正确的诊断。

版权声明:

· 本文摘自《长江医话》,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编著/詹文涛,作者/夏奕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