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王氏与琅琊王氏在东晋谁更强(东晋四大家族琅琊王氏)

门阀政治是东晋一朝最大的特色,即皇帝同门阀士族共治天下。其中影响力最大的门阀家族有四家: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谯郡桓氏、陈郡谢氏。

太原王氏与琅琊王氏在东晋谁更强(东晋四大家族琅琊王氏)(1)

琅琊王氏:王与马共天下

琅琊王氏是和东晋皇族一起登上舞台的,影响力犹有过之,当时就有了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

琅琊王氏的先祖可以追溯到秦国名将王翦,琅琊王氏这一支的开基始祖是西汉的谏议大夫王吉。魏晋时期王氏得到进一步发展,但还算上一流士族。王家并出了两位名人,一是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一是官至宰相的王衍,王衍正是使王氏在东晋显达的关键人物。

太原王氏与琅琊王氏在东晋谁更强(东晋四大家族琅琊王氏)(2)

西晋末年,中原丧乱,王衍为王家铺后路,分遣王家子弟到各地为官,以作不时之需。其中王导辅佐琅琊王司马睿来到了江东,这一行人便是未来东晋王朝的底子。

司马睿和西晋皇室关系已经疏远,是个标准的边缘王爷,而王导背靠当朝宰辅王衍和琅琊王氏的大旗。所以在司马睿称帝前,王导和王家的地位和影响力是超过他的。这种君臣倒置的畸形关系是东晋形成门阀政治的关键因素。

司马睿也明白王家的重要,所以在他举行登基大典时,甚至邀请王导一块儿坐上龙椅。王导是东晋朝堂上当之无愧的的百官之首,此外,他的堂兄王敦还掌握着东晋最重要的军事力量荆州军。王氏兄弟二人一文一武,构成了东晋初期的基础。

太原王氏与琅琊王氏在东晋谁更强(东晋四大家族琅琊王氏)(3)

东晋皇室自然不愿王氏持续做大,司马睿曾公开讨伐王敦,结果反被王家逼死。后来是继任者晋明帝斗倒了王敦,但鉴于王氏的巨大影响力,东晋皇室没有牵连王导,反而继续予以重任。王导死后,虽然王氏的地位大不如前,但终东晋一朝,琅琊王氏始终超脱于其他士族。甚至东晋灭亡后,琅琊王氏在南朝中一直都是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王氏的影响力不仅存在于军政两届,在士人圈也是顶级存在。王导本身就是清谈名士,又擅书法,很受士人爱戴。王氏在这方面人才济济,大名鼎鼎的王羲之、王献之便是出自这一时期。整个东晋,王氏和司马氏联姻近30次,几乎所有士族都以与王氏联姻为荣。

颍川庾氏:周旋于皇族与士族之间的外戚

太原王氏与琅琊王氏在东晋谁更强(东晋四大家族琅琊王氏)(4)

晋明帝扳倒王敦后,琅琊王氏势力大减。为了制衡其他士族,晋明帝开始扶持后族庾氏,庾氏由此走上政治主舞台。

颍川庾氏在士族中本不入流,好在他们南下比较早,资历比较老,而且又出了庾亮这样的实干人才,这才跻身于东晋四大门阀之列。

庾亮的妹妹庾文君是晋明帝的皇后,仗着外戚的身份进入政坛。晋明帝死后,庾文君升格为太后,将政事皆委托给了庾亮,庾亮就此成了东晋王朝的实际话事人。

庾亮是很想有一番作为的,可惜眼高手低,得罪了不少实权派,最后引发了苏峻之乱。叛乱虽然被平息,但给东晋和江东造成了巨大损失。始作俑者庾亮难辞其咎,他主动辞职,转任地方。

太原王氏与琅琊王氏在东晋谁更强(东晋四大家族琅琊王氏)(5)

庾亮虽然离开了中枢,但他没有放弃军权,始终将东晋军中最重要的荆州军握在手中。庾亮谋划通过北伐赚取功绩,以重新回到中央。然而庾亮在军事方面也没有什么天赋,最终寸功未立,含恨而终。

庾亮死后,他的两个弟弟庾翼和庾冰继承他的遗志,两人均有一定才干,陆续回归中央,在东晋朝廷继续维持着庾氏的影响力。可惜,庾文君的儿子晋成帝英年早逝,庾氏为了保住外戚的身份,拥立晋成帝的二弟司马岳为新帝。然而,天不佑庾氏,司马岳就当了两年皇帝也去世了,庾文君也没其他儿子可立了。晋成帝的长子司马丕成为东晋王朝的第五位皇帝,庾氏的外戚身份失去了护身符的作用。

接下来两年,庾冰和庾翼先后去世,庾氏人才凋零,由此退出了一流门阀的行列。

庾氏骤兴骤灭,是四大门阀中影响力最小的一个。

谯郡桓氏:军功起家的强力门阀

太原王氏与琅琊王氏在东晋谁更强(东晋四大家族琅琊王氏)(6)

桓氏的起点比庾氏还要低,但在军功方面却甩出庾氏好几条街,也就此奠定了桓氏的门阀地位。

东晋桓氏发迹于桓彝,他的儿子桓温将家族发扬光大。桓温雅望非常,偏偏又任侠好义,在名士圈里很受好评。作为少有的军事人才,桓温被建康士族推出来接替庾氏在荆州军中的势力。

桓温证明了自己,绝对是水平之上的军事统帅。他数次北伐,隔数十年的时间再次将晋军带到了关中。同时他还西征成汉,将蜀地纳入东晋朝廷治下。在桓温的领导下,晋军逐步获得了对外战场的主动权,说是功高震主绝不为过。

太原王氏与琅琊王氏在东晋谁更强(东晋四大家族琅琊王氏)(7)

桓温志得意满,慢慢有了对司马氏取而代之的想法,其他士族却不想看着桓氏一家独大。以谢氏为代表的的建康士族表面上对桓温推崇备至,私底下结成同盟,对抗桓氏对皇权的侵蚀。

最终,桓温病逝,篡位之事也就不了了之。继桓温之后领导桓氏的是他的弟弟桓冲,这是位忠厚之人,既不支持兄长的僭越之举,也看不惯建康士族的奸诈。桓冲实行了战略收缩,紧紧攥住荆州的军权,不参与建康方面的是非。

桓冲死后,荆州军被东晋朝廷夺回,桓氏进入低潮期,桓温的小儿子桓玄却逐步崭露头角。

桓玄野心很大,妄图恢复父亲的荣耀,最终他也重新掌控了荆州军。桓玄随后举兵反叛,并攻陷建康,建立桓楚政权。这个政权只是昙花一现,很快被北府军出身的刘裕剿灭,桓氏也就此灰飞烟灭。

陈郡谢氏:东晋王朝最后的风流

陈郡谢氏是唯一在人才储备上可以同琅琊王氏相提并论的门阀,后世人们也常常以王谢并称,指代南朝士族。

太原王氏与琅琊王氏在东晋谁更强(东晋四大家族琅琊王氏)(8)

谢氏的起点比庾氏稍高,但也仅是稍高而已。东晋之初谢氏是一个纯粹的儒家文士家族,到了谢安这一代,谢氏人才出现井喷。武有谢尚、谢石、谢万,文有谢安,支撑起了东晋朝廷的半壁江山。

谢氏的崛起和桓温的提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是在军届,谢氏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本。淝水之战成为谢氏的巅峰,谢安坐镇后方统摄全局,其侄谢玄前线御敌,最终以八万北府军击败了前秦的八十万人马。随后谢氏组织北伐,收复了包括洛阳在内的黄河之南大片领土,其功绩已经盖过了桓温。

太原王氏与琅琊王氏在东晋谁更强(东晋四大家族琅琊王氏)(9)

然而谢氏强过桓氏的一点是,谢氏知道月满则缺的道理。赢得盖世之功后,谢氏逐渐主动脱离权力核心圈。这让他们在后来的桓玄之乱中,没有成为主要打击目标,得以保存了元气。

东晋灭亡后,谢氏同琅琊王氏一样,继续着自己的辉煌。尤其是在文学方面,谢氏可称南朝第一,如有大小谢之称的谢灵运、谢朓,算得上唐诗之父。


东晋四大门阀门族中,琅琊王氏地位最高,颍川庾氏承上启下,谯郡桓氏军功最高,陈郡谢氏最为风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