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水肿穿刺脚踝静脉(管理还需自身硬)
有护理同行曾经在一篇文章末留言:现在的护士长只会行政查房,你让她去扎针,恐怕她扎不上:
近日,笔者差点就遇上了这样一件事。不过,说出来也无妨,至少能给您一点经验和教训。
案例时间:2018-10-01
地点:肿瘤放化疗病区
案例简介:一位肺癌脑转移并发截瘫的患者,不久前因为发热,医嘱将颈内静脉留置针拔除(排除导管相关性感染)。由于低蛋白血症,患者全身水肿,尤其是四肢特别明显,给静脉穿刺带来了难度。偏偏就在前一天(2018-09-30),左下肢足背静脉输液时又发生了氯化钾外渗,这样可供选择的静脉就少之又少了。
图片说明:患者肿胀的四肢
尽管静脉难找,该用的药物还得上,责任护士小A用尽了各种办法,包括使用了2根压脉带进行捆扎,还是找不到一根合适的静脉进行穿刺,万不得已,只能求助于护士长。
话说该病区的护士长50有余,已经老眼昏花,但遇到疑难问题,不得不亲自出马。
只见护士长拿起压脉带往患者的脚踝上一扎,然后用拇指在足背上来回按压,很快一条静脉就显露出来了。
静脉找到了,穿刺就不在话下。给病人消毒皮肤,待干,然后拿起留置针进针。
看上去成功在握,就在此时,护士长却慌了!原来进针时由于穿刺点选择欠妥,导致握针的手被患者的跖趾关节给抵住了!
好不容易找到的这一条静脉,如果扎破恐怕很难再找到第二条。先静一静!然后把留置针往后撤1~2mm,在朝静脉方向送针,见回血,穿刺成功!
反思穿刺者心态是直接影响穿刺成败的关键因素。过度紧张会对我们的认知造成影响,很容易忽略掉一些细节或者手忙脚乱,不利于原有能力的正常发挥。如果在穿刺时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种心态除了会影响护士对患者血管的评估,同时也会影响操作时的一些细节判断,因此易导致穿刺失败。因此,护士在进行静脉穿刺时应当不断给自己积极的暗示,树立信心,保持冷静。
水肿病人静脉穿刺七大秘籍1、静脉评估是关键
由于水肿患者的组织液积聚于皮下组织当中,导致静脉暴露不明显,因此,要想穿刺成功,必须熟悉人体的血管分布、走行和位置,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较粗的血管进行穿刺。穿刺前应首先对患者的血管进行评估,观察其水肿程度、皮肤血管清晰度、血管的粗细、走行方向,可用血管数等。
提醒: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法、输液时间、静脉状况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评估,选择最适合患者的静脉输注方法。如有可能,尽早选择CVC/PICC途径置管。
2、常规准备别忽略
重度水肿患者皮肤可出现渗液,因此在穿刺消毒前可用干棉签擦干皮肤表面,然后进行消毒。皮肤消毒时,因碘伏颜色较深,可掩盖静脉颜色, 建议碘伏消毒后再用酒精脱碘。
3、先扎后扎均可以
关于穿刺时先扎压脉带后按压水肿部位,还是先按压水肿部位后扎压脉带,或者是需不需要用压脉带捆扎,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还是要结合自己的操作经验,但要注意扎压脉带的时间不宜太久,以免损伤局部组织。
4、没有把握莫乱来
由于水肿患者可穿刺的静脉本来就不多,穿刺时应由技术比较成熟的护士进行操作,尽量避免多次穿刺,使穿刺部位形成血肿或出现淤青, 使穿刺难度进一步加大。
提醒:由于水肿患者的静脉暴露不清晰且不易在皮肤表面触摸到,护士应具备足够的耐心并且要熟悉人体的静脉分布,掌握经常进行穿刺的血管分布部位,如腕浅静脉、手背静脉、小隐静脉、大隐静脉等,同时要具备熟练的穿刺技术。
5、穿刺角度可略大
在进行穿刺时,选好穿刺血管,用消过毒的手指按压所选部位,使组织液流向两侧,从而暴露出静脉,然后进行穿刺操作。水肿患者的静脉较深,因此,在穿刺时进针角度应略大一些,25°左右。
提醒:水肿的病人在静脉穿刺成功后可能看不见回血,但是在针头进入血管时会有落空感,只要无渗液或注药无阻力即可。
6、妥善固定勿大意
对于水肿病人留置针固定特别需要注意细节。
①无张力粘贴,切勿拉伸透明敷料,以免产生张力性损伤;
②轻捏导管有效塑型,避免导管对皮肤造成压迫,再由内而外扶压抹平敷料使之固定妥当;
③高举平台法固定延长管,以免压迫水肿皮肤而产生器械相关性压力损伤。
④如果使用的留置针带肝素帽,需要妥善固定一次性头皮针,避免头皮针滑脱而造成针刺伤以及输液外溢等意外事件。
7、交接评估要记牢
对于水肿病人输液期间的局部评估及交接班千万不要大意,本来局部组织就处于肿胀状态,一不注意就会发生输液外渗/渗出。
提醒:可以通过捏输液皮管下端的方法来验证回血是否通畅。如果发现滴速减慢、回血不畅,建议尽早拔除留置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