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之花的传承(世界非遗花儿传承百年)

非遗之花的传承(世界非遗花儿传承百年)(1)

图为索南孙斌在第十七届西北五省(区)花儿演唱会上演出。文思睿 摄

“青丝垂柳夹野塘,农夫村女锄田忙。轻便一挥芳径去,漫闻花儿断续长。”

明代诗人高洪所作《古鄯行吟》中的诗句描写了当时古鄯地区(今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民众唱花儿的情景。

据悉,花儿产生于明代初年,因歌词中把女性比喻为花朵而得名,以爱情为主线,多方面展现各个时期的社会生活,广泛流传于青海、甘肃、宁夏、新疆等中国西北部省区,是汉、回、藏、保安、撒拉、土等民族中共创共享的民歌。

“幼时,我父亲、舅舅那辈人在田间干活时都会哼唱几句花儿,当做劳累时的消遣。”今年36岁的民和县藏族花儿歌手索南孙斌说,他与花儿结缘已近30年。

索南孙斌七八岁放牛时,偶然听见父亲孙林祥和当地的老人唱花儿,他就偷偷学了几句。

那时,孙林祥虽喜欢花儿,但每次都只偷偷唱,他认为花儿最多算是乡间野趣,上不了台面,不想让索南孙斌学。

但青海春晚上青海花儿省级传承人“花儿王子”马俊的表演却让索南孙斌下定决心去学。

家里黑白电视上播放着马俊高亢悠长的歌声,8岁的索南孙斌被深深地吸引,心底萌发出学花儿的念头。17岁的他不顾家人反对,加入青海省马俊花儿艺术团正式学唱花儿。

“刚开始父亲很反对,他觉得唱花儿没前途。但后来我找到了和花儿有关的工作,并且现在小有名气,父亲不再反对,甚至为我如今的成就感到骄傲。”索南孙斌说。

非遗之花的传承(世界非遗花儿传承百年)(2)

图为孙毛措(左一)在第十七届西北五省(区)花儿演唱会上演出。文思睿 摄

2006年,花儿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花儿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花儿成为了世界‘非遗’,登上了‘大雅之堂’。但目前有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是,青海花儿歌手断层现象严重,缺少年轻歌手。”青海省文化馆调研部主任冶英生担忧地说。

青海省文化馆调研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底,青海省约有400余名较有影响力的花儿歌手,但大部分皆为“60后”“70后”。

为了呼吁更多年轻人学唱花儿,青海省文化馆自2004年起已成功举办十七届西北五省(区)花儿演唱会等各类花儿演唱活动,并曾先后前往北京、天津、广州、西安、四川等地参与花儿演出。

在索南孙斌看来,花儿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如果没有去唱花儿,可能我现在就是个普通的放牛娃。”索南孙斌说,“但因为花儿,我还去过北京、香港、澳门、菲律宾、美国、加拿大等地表演,这些经历是从前的我想都不敢想的。”

索南孙斌对花儿的热爱深深感染了女儿孙毛措。彼时,未满5岁的孙毛措会不由自主地哼唱几句花儿,这让索南孙斌很是惊喜。

“可能是我和她妈妈有时会在家里唱花儿的缘故,她在这种氛围里长大,逐渐就喜欢上了花儿。”索南孙斌说,孙毛措5岁开始跟他正式学唱花儿,现已多次参加大型花儿演出活动。

孙毛措也曾在学校表演花儿,但很多同学表示听不懂,也欣赏不来,但她并未受此影响。“我喜欢花儿,一点都不觉得学唱花儿辛苦。”孙毛措笑着说。

“花儿是世界‘非遗’,但现在学花儿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很多小孩都不知道花儿是什么,我培养她也是想将花儿传承下去。”索南孙斌说。(作者 文思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