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上班族(银发族重返职场)

银发上班族(银发族重返职场)(1)

67岁的李德义应聘进入北京市怀柔区宝山镇道德坑村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一名讲解员。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摄

不久前,“中国老年人才网”正式上线,标志着我国老年人才信息库和老年人才信息服务平台正式启动建设。据媒体报道,该网上线2天,就吸引了5000多名求职者、100多家企业注册。一时间,老年人再就业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10月8日,《天津日报》就“银发族”重返职场的相关问题,做了跟进报道。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逾2.67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8.9%,其中60岁到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半数以上。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开发“老年红利”的呼声也逐渐兴起。

由于市场议价低,在用工成本不断增高、各地不时出现用工荒的情况下,“银发就业者”缓解了部分用人单位的招工压力。目前,我国相关部门、各地方已经开始有所动作,推动和服务于低龄老年人再就业。

据某大型招聘平台报告显示,2020年2至9月,50岁及以上提交简历的求职者同比增长32.4%,增速是35岁以下求职者的4倍多。目前中国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口中,有意愿留在劳动力市场的比例大约在40%左右。

但随着“银发族”再就业人口的增加,讨薪难、维权难等事件近年来也有所增长。这也提醒,让“银发族”再就业发挥真正价值,其劳动权益保障也要进一步跟上。

银发上班族(银发族重返职场)(2)

从中国老年人才网164名求职者信息发现,50-59岁年龄区间的求职者是继续就业的主力军,占比近六成,其次为60-69岁年龄区间。新京报制图

数据显示,“银发族”再就业,绝大多数集中于餐饮、保安、环卫等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行业。而餐饮、保安、环卫等岗位,工作时间较长,也对年龄和身体状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问题是,一些用人单位为了节约人力成本,并不主动与再就业的老年人签订聘用协议,更别提办理医疗、工伤等。在此现实情况下,“银发”再就业者一旦发生意外,其合法权益就很难得到保障。

事实上,根据现行劳动法律法规,“银发族”再就业,与用工单位不再形成劳动关系,用工单位仅需支付报酬,双方不涉及社会保险等。这使得超龄老年人的劳动权益保障,其实一直处于空白地带。

此前就有媒体报道, 江苏阜宁一位年逾八旬的环卫工人,讨薪两年多未果。对此,当地劳动监察部门回应称,由于老人超过法定退休年龄,所以他与公司的劳动合同终止,不属于劳动监察处理范围。

这些现实也提醒,在鼓励“银发族”再就业的当前背景下,势必会有更多老年人进入就业市场,他们的劳动权益,亟须通过制度予以保障。换言之,“银发族”重返职场,也需不断完善相关保障制度,如明确签订相关聘用协议、设置最低工资制度等,让其就业环境“适老化”。

总之,在老年人迎来职业的“第二春”时,不仅需要更多的社会关注,也要有更加“适老化”的保障制度,让他们体面地劳动,更有尊严地生活。

撰稿 / 汪昌莲(职员)

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刘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