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町幕府灭亡时间(应仁之乱11年激荡岁月)

以前了解日本读过《源氏物语》、《菊与刀》等作品,认识的名人也只是德川家康、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等少数人物。看过吴座勇一写的《应仁之乱》,我才注意到了日本战国时代开始之前还有这样混乱的十一年。

室町幕府灭亡时间(应仁之乱11年激荡岁月)(1)

一、应仁之乱始末

应仁之乱是指发生于1467年至1477年之间日本室町幕府时期的封建领主间的内乱。和世界历史一样,这样的动乱无非也是为了权利之争。但日本的这次动乱却很奇葩,在吴座勇一着呢《应仁之乱》的“前言”写道:“人们不明白为什么战乱会爆发,也不知道最终究竟是谁获得了胜利。”

据历史记载,这场持续十一年,之后又影响日本历史的内乱表面起因是室町幕府的八代将军足利义政没有子嗣,所以想把位置传给弟弟足利义视,而足利义政的妻子日野富子却不同意,生下了儿子足利义尚,想让儿子继承将军之位。

可他们都没有看到细川胜元和山名宗全这两股崛起的力早就想夺取幕府的实权,正是这个内斗给他们提供了介入的最佳时机,就这样,应仁之乱从家族内部的小矛盾为引子爆发了。

室町幕府灭亡时间(应仁之乱11年激荡岁月)(2)

刚开始应仁之乱只是在京都范围内,但是后来却蔓延波及到了周边地方,甚至全国都发生了战斗。这十一年的混乱历史似乎很少有人被提起,比如战国时代的所出现的那些英雄们,应仁之乱是黯淡无光的。但历史学家们却忽略不了这十一年对日本历史的影响。

本来只是室町幕府将军之位之争,却发展成天皇正统之争。东军控制将军足利义政、后土御门天皇和后花园天皇,西军则控制义视和南朝的后龟山天皇之重孙,双方均以自己为正统,称对方为贼军。

权利之争中受伤的终究是底层人民,长期的战乱以与盗贼横行使京都市街地荒废。最后,由于两军皆无法占优势,实际交战的情况只是少数。文明年间属于东军的足轻骨皮道贤在后方以游击战搅乱,其实亦包括了强盗集团的部队。

这本《应仁之乱》中作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重新展现了应仁之乱发生过程中各个势力之间的博弈,也思考了因何发生了混乱的战争。这本书的出版也在当时的日本社会掀起了一股热潮,引发了读者很大的兴趣,日本媒体也争相报道一度霸占日本亚马逊畅销书榜第一位。

室町幕府灭亡时间(应仁之乱11年激荡岁月)(3)

直到1477年(文明9年)11月11日政弘撤回到周防国撤收,以致西军在事实上已经瓦解。11月20日,幕府为了祝贺“天下静谧”进行祝宴,使维持了十年的应仁之乱终于完结。

而出去经过两年后回国的日本水墨画画圣雪舟看到的是京都和大阪均因战乱尽为焦土。可见这十一年的应仁之乱给人民所带来的苦痛有多大。

二、应仁之乱的影响

不管是世界上的那一次战乱过后,权力巅峰的人都要重新洗牌,曾经室町幕府控制的守护大名们已经覆灭,兴起的是起于底层的战国大名们。而在其他领域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首先是瓦解了守护在京制度。以前的大名都是要有在京城的义务,同时具有守护实力的大名可以在幕府参与决策。这是高明的监视和控制手段,每一个大名身后都有一群行动敏捷的家臣。

室町幕府灭亡时间(应仁之乱11年激荡岁月)(4)

其次地方家臣、武士和平民的地位开始上升。应仁之乱爆发后,幕府的威慑力几乎丧失殆尽,诸多大名根据扩大的经济圈,形成了独立的政治社会——大名领国。从最底层成长起来的武士们在战乱中有了更多的机会,通过坚持和奋斗,也可以走上上层的统治层面。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最后,京都文化向外传播。当然,任何时候的战乱之后,社会秩序是一次新的洗牌,而文化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有些是消失,有些是进一步扩大范围,有些是更加受人们欢迎。而应仁之乱后,京都及周边地方的下层势力崛起,他们也想享受京都文化。所以,京都文化迎来了一个向外发展的机会,如小说艺术、连歌和歌、猿乐能、茶道等,得到了下层文化甚至整个社会的认可。

室町幕府灭亡时间(应仁之乱11年激荡岁月)(5)

三、结语

当我读完这本《应仁之乱》的时候,我有一个想法:还要再读一遍。它不像是枯燥乏味的历史资料堆砌,而是用大众能够看懂的通俗语言为我们呈现了一段风云激荡的岁月。从小处着眼,从细微处入手,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直白描述。同时,也对一些关键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论断,引发读者思考。

与其说这是一本历史作品,还不如说是一本人文作品,抑或是一本通俗小说。总的来说,想要了解日本史,我觉得这本书必不可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