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规曹随有什么深意(从萧规曹随看保持法律的稳定性)

萧规曹随是西汉初期的一个典故。汉高祖刘邦去世后,汉惠帝继位。尽管汉初奉行黄老之学,讲究无为而治,但汉惠帝新皇帝上任,自然想有一番作为,偏偏这个时候丞相萧何去世了,于是,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七月,根据萧何临死前的推荐,任命曹参为丞相。萧何担任丞相的时候,为汉朝创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法律制度。曹参继任后,完全照章行事,所有的条令都不变化,一律遵照萧何当时的规定。据《资治通鉴》记载,曹参任丞相后每天只顾喝酒,不管政事。他的下属和朋友就想劝他好好上班,但没等他们开口,曹参就劝他们喝酒,直到喝醉回去,始终没有机会开口。一开始,汉惠帝还能容忍,时间长了就受不了了,但考虑到曹参是随汉高祖打天下的老臣,不好意思直接和曹参说。曹参的儿子担任中大夫,直接给皇上服务的。汉惠帝就和曹参的儿子埋怨,说曹参是不是欺负我年轻所以不好好工作啊,让他回家私下里问一下他爸爸怎么回事,劝曹参认真履职尽责。曹参的儿子回家问曹参这个事,结果曹参大怒,用鞭子抽了儿子200下,说赶紧回宫伺候皇上,这种国家大事不是你该管的。后来,曹参上朝后,汉惠帝责备曹参说,那天是我让你儿子劝你的。曹参赶紧跪下来谢罪,说陛下的水平和高祖比如何。汉惠帝说,我不如高祖。曹参再说,陛下以为我和萧何谁的水平更高。汉惠帝说,似乎你比不上萧何。曹参接着话茬说,陛下说得太对了。高祖和萧何平定了天下,建立了法律制度。如今陛下只需垂手治国,我们依法履职,大家都严格遵守现有法令,不就够了?话说到这里,汉惠帝说,你说得对。后来的历史也证明,曹参是有大智慧的人。萧规曹随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很好,法律制度的遵守情况良好,社会秩序井然,老百姓非常安心。

这个故事很有意思。从现代人的角度看,当时萧何的表现不是一个好员工,更不是一个好领导。作为员工,成天喝酒、不好好上班,属于严重违反工作纪律。作为领导,不发挥表率作用,不积极改革创新,反而带坏了单位风气,造成恶劣的影响。成天喝酒、不好好上班,还一堆道理,真是岂有此理。如果是现在,这种行为表现哪个单位都不会容忍。但历史的进程不是按照现代人的观点来进行的,有的时候让人忍俊不禁、开怀大笑,在大笑之后也会沉思历史故事背后的原因。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对萧规曹随的原因,不同人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进行不同的解读,既有汉惠帝从谏如流,也有曹参的智慧应对;既有汉初无为而治思想的影响,也有前后制度保持衔接的考虑等等。从法理的角度看,萧规曹随的意思就是要保持法律制度的稳定性,不能随意修改或者废止法律制度。尽管萧规曹随明面上的理由是当时的立法者(汉惠帝和曹参)不如以前的立法者(汉高祖和萧何)聪明,但背后的理由是法律制度要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性,给人们的行为提供明确的指引,让普通人都能预期到遵守法律制度、按照规则办事会得到法律制度的肯定,而不是法律制度的惩罚。无规矩不成方圆,但规矩变化过多过频,则人民来不及学习和掌握,就会不知所措,有关社会秩序必然受到不利影响。

法律的稳定性对于法治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给法治下过一个很经典的定义,法治是指法律得到普遍遵守,而大家遵守的法律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即良法。从曹参的角度看,良法的问题是汉高祖和萧何解决的。萧何所立之法非常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人民群众的需要,所以,曹参不担心良法的问题,只需要保持法律的稳定即可,也就不需要对法律频繁进行修改或者废止。因此,曹参只需要解决大家守法的问题,于是,他就在遵守法律制度上做表率,对萧何留下的规矩和制度一点也不变更,带动各级各部门的官吏都严守制度,从而带动普通百姓认真守法,推动形成一个普遍守法的社会氛围。在大家都接受和遵守法律制度的情况下,法治的一个基本条件普遍守法也就逐步实现了,基于法律基础上的社会秩序也就慢慢形成了。保持法律制度的稳定,为普遍守法提供了有利前提,也就保持了这种法律制度之上的社会秩序的稳定,保障了社会的正常运转。在历史的暗合中,萧规曹随其实推动当时的中国社会实现了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法治。

萧规曹随看似不难,其实很难。它不仅考验着立法者的定力和耐力,而且考验着执法者和司法者的智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台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日益增加,对有关文件的修改和废止也连续不断。这里面的原因很多,既有改革深化、推动发展等方面的现实需要,也有法律制度自身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内在原因。然而,过于频繁的修改和废止不可避免会影响法律制度的稳定性,增加了学习和执行有关法律制度的困难。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法治中国的新时代,尤其需要注意法律稳定性在法治建设中的重要价值,这就要求我们推动科学立法,切实提高制度建设质量,让一项法律制度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为组织和个人依法办事提供明确的指引,推动基于规则的法治逐步形成和发展。这或许是我们从萧规曹随故事中学到的最为重要的启示。

萧规曹随有什么深意(从萧规曹随看保持法律的稳定性)(1)

萧规曹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