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节抒怀(五四青年节我徜徉在花海里)

“五四青年节”,我徜徉在花海里,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五四青年节抒怀?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五四青年节抒怀(五四青年节我徜徉在花海里)

五四青年节抒怀

“五四青年节”,我徜徉在花海里

五月是个盛开的季节,到处都是花的海洋。此时此刻,我的心中吟唱起那首《光荣啊,中国共青团》的团歌。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

拥抱青春拥抱时代;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 用生命点燃未来. "五四"的火炬, 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壮丽的事业, 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 我们开创新的世界。

这是一首融入我生命里的战歌,如同《地质勘探队员之歌》一样,长久地陪伴在我的精神世界里。

1990年,我作为一名13岁的中学生光荣的在众目睽睽之下,加入了中国共青团。在内心开始了严格要求自己的历程,到2000年之前,一直担任不同群体的团干。可以说,从小有崇高的“革命理想”,受到了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毋容置疑,一个人的成长是与家庭环境有密切关联的。我成长在一个转业军人的家庭,我的姥姥当了半个世纪的军烈属。“热爱祖国”是我们家族的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元素。

作为一个思想上要求上进的年轻人,我在20岁之后经历了一些挫折和考验,也同时在不断地逼着自己成长。至今内心仍然念念不忘“五四青年节”在我生命中的意义。

五四青年运动是一次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从这里开始,自由、平等、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成为意识主流。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走上了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成为了近现代中国命运的转折点。1939年,“5月4日”被正式命名为“青年节”,用永恒定格的方式完成了对青年精神的承继。它让我们铭记:每一个时代都需要青年的力量,这是一种爱国精神,也是一种家国担当。

今天,我想重温一下:“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我们应该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积极进取,勤奋工作。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而所有这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因此,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应该把这些方面结合起来,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民族危亡之际,五四运动唤醒沉睡的中国;国家奋起之时,“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响彻神州大地。百年来,五四精神代代相传,民族薪火生生不息。

纵观从2000年开始,我栉风沐雨地行走在民间环境生态保护的各项运作中,根源在于“爱国主义”根植于内心。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总理带给我的精神洗礼。他让我学会了思考,懂得了读书的重要意义。崇拜是要付出一些代价的。在我24岁之前,笃定的是要为野外地质勘探事业奋斗终生,成为像李四光爷爷那样的地质学家。而最终,带我行走天涯的是所坚持的生态环境保护的种种行动和考察。

“五四精神”代表着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统一体现。“五四精神”就是升华了的爱国精神。

秉持“天人合一”的信念是我长期以来的坚持。这样的生态环境保护信念,让我的精神世界就有了寄托,行动一直有意义,我愿意一直燃烧这样的热情,永远都保持在青春期的状态。

“五四青年节”已固定成一种文化符号,其象征意义主要是对国家命运的担当,对社会问题的激情破解,对各行各业的唤醒与创造。五四青年节既是对历史承诺的担当 ,也是对实现社会与人生的叩访 ,更是对未来历史的观照。

2022年1月1日新年伊始,我又开始奔波在生态环境保护的进程中。尤其是对滨海湿地生态保护,更是情有独钟。2010年到2020年的目标“同饮黄河水,共思渤海湾”的框架行动计划已经告以段落。接下来的十年进程将围绕着“悦读地球母亲”这个框架来开展力所能及的行动,不断的实践不断的学习修行。

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如今已经在各个层面达成共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家目标,自觉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使命在向我们召唤。我要向前一步,继续秉持信念,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爱国俱同心,壮哉五四。“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我愿意一直仰望星空。

(任增颖 涂鸦于2022年4月30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