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诺必寡信下句话(箴言轻诺必寡信)

轻诺必寡信下句话(箴言轻诺必寡信)(1)

老子

古语箴言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中有言:“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那些轻易发出的诺言,必定很少能够兑现,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看重困难,所以最终就没有困难了。“轻诺”、“寡信”、“多易”是许多人的通病,如何克服这些恶习,是我们许多人都要思考的问题。

轻诺必寡信下句话(箴言轻诺必寡信)(2)

君子诚之为贵,夫轻诺必寡信

老子的大智大慧,对于人性有深刻的洞察,所以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轻易许诺的人必定信用不足。老子说这话的目的一方面是告诫我们不要上花言巧语的当,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守信用,重诺言,不做言而无信的轻薄之徒。

以诚信待人,是成大事者的基本做人准则。 “诚”是一个人的根本。待人以诚,就是信义为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能感化万物,也就是所谓的“心诚则灵”。相反,心不诚则不灵,行则不通,事则不成。

明代诗人朱舜水说:“修身处世,一诚之外更无余事。故曰:‘君子诚之为贵’,自天子至于庶人,未有舍诚而能行事也;今人奈何欺世盗名矜得计哉?”所以,诚是人之所守,事之所本。只有做到内心诚而无欺的人,才是能自信、信人并取信于人的人。一个干大事的人,首先要做到诚挚待人、光明坦荡、宽人严己、严守信义。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和支持,从而为事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古往今来,中国人始终把讲信用、守信义作为为人处世、齐家治国的基本品质,而诺言能否兑现往往是检验一个人是否守信的重要依据,清代顾炎武曾赋诗言志:“生来一诺比黄金,哪肯风尘负此心。”言必行,行必果,守信是“诚“之本。

轻诺必寡信下句话(箴言轻诺必寡信)(3)

东汉时,汝南郡的张劭和山阳郡的范式同在京城洛阳读书,交情很深,学业结束他们分别的时候,张劭站在路口,望着天空的大雁说:“今日一别,不知何年才能见面……”。范式劝解张劭道:“兄弟,不要伤悲。两年后的秋天,我一定去你家拜望老人,同你聚会。”

落叶萧萧,篱菊怒放,转眼就到了两年后的秋天。张劭听见天空一声雁叫,牵动了情思,他对母亲说:“刚才我听见天空雁叫,范式快来了,我们准备准备吧”。他母亲不相信,摇头叹息:“山阳郡离这里千余里路,范式怎会来呢?”张劭说:“范式为人正直、诚实、极守信用,不会不来。”

约定的日期到了,范式果然风尘仆仆地赶来。旧友重逢,亲热异常。张劭母亲激动地站在一旁直抹眼泪,感叹地说:“天下真有这么讲信用的朋友!”范式重信守诺的故事为后人传为佳话。

在与人交往时,如果真能帮助别人办点事,这种精神当然可贵。但是,办事要量力而行,说话要注意掌握分寸。有的事,明知办不到,就应向别人说清楚,千万不能打肿脸充胖子,在别人面前逞能,轻率许诺。这样不但得不到友谊和信任,反而会失去朋友。所以许诺可以,但等到事情有了十足的把握再说也不迟。

能履行自己诺言的人会受到敬重,轻易许诺又不能履行就会受到别人的鄙薄,给自己增加了许多精神负担。讲信用,守诺言,是立身处世之道,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和情操,它既体现了对人的尊敬,也表现了对己的尊重。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做一个诚信之人,“寡信”、“轻诺”、“言而无信”实不可取。

轻诺必寡信下句话(箴言轻诺必寡信)(4)

君子少轻易之行,多易势必多难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中曾记载:“魏其侯者,沾沾自喜耳,多易,难以为相持重。” 裴駰注:“多易,多轻易之行也。”

“多易”, 把事情看得太容易,轻易行事,所以也就容易导致困难与失败。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看起来很容易却必定要碰到很多困难;做起来看似很简单却必定要遭遇很多波折。有的工作,难度极大,却能够干得圆满;有的事情,虽举手之劳,但也经常办得一塌糊涂。其中的天壤之别,就在于是否重视,是否把事情慎重以待。把事情谋划得难,难也不难;把事情视为很易,易也不易。难和易就是这样相反相成、互相转化。

历史上关于“多易”的案例数不胜数,马谡失街亭也可以说是其中一例。马谡是“马氏五常”之一,自幼喜欢学习兵法,谈起军事理论头头是道,滔滔不绝,一直自恃才高,骄傲自满,也因此一直没有得到重用。

司马懿用计杀掉叛将孟达后,奉魏主曹睿之令,统率20万大军杀奔祁山。诸葛亮在祁山大寨中闻知司马懿统兵而来,急忙升帐议事。诸葛亮道:“司马懿此来,必定先取街亭,街亭是汉中的咽喉,街亭一失,粮道即断,陇西一境不得安宁,谁能引兵担此重任?”参军马谡道:“卑职愿往。”

蜀帝刘备在世时曾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诸葛亮想起刘备的话,心中有些犹豫,便说:“街亭虽小,但关系重大。此地一无城郭,二无险阻,守之不易,一旦有失,我军就危险了。”马谡说:“我自幼熟读兵书,难道连一个小小的街亭都守不了吗?”

轻诺必寡信下句话(箴言轻诺必寡信)(5)

诸葛亮见马谡胸有成竹,于是让马谡写下军令状,拨给马谡25000精兵,又派上将王平做马谡的副手,并嘱咐王平:“我知你平生谨慎,才将如此重任委托给你。下寨时一定要立于要道之处,以免魏军偷越。” 马谡和王平引兵走后,诸葛亮还是不放心,又对将军高翔说:“街亭上有一城,名为柳城,可以屯兵扎寨,今给你一万兵,如街亭有失,可率兵增援。”高翔接令,领兵而去。

马谡和王平来到街亭,看过地形后,王平建议在五路总口下寨,马谡却执意要在路口旁的一座小山上安寨。王平说:“在五路总口下寨,筑起城垣,魏军即使有十万人马也不能逾越,如果在山上安寨,魏军将山包围,怎么办?”马谡笑道:“兵法上说:居高临下,势如破竹,到时候定使他魏军片甲不存!”王平又劝道:“万一魏军断了山上水源,我军岂不是不战自乱?”马谡道:“兵法上说:置之死地而后生。魏军断我水源,我军死战,以一当十,不怕魏军不败!”。王平无奈,只好率五千人马在山西立一小寨,与马谡的大寨形成掎角之势,以便增援。

司马懿兵抵街亭,见马谡下寨在山上,不由仰天大笑,他一面派大将张郃率兵挡住王平,一面派人断绝了山上的水源,随后将小山团团围住。蜀军在山上望见魏军漫山遍野、队伍威严,人人心中惶恐不安。马谡下令向山下发起攻击,蜀军将士竟无人敢下山。不久,山上饮水点滴皆无,蜀军将士更加惶恐不安;司马懿下令放火烧山,蜀军一片混乱。马谡眼见守不住小山,拼死冲下山,杀开一条血路,向山西奔逃,幸得王平、高翔以及前来增援的大将魏延的救助,方才得以逃脱。

街亭一失,魏军长驱直入,连诸葛亮也来不及后撤,被困西城县城之中,被迫演出了一出“空城计”。诸葛亮退回汉中,依照军法“挥泪斩马谡”。

轻诺必寡信下句话(箴言轻诺必寡信)(6)

马谡虽然熟读兵法,但他缺乏实际经验,而且把守卫街亭一事看得太过容易,只知死守兵法却不知变通,以为只要简单的按照兵书所写就能取胜,殊不知现实情况复杂,他的“多易”最终导致了严重的“多难”。由此可知,形成“多易”的一个重要原因恐怕是头脑简单,胸中无数,认识肤浅。现实事物发展千差万别又不平衡,只有统筹兼顾,全面把握,因地制宜,才能有章有法, 从容应对。不以为然,随心所欲,凭想当然而“轻举妄动 ”,只会导致“多难”局面的出现。

如马谡的“难道连一个小小的街亭都守不了吗”一样,“这样的小事怎么会做不好”、 “没什么了不起,就那么一回事”,这常常是一些失败者最初说的话。由此可见,“多易”也往往源于“大意”。“大意”者,掉以轻心,漫不经心,自己不能集中精力,以实施具体指导;也不会集思广益,以实现群策群力。古今多少事,反复证明,“大意失荆州”、“骄兵必败”。要想成 功,必当有临事而惧、慎终如始、一丝不苟的态度。

“多易 ”必然会模模糊糊、马马虎虎,大而化之、大叶粗枝,而这必然会导致工作和生活中的更多困难。牢记“多易必多难 ”,在工作生活中重视不轻视,精心不将就,细致不粗放,严谨不疏漏,实干不空谈,如此才能取得成功。

本文由【大道知行】(dadapzhixing)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