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产业六加一体系(四平伊通县全力推进肉牛产业发展)
初夏时节,草青牛肥。走进伊通,就可以发现这里是一个充满田园牧歌情调,因肉牛产业而兴旺的活力的地方。截止到2021年底,全县肉牛养殖量达到59万头,同比增长18%。今年上半年,养殖量达到46.2万头,同比增长11.7%,预计到年底肉牛养殖量可达65万头,同比增长10.2%。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近年来,伊通农业发展成效明显,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宏图正在徐徐展开。
乘势而上,牵住产业“牛鼻子”
时代的发展推动着一座城市的换新和演变,提起牛,就不得不说到伊通,伊通饲养肉牛历史悠久,全国最大的非牧区黄牛交易市场已经有300多年历史,民众养殖基础深厚,那么如何将产业做大,无疑就找到了致富的突破口。
走进伊通满族自治县黄牛现代农业产业园,就会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产业园占地36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3亿元、最多可饲养12000头肉牛……从以前的“单打独斗”已经形成了以营城子镇为中心的黄牛产业发展核心区和以河源、西苇、伊丹、二道、新兴、伊通镇等乡镇为节点的特色养殖肉牛产业发展带。
伊通肉牛产业以“政企联合、合作社为媒、村民入股、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为发展模式,实现多方联动发展、共享共赢。通过黄牛养殖、屠宰及饲料生产加工、有机肥生产加工、销售物流服务构成了一套完整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创新了黄牛产业融合的新模式、新方法,肉牛产业直接带动种养殖户数达到2.8万户,直接带动黄牛服务销售经纪人3000余人。2021年通过伊通营城子镇黄牛交易市场交易黄牛量达15万头。
培育“牛经济”,带动村民发“牛财”
在伊通县西苇镇红光村的伊通满族自治县德牧业有限公司,干净整洁的圈舍居中分布,上千头牛低头吃着草料,整个牛圈生机勃勃。这是一家以黄牛养殖与繁育、肉羊养殖与繁育及其它特种养殖,饲料加工、畜产品销售于一体综合性大型养殖园区,现存栏优质黄牛1550头,建设了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精饲料加工生产车间和粗饲料储存场地,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负责人姜洪波告诉记者,他一直秉承专注养殖生产、科技示范推广、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发展理念,以分工协作为前提、以规模经营为依托、以利益联结为纽带,带动一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共同致富,现已带动36户肉牛养殖,年增加总收入80余万元,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助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
姜洪波伊通牛经济里的一个缩影,在营城子推行黄牛养殖主体培育模式,为没有土地、缺少技术的养殖户提供圈舍租赁、技术指导,降低黄牛养殖门槛培育养殖大户。在伊丹镇推行合作社托养分红模式,将妊娠母牛寄养到农户,每生产一头犊牛支付农户3000元托养费,增加农户收入的同时提高合作社经济效益。正在通过招商引资,在每个乡镇新建一个2000头的黄牛养殖场,通过寄母还犊等方式强化与散养户的利益联结,引领带动更多农户参与肉牛养殖。
联动支牧,“金融活水”汩汩流淌
“肉牛养殖虽然相对稳定,但受前期投资大、生长周期长等多种因素影响,有养殖意愿的农户大都有心无力。”这是一位牛经济的话,也说到了点子上。
金融是发展现代经济的血脉,资金是企业运行的血液。长期以来,融资难、融资贵始终是畜牧企业和养殖户热议的话题,只有疏浚农村金融的源头活水,才能提升畜牧行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
为了鼓励扩群增养,激发养殖户热情,伊通相关部门下发《伊通满族自治县关于开展金融服务质效提升行动助力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让金融服务助力肉牛产业不断发展,截至目前,各金融机构发放涉牛贷款2500笔,放款余额2.2亿元,惠及2488户。伊通县也被确定为金融服务提质增效助力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试点县,已经完成7万余农户基本信息采集工作,金融风险防火墙初步建立,全县187个村均设立农村金融服务站,实施“整村授信”新模式,授信额度1.9亿元,整村授信贷款余额1.35亿元。同时,建立病死牛无害化处理与保险联动机制,每头病死牛最高可获理赔资金1.5万元,能够最大限度降低养殖风险,让老百姓有了保障。
从副业到主业,从传统产业到生态产业,伊通县肉牛产业踏着历史的足音,正走向高层次和新境界,成为内涵更丰富、特色更鲜明、知名度更高、影响力更强的畜牧强业。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毛思博 通讯员 崔圣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