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轻的天生扁平足怎么治疗(科普9骨科常见病之)
扁平足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足部畸形,它又被称作平板脚、平足等,主要是由于足底内侧足弓弯曲弧度变小,在直立姿势下,足弓下降甚至消失呈鸭掌样的一种现象。
其发病率占人群的7.1%,在成人平足中50岁以上的女性较多。
有研究统计扁平足在中国青少年中的发生率高达10%~20%,其实平足的人很常见,而平足症并不常见。另外,无论是哪个季节、地区都会发生扁平足。
症状
轻症患者长距离行走能力降低,严重病人常表现为步态异常、足踝疼痛、肿胀等。
如因患足的过度外翻及内旋,造成膝关节代偿性外翻及髋关节代偿性外旋等,继而可能引发膝、髋、下背等部位的疼痛和关节炎等。
好发人群
①有遗传性因素的患者,比如父母有扁平足的患儿。
②长期站立或负重的人群,比如某些工作需要长时间的站立,以及某些重体力劳动的工作。
③足部本身患有骨病的患者,容易继发形成扁平足。
④6~10岁的儿童多发生扁平足,因为正常人足弓发育成熟的年龄为此阶段。
⑤体重肥胖者给予脚部的压力过大,也容易发生扁平足。
除遗传和先天性因素外,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摄入营养不均衡、鞋不合脚、不透气、缺乏锻炼等都会导致扁平足。
看到这里,相信有很多小伙伴已经研究起了自己的脚。
也许会发现自己的脚是平的,就以为是扁平足。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平足不意味着就是扁平足。可以说平足的人很多,但是不是所有的平足都是扁平足。
有一个简单方法可以快速区分扁平足和正常足,那就是足印分析法:
通过足印分析来观察脚底的印记形状,从而判断脚底高度等数据。扁平足会没有脚底弓形,因为正常人的脚底高度在14MM左右,低于这个数值就是扁平足了。
扁平足可以进行分类,并根据相应的类型进行治疗。
扁平足分类
按照扁平足的发病时间可以将其分为两种类型:
①先天性扁平足
常并发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和羊水过少。
先天性扁平足表现为行走或者劳累后,感觉到小腿外侧、踝部有疼痛感,足底中心和脚背有肿胀,局部皮肤发红,但经过休息后症状可以减轻。
②后天性扁平足
分为幼儿期扁平足和成人获得性扁平足。
后天性扁平足也可以表现为行走以后脚底出现疼痛,还有可能会出现步态的异常,严重时可以使踝关节其他部位受累。
还有足踝关节肿胀、后跟外翻、拇指外翻等症状。
治疗措施
- 无痛的柔软性扁平足不需要治疗,只要没有症状,不必进行矫正,更不需要手术。
- 有症状柔软性扁平足可配矫形鞋垫或平衡鞋,可以根据生物力学原理去调整生物力线,从而使失去平衡的生物力线趋于再平衡。
- 对于僵硬性扁平足,临床较为少见,一般与骨骼畸形或神经性病变有关,需要医生综合评估治疗。
同时,扁平足还会产生一系列的并发症:
肌腱炎
扁平足会导致跟腱接受过大的压力,最常见的病症就是脚跟后面或小腿下部疼痛、酸痛、压痛及生硬。
足底筋膜炎
患者脚底筋膜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受到过大的负荷产生劳损,而又没有及时被治疗,足底筋膜由于长时间的负荷就会产生拉伤,引发炎症而造成。
拇囊炎
扁平足足弓塌陷,足内外侧变宽,容易引起拇囊炎。
既然扁平足的危害那么多,我们如何对它预防和纠正呢?
对于因为后天因素以及轻微的先天发育不良引起的足弓塌陷,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锻炼、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预防症状的出现,改善足痛、步态不稳等异常。
⭕首先,需要避免长时间的站立和步行,注意休息,以减轻足弓的载重负担,让组织得到充分的休息,使机体有充足的时间对已经受损的结构加以修缮。
⭕其次,避免长期穿过高的高跟鞋或其他不舒服的鞋子,推荐穿舒适的平地鞋,去除促使足弓变形的不良因素。
⭕如果您已经有了明显的痛感,并影响到了您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就要采取一些措施了。
可以做一些足部的功能锻炼,比如说踮脚用脚趾头走路、用力屈曲脚趾头等动作,其目的是锻炼足部的肌肉及肌腱组织,让他们更有力地维持足弓的形状和功能,改善足弓塌陷的症状。
其实,扁平足的症状平时并不明显,绝大多数平足的人走路是看不出来的,更不会摔跤。只是在大量运动或体重超大时,问题才会显现出来。虽然问题不大,但还是要引以重视,因为时间久了也会对我们的骨骼和肌肉造成伤害。在必要时,应到医院接受专业的锻炼指导或者手术治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