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基知识点重点(公基知识点总结2)

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公基知识点重点?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公基知识点重点(公基知识点总结2)

公基知识点重点

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4.马克思主义的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5.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6.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

7.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8.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9.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事物的普遍联系和事物的永恒发展。

11.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多样性。

12.实践的基本特点:客观物质性、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13.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验。

14.感性认识包括相互联系、循序渐进的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15.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16.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新功能。

17.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8.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19.规律的特性:可知性、客观性、普遍性、可利用性。

20.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且的和归宿,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21.真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的根本属性。

22.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主要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2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24.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5.人的属性分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属性。

26.“万事如意”从哲学上违背了矛盾的普遍性。

27.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28.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9.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30.“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表明真理与谬误是相互贯通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1.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32.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实践性、革命性、人民性和发展性的鲜明特征。

33.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是人民至上,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

34.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

35.马克思主义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36.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世界。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

37.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的状态,割裂二者的关系会导致形而上学不变论或相对主义诡辩论。

38.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39.“吾心即是宇宙”、“存在即被感知”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范畴。“上帝是一切的主宰”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范畴。

40.区分质变和量变的标志看是否超出一定的限度。

41.辩证的否定实质是“扬弃”。

42.否定之否定规律告诉我们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43.理性认识包括相互联系、循序渐进的三种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

44.矛盾的普遍性是事物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的个性。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45.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和第一位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46.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总的量变中有部分质变。

47.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48.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49.物质运动的五种基本形式: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

50.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即事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处于运动之中。

51.社会的基本矛盾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52.生产力要素一般分为两大类:①实体性要素,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劳动者;②智能性要素,主要包括科学技术。

53.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区分社会制度的根本标志。

54.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55.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56.意识的本质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形式上是主观的。

57.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尊重客观规律。

58.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59.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60.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

61.认识的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62.上层建筑划分为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

63.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64.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65.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6.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67.在每一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68.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69.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者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70.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划分为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71.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是由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划分的。

7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三个缺陷为: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

7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割裂二者的关系会导致形而上学不变论或相对主义诡辩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