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弹2为什么刘德华要上电梯(拆弹2刘德华黑化是硬伤)

去年12月24日,《拆弹专家2》正式登陆院线,经过两周左右的口碑沉淀,目前票房势头依旧强势,在动作片不多的贺岁档杀出一条血路,最终票房定格多少,我们拭目以待。

拆弹2为什么刘德华要上电梯(拆弹2刘德华黑化是硬伤)(1)

关于剧情、幕后、特效,大家已经讨论的很多。坦诚地说,《拆弹2》的商业属性很强,为了追求影片的节奏和视听刺激,也的确出了小bug;影迷们讨论最多的,就是刘德华饰演的潘乘风的黑化之路。

拆弹2为什么刘德华要上电梯(拆弹2刘德华黑化是硬伤)(2)

不少观众觉得角色这种转变略显生硬,当不成英雄就当恐怖分子有点说不通。

二刷之后,我倒觉得这个黑化可以理解。

不说什么理想、大义、舍己为人等虚头巴脑的高帽子,就从角色单维度入手;

有一个心理学的结论,让人惊掉下巴——

在工作时,拆弹专家的心率会下降。

拆弹2为什么刘德华要上电梯(拆弹2刘德华黑化是硬伤)(3)

而且更加不可思议的是,拆弹专家在工作时的心血管的状况,竟然跟某些施虐者完全相同,因为施虐狂就是如此,与闭上双眼懒洋洋地躺在沙发上相比,施虐者在殴打他们的配偶时感觉更放松。

这种生理反应,是正常人,在正常思维下无法理解的。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拆弹专家在工作时,是有快感的,是爽的。

于是,这个心理学课题得出这样结论——

精神病态者很可能是一个杀人恶魔,但同时也可能是一名超级英雄。

断腿之后,失忆之前的日子里,潘乘风的行为,是一个典型的精神病患者。

拆弹2为什么刘德华要上电梯(拆弹2刘德华黑化是硬伤)(4)

这一点上,他的药瓶可以佐证;时而闪现的画面,暗示着他的神经在不稳定波动;这短短几分钟的戏,爆炸案接连发生,邱礼涛有意掩盖潘乘风的情绪,观众看不出他脸上是恐怖分子的喜悦、还是作为拆弹专家的难过,因此一脸蒙圈。

长期处在这种高危、高压、孤立、刀头舔血的工作中,人出现精神问题并非不能理解;

拆弹成功,就是超级英雄;

拆弹失败,就是死无全尸;

没有中间过渡地带,每一次再见,都可能是永别。

拆弹2为什么刘德华要上电梯(拆弹2刘德华黑化是硬伤)(5)

2009年,同样是拆弹题材的《拆弹部队》,也有此类对“人性摧残”的批判——

在伊拉克拆弹队员回国后,回归平静的生活,一次在超市里,他突然愣住、无所适从、不知所措,想念着在战场上的拆弹时光。

在这一秒,他忽然意识到,虽然平安回国了,但作为拆弹队员的他,已经死在了战场上。

战争中的牛人,在超市变身无知幼童;

拆弹是毒药让人上瘾,所以在平淡的生活里他觉得沉闷无趣,他对惊险刺激的爆破上瘾了,所以丢下孩子和老婆重返战场。

这行为并没有多高尚,对他的家庭来说,是悲剧。

拆弹2为什么刘德华要上电梯(拆弹2刘德华黑化是硬伤)(6)

拆弹2为什么刘德华要上电梯(拆弹2刘德华黑化是硬伤)(7)

潘乘风也是一个跟死神玩儿捉迷藏,长期精神高度紧张的人。

在笔者看来,那些“用完即弃”“女友哥们不支持”“理想”等,都不是潘乘风黑化的理由。

长期的职业惯性,让他对爆炸、断肢、血浆,有本能的敏感。

拆弹2为什么刘德华要上电梯(拆弹2刘德华黑化是硬伤)(8)

这个黑化情节,很容易让人想到另一部悬疑惊悚片《搏击俱乐部》

拆弹2为什么刘德华要上电梯(拆弹2刘德华黑化是硬伤)(9)

片子讲的是一个性格窝囊的年轻人在一次飞机旅程中,偶遇一个洒脱不羁的年轻人;在一次偶然下,两人打了一架后,忽然触碰到了灵魂深处的渴望,这种肉体上的疼痛让两个人发现“人活在世界上的证据”,于是便成立了搏击俱乐部;纽约街头千千万万失魂落魄的年轻人,都慢慢加入了这个组织,随着越来越壮大,他们玩儿的越来越过火,最后决定炸大楼。

拆弹2为什么刘德华要上电梯(拆弹2刘德华黑化是硬伤)(10)

性格窝囊的年轻人看着这失控的一切,觉得太越界了,搏击俱乐部已经从“玩”发展成了恐怖组织,于是竭力阻止。

最后的结局,您猜怎么着?

这场炸大楼的恐袭,就是这个窝囊的年轻人,亲手策划的;而那个潇洒哥,则是他精神分裂出来的、跟自己性格完全相反的人格。

拆弹2为什么刘德华要上电梯(拆弹2刘德华黑化是硬伤)(11)

与《搏击俱乐部》不同的是,诺顿饰演的角色麻木、刻板,不知道活着是为了什么,而《拆弹2》里潘乘风这个角色,起点高,但落点低;潘乘风每次工作,都能感觉到生命的律动,感受出血液的流动,他手里抓着自己生命的证据;

而断腿之后,这一切,都烟消云散。

成为恐怖分子的他,与之前最美逆行者,也是精神分裂式的镜面关系。

换句话说,如果不黑化,潘乘风活着于他个人而言,就没有意义。

拆弹2为什么刘德华要上电梯(拆弹2刘德华黑化是硬伤)(12)

说到这儿,又有人出来挑刺了——

这片子三观有问题,歌颂恐怖分子?

能问出这种问题的,要么是杠精,要么是喷子。

《肖申克的救赎》歌颂的是越狱犯?

《洛丽塔》教唆观众去猥亵女孩?

《霸王别姬》是在给同性群体站台?

首先,能进入影史经典的片子,或多或少都有三观上的偏斜,注意是“偏斜”,不是歪曲。

知乎上有人问,如果潘乘风活了下来,那么将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

从香港法律的角度,这人必死无疑。

但电影没探讨这一层,编剧直接把他写死。

拆弹2为什么刘德华要上电梯(拆弹2刘德华黑化是硬伤)(13)

《拆弹2》的主题,在歌颂潘乘风?

抱歉,我真不这么认为。

片尾炸大桥,倪妮刘青云流下的泪水,是作为哥们、作为伴侣的不舍,除此之外,镜头没有多余地给到什么警务处长和人民群众;

回过头看刘青云与倪妮那场重要的对峙——

因为可怜潘乘风,庞玲利用潘乘风的技能和失忆,深入复兴日内部;

而董卓文大怒:他都失忆了还要被你利用,这才是他最大的可怜!

拆弹2为什么刘德华要上电梯(拆弹2刘德华黑化是硬伤)(14)

这场戏在整部片子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探讨的是,一个人的人格和灵魂,是否应该被他的价值所替代。

《拆弹专家2》由此上升到了哲学命题——

不是我选择了围墙之内,而是这里收留了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