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耀华冲天英雄(十年磨一剑李耀华写就皇皇巨著冲天英雄传)

李耀华冲天英雄(十年磨一剑李耀华写就皇皇巨著冲天英雄传)(1)

《冲天英雄传》(第一卷 焦土风云;第二卷 义旗英雄;第三卷 红粉硝烟;第四卷 冲天开国;第五卷金统落晖),李耀华著,华夏出版社2015年2月第一版,定价:236元。

北国网文化频道(北国看书)唐宪宗末年,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大臣之间的朋党之争越演越烈,使宦官更加得势。牛党、李党相继执政,史称“牛李党争”。到唐僖宗统治期间(公元874~888年),时局异常混乱,加之连年的天灾,矛盾爆发。公元875年,王仙芝领导山东、河南农民数千人在长垣(今山东境内)起义,得到黄巢的响应。黄巢起义军避实就虚,避开藩镇力量强大的中原地区,向南方长驱直下,渡过长江,转战荆襄、皖南、浙东、福建。公元879年,黄巢起义军攻克南方重镇广州,并控制了岭南的大部分地区。起义军发布公告:要率大军直捣长安,推翻唐朝的统治。于是,起义军从广州北上,并于第二年渡过淮河,攻下洛阳。公元881年,他们占领长安,唐僖宗带随从宦官田令孜等仓皇逃奔四川成都。几天之后,黄巢在长安称帝,建立政权,国号大齐。

逃往四川的唐僖宗纠集各地的残余势力,向起义军反扑,黄巢率军顽强抵抗。公元883年,在关键时刻,大将朱温叛变降唐,起义军损失惨重,不得不撤出长安,转战山东泰山一带。公元884年,黄巢在莱芜虎狼谷与唐军决战时,兵败自刎,起义失败。

从公元859年年末浙东人裘甫举起反唐义旗至884年黄巢义军被镇压,这场反抗唐王朝统治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先后长达二十五年之久,特别是黄巢起义,历时十年。在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下,唐王朝已是风雨飘摇、名存实亡。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军阀朱温的力量迅速壮大起来,并于公元907年,废黜唐帝,自称皇帝,以梁为国号,唐朝灭亡。

“然而,人物虽去,事迹尚存。其间,或百姓揾泪,或壮士呜咽,或巾帼振刀,或丽质殉义;或昏君庸主,或忠臣良将,或跋扈武臣,或奸阉恶宦,多为历史烟尘所埋没,又为诸大家所不传。虽有罗贯中之《残唐五代史演义》,因是开山艰难、见名畏义,望金统事而止步,三言两语、情节离奇、荒唐不经,翻过黄齐一代而直入后粱。再有蔡东藩先生的《唐史演义》,在论及农民革命战争之时,言简意赅、篇幅短小,偏重古史今译,未能客观全面反映农民革命战争与农民政权的全貌。蔡先生在史话书中,只用寥寥数语,便将一代大齐王朝一挥而过。嗣后,现代各家的大笔们,多有涉笔于此者。然而,不是空中楼阁,便是仙侠情怪,少有能够形象地描绘出晚唐农民革命战争的真实画卷的。”现在好了,最近由华夏出版社出版的李耀华所著的《冲天英雄传》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冲天英雄传》共5卷,(第一卷焦土风云;第二卷义旗英雄;第三卷红粉硝烟;第四卷冲天开国;第五卷金统落晖),共一百三十六回。作者从二〇〇〇年九月构思酝酿,历时三年,写成前四十回。其间,“曾累一病,卧床不起。”“直至二〇〇六年夏末,方才提笔再续前编。心入说部,不知冬夏,几忘昼夜。恍惚之间,删削补漏,凡三草,终毕书稿,历时凡十一年。”真可谓“十年磨一剑”,著就如此宏大的历史巨作。该书结构宏大,全面展现了晚唐动乱时期政治、军事、社会、经济、文化、风俗等各方面的风貌,表现了封建王朝盛极而衰的必然规律和古代农民起义的失败根源。《冲天英雄传》的行文风格,继承了明清古典小说传统写法,但更多的是创新。故事进程疏密有致,层层递进,语言能庄能谐,简明深刻,人物性格鲜明,分析针针见血,情节引人入胜。对中国古典小说传统的绍继和弘扬,尤其是可读性、思想性等方面,创造了新的高度和标杆。

然而,能写出如此皇皇巨著的李耀华先生却名不见经传,普通读者对《冲天英雄传》一书的作者李耀华却一无所知,网上也鲜有李耀华的信息,为此笔者专程赴郑州,费尽周折找到李先生,在哭唐庵与其作了比较深入的交流,现将有关李耀华先生的情况整理如下。

李耀华,男,号具茨山讱,河南新郑人,祖籍长葛,蜗居郑郊哭唐庵,现供职于郑州经开区纪委。其生父为新郑名医,养父为建国前八路军战士。其人自幼敏悟好学,少年时即常捧书卷而终日不倦。尤爱诗词歌赋及骈文和古代散文,其博览甚广。

1973年后,因天运犯克,他无缘于大学深造,又因筹措生计,遂充一接班工进入矿山。1980年初,调入新郑某工厂。此时正值改革开放伊始,百废俱兴,国家兴起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新政。他闻讯欣喜若狂,最先报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自学考试并加入河南大学函授班。这期间,他的自学十分勤奋认真,且完全是业余学习,每日五更起身,攀上郑韩古城墙,其诵读之音城下可闻。

自考毕业后,他有意执教鞭课徒,终因人情不达,无路请缨而作罢。

1986年进入检察院后,他刻苦自学法律,其本心却仍念念不忘文学。其间,他就以《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及《古代散文选》为常读书目,每日孜孜,捧书痴痴,以至于这几部书页竟被他翻烂!其重要章节至今背诵如流。在检察院工作的16年间,为其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社会见闻和文学基础。

调戍郑州经开区后,面对灯红酒绿的繁华都市,李耀华拙于言辞、不善经济,无意于功名,却倾情于文学,遂着手草拟创作大纲,在业余的间隙里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生涯。他曾这样形容自己的写作生涯:

月过三更千般睡,笔走龙蛇神色醉。颧边时挂数点泪,

心肠碎,忠烈横刀碧血坠。

我将我血和墨喂,天怜天佑贝叶缀。明月知我殷勤最,

终无愧,双手捧哭万言瑞。

——《渔家傲、深更月》《李耀华诗词曲稿》

朔风咽,笔家挥毫笔对月。笔对月。年年如此,

天天续页。一恸倾情演义烈,二毛穷途狂笑倔。

狂笑倔。屈子吟江,耐庵恨雪。

——《秦楼月、夜》《李耀华诗词曲稿》

笔方歇,长空已过三更月。三更月。阴曹地府,

鬼火明灭。霓虹楼头红灯血,歌舞余音驻云竭。

驻云竭。贪官污吏,流皮小孽。

——《秦楼月、三更半》《李耀华诗词曲稿》

十年创作,李耀华基本上都是闭门谢客、含辛茹苦、屏弃浮躁,在沉静文学的天地间遨游。生活清苦,他以苦为乐;面对讥笑,他昂首挺胸;偶遇欺辱,他视作疯狗狂吠;亲朋疏淡,他当作过眼云烟。三年不入闹市、四载不涉州城。2006年清明,他曾回长葛老家一次,拜祭了祖坟,喟然有感,作《秦楼月、家境叹》志怀:

六辈倔,面朝黄土刨日月。刨日月。长工短工,

脊背压折。河东扛到潩寨街,长葛哭到新郑侧。

新郑侧。穷上加贫,霜下堆雪。

——《秦楼月、家境叹》《李耀华诗词曲稿》

到了2008年,李耀华的《冲天英雄传》行将收笔,他却心思茫然。杜鹃声里,斜阳夕照,他抚摸着自己书写的稿子信口吟道:

痴痴晃晃形似疯,磕磕绊绊误晨钟。前世不曾龌佛面,

今生偏缺明路灯。北国风寒伴苏武,南疆蒸暑随放翁。

于今瑟缩冰河畔,哪得虹桥船渡东?

——《七律、无题》《李耀华诗词曲稿》

2009年10月,《冲天英雄传》收笔,李耀华心情一爽,去到他多年没有去过的闹市,一览街景,并随手写下了一组曲子《天净沙都市剧照》

彩楼艳照霓虹,天桥看客人涌,公交私车自行,

节假天青,庄稼人望都城。

街角公园婆翁,拉琴练戏鼓声,打牌相面游僧,

地摊乱扔,庄稼人冷抱胸。

店铺超市商城,高靴光腿口红,傲气砍价调停,

款姐大亨,驾名车一溜风。

红楼豪宅花厅,宝马俊姆杂工,老总挺肚墨镜,

二奶车中,绿荫下正调情。

名鞋西装打领,衬衣金边白净,怀揣百万应承,

卷宗法绳,宣判后无期刑!

店铺喇叭歌声,跳楼甩卖派送,高台促销名星,

都市繁荣,大腕商趁春风。

路边鸳鸯互揽,四望猛亲偷看,摸腰踢腿瞪眼,

虚拧嫣然,望景人先赧颜。

老太小车病翁,推扶悠然慢行,私语高谈望景,

白发深情,过路人肃然敬!

广场宝塔商城,丽人翁婆伴行,蓝天莺歌春风,

雨过方晴,太平人喜盈盈。

天桥路口红灯,人流车辆交警,南来北往相逢,

挥手不停,谋生人步匆匆。

十一

古玩城前炮声,娇女四抬神灵,红面长须青锋,

铜像威猛!富贵家请关公。

十二

鞭鼓板胡笙琴,流水二八过门,唐派身道眼神,

唱赞入云,疯打擂梨园春。

十三

猪年猪肉涨腾,牛羊鸡鸭趁风,青菜罗卜大葱,

身价备增,老百姓有怨声。

——《李耀华诗词曲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